我要渐渐长大

有两个女孩子的事迹,一直令我十分感动。

一个叫祝颖,是原上海市卢湾区副区长祝文清的女儿,算得上一个“高干子女”。可是她从不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而是始终以一个普

通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同学友好相处。她父亲每天上下班有专车接送,小车每天从学校门口经过,她若要搭车上学、回家只是抬脚之劳,却每天坚持挤公共汽车。祝颖的妈妈病了十年,不能像一般母亲那样照顾女儿,于是生活上的很多事情,比如四季交替时添减衣服,伤风感冒时服用药品,以及平时的洗洗刷刷,缝缝补补,都需要祝颖自己去干。

这些还不是最特殊的。祝颖的父亲长期贪赃枉法,无止境地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祝颖不止一次地提醒他:爸爸,你这样下去是要出事的!每一次, 父亲都粗暴地打断她的话说:你小孩懂什么?祝颖没有办法,加上母亲不幸去世,父亲组建了新家,贪污腐败行为越演越烈,她实在无力扭转这种情况, 只好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父亲被捕后,断了生活来源,后母又不肯承担抚养义务,一家三口仅靠外公的 280 元退休金过日子,生活一下变得非常艰难。

小祝颖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倒,她安慰外婆说:我们吃的方面苦一点吧, 牛奶不要订了,肉少买点,吃蔬菜好了,熬上几年,等我工作了就好了。为了完成钢琴六级考试(不能功亏一篑),她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先支付几个月学费再说。接着,她又干起了教别的小朋友学钢琴的活,赚来的钱用来继续交学费。没钱买衣服,就整理一下母亲的遗物,能穿就穿⋯⋯

另一个女孩叫李根,是长春市铁路二小五年级的学生。她的经历可以说是许多成年人都不曾有过的:父亲患严重的肺病,一侧肺部全部坏死,失去了说话能力;因用大量的抗菌药物,导致耳聋,长期卧病在床;家里没有经济收入,母亲忍受不了这残酷的家庭困境,终于离家出走。就这样,年仅 12 岁的李根勇敢地承担起艰难生活赋予的重大责任——

她和父亲借住在亲戚家来的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每天早上五点钟,李根就起床给父亲擦洗,打针,准备早餐、午餐,把药放在床头。在学校,别的同学中午都能吃上营养丰富的可口的饭菜,李根的午餐只是一勺饭加几条咸菜。下午四点钟放学后,她还要到药房去给父亲买药,左手提书包,右手拿药,转上两趟车才能赶回家。晚上,她还有一项特别的功课:和父亲用笔在纸上交谈,以排遣父亲心中的烦闷。到了晚上十点钟,家务事忙完了,李根才开始做作业。睡觉前,她还要准备一根绳子,一头系在自己的脚上,另一头系在父亲的手臂上,好让父亲早上把自己“叫”醒⋯⋯

祝颖和李根的家庭遭遇是十分特殊的。和她们不一样,我们很多同学都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里,父母和其他长辈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不希望也没有必要去经历她们那样的困难。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必要向她们学习,从她们的思想和行为中获得一些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至少能够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很多事情:

第一,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很多事情,从我们呱呱坠地时起,仿佛天经地义地应该由父母给我们做,比如穿衣服,冲牛奶,收拾书包,整理书桌、铺床叠被,换洗衣服,等等。其实,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些事无一例外都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完成,而且并不见得会比父母做得差。我认识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长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上高中一年级了,还不会削苹果,不会剥鸡蛋皮,被同学们传为笑谈。

第二,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自觉分担父母的一些劳动,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安慰。如果说像穿衣服、削苹果、剥鸡蛋皮这样的事情还只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话,那么,收拾屋子,做饭,买菜,招待客人,陪父母去

户外散步,不随便乱花钱,等等,这些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心血的事情,与祝颖特别是与李根所做的事情比起来,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它们同样可以使我们的父母感到欣慰,感到他们的儿女确实是在一天天长大。

第三,和父母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互相帮助。父母也是凡人,他们难免也有这样那样的疏忽或过失,有时甚至显得不近人情,做一些令我们委屈、伤心的事。这时候,尤其需要我们主动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用我们的孝心和爱意去换取他们的笑容。特别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当父母的言行出现失误甚至是重大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本着对自己也是对父母负责的态度,像祝颖那样,及时地提醒他们,甚至警告他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来纠正他们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以一个后辈的身份,而更是以一个明辨是非的、充满责任感的小公民的资格,去帮助和挽救我们的父母。

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家庭里,我们都要渐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