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序

以下的篇幅并不是只为或主要为专门的哲学家而写的,它们的对象是那些在人数上多得多的广大读者。这些人对哲学问题感到兴趣,但又不愿或不能拿出较多时间来研究这些问题。笛卡尔、莱布尼兹、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著作都是以这类读者为对象的,我认为不幸在过去一百六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哲学已经逐渐被人看成几乎和数学同样专门的东西。固然逻辑是和数学同样专门的学问,但我认为逻辑并不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本身研究的是一般受教育的人感到兴趣的问题,如果哲学的内容只有少数几个专门研究哲学的人能够懂得,它的价值就要大大减少。

在本书中我曾试图以我所能达到的最广阔的眼界来研究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人们和世界接触的时间短暂,观察事物又不免带有个人偏见和局限性,那么人们又是怎样得以获知他们的全部知识的?相信我们的知识这种信念有一部分是幻觉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除了依靠感官之外,还必须知道些什么?我在以前写的一些书中谈过这个问题的某些部分,所以我只好在较大的文章结构中重复我在别处已经考察过的某些问题的讨论。但是我已经在不妨碍我的主题的条件下,对这类重复做了最大的压缩。

我所讨论的题目的困难之一是我们必须使用日常语言中常见的词,例如“信念”、“真理”、“知识”和“知觉”。因为这些词的日常用法意义含混而不准确,并且因为没有现成的准确的词可以代替它们,所以在我们的研究中早先阶段所说的每一句话,从我们希望最终到达的观点来看,难免令人不够满意。在我们成功的情况下,我们知识的增长好象旅行家在雾气曚昽中走近一座高山:最初只能辨请某些轮廓,甚至连这些轮廓的界限都看不分明, 但是慢慢就 Vi 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山的边崖也变得比较清楚了。所以在我们的讨论中,不可能先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因为中间的曚昽雾气笼罩着一切。在每一阶段中,尽管我们的问题的某一部分可能成为注意的焦点,所有各个部分还是或多或少与问题有关。我们必须使用的那些不同的关键词都是相互关联的,只要某些词的意义含混不清,其它词也就必然多少带有这种缺点。由此可以看出:前面所说的话应当受到后面所说的活的修正。谟罕默德说过,如果两种可兰经文有不一致的地方,那就要以后来的经文为准,我希望读者用同样的原则来解释这本书中所说的话。

本书打字稿曾由我的朋友和学生 C·K·希尔先生阅过,感谢他提出的许多宝贵的批评、意见和改正。打字稿很大部分也曾由希拉姆·J·麦克林登先生阅过,他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意见。

本书第三部分第四章,《物理学与经验》,是剑桥大学出版部出版的同名小书的重版,只做了少数修改。我感谢他们允许我这样做。

勃特兰·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