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尊崇帝后而增加的尊号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而上的称号。尊号始于秦代。在《史记·秦始皇纪》中有:“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

《汉书·高帝纪下》中也有记载说:“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号。”

又因为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被称为上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也有死后追加者。

而生前加尊号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加于在位之时。如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龙皇帝等便是;到玄宗时,已成为制度。

宋代范祖禹《唐鉴》有记载:

尊号之兴,盖本于开元之际。主骄臣谀,遂以为故事。

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记载说:

元宗开元以后,宰相率百官上尊号,以为常制。

生前尊号,唐玄宗一代先后曾加6次。713年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742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再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748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749年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753年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

此外,皇帝逊位之后,为太上皇,由继位皇帝为之加尊号,如唐玄宗就是典型的例子,在758年,肃宗上玄宗“太上至道圣皇天帝”之号便是。

唐代皇帝多次加尊号,陆贽于《奉天论尊号加字状》评论道:

臣子之心,务崇美号,虽或增盈百,犹恐称述未周。

宋代孙甫在他的著作《开元神武皇帝尊号》中也说:

古天子之称,曰皇、曰帝王,盖称其德也。秦不顾德之所称,但自务尊极,故称皇帝,然亦未有尊号也。……唐高祖、太宗,各有功德,俱无尊号。高宗徇武后之意,始称天皇,中宗从韦庶人之欲,乃号应天……是妄自尊大。……明皇以贤继位,祖宗善恶之事,闻见固熟,何故忘高祖、太宗之实德,袭高宗、中宗之虚名。盖臣下谄谀,不守经义,逢君之过而然也。

也有在死后加号的情况,如玄宗死后,肃宗于上元二年上尊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此乃玄宗又被称为明皇之缘故。唐代皇帝死后,尊号多有数次追加。如高祖李渊于635年驾崩,先由群臣上尊号为“大武皇帝”,高宗在674年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玄宗在754年三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太宗于649年驾崩,百官上尊号为“文皇帝”,高宗上674年,又上尊号为“文武圣皇帝”,玄宗754年三上尊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代以后,帝后尊号字数有增无减。宣宗时,其尊号已是18个字,即“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宋神宗尊号为20个字,即“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明太祖被尊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达21字。清乾隆皇帝被尊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竟多达23字。

实际上不难看出,后边一长串亦可以视为谥号。皇后、太后亦可得尊号。如清地末期慈禧太后,生前得尊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死后又谥“孝钦显皇后”。因此,谥号与尊号虽各有涵义,但又多纠缠一处,难以区别。

对帝王来说,尊号乃帝后禁脔,他人不得染指;而谥号为帝后所独享,其余人等不可得。而就帝后而言,于在世时所加者属于尊号,而崩后所加者,则可以谥号视之。

唐宋以后,历经元明而至清代,帝后尊号愈加愈长。这与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及皇权日益膨胀联袂而行,息息相关。明、清时代,集权专制登峰造极,皇帝尊号也叠加成长长一串,大有将世间美好字眼尽收囊中之态势。

尊号字数可以逐年递增,每逢国有喜庆大典,更要增加尊号字数,以至越增越长。如唐高宗累上尊号,最后达24字之多。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于1862年垂帘听政,上尊号为慈禧。1872年载淳大婚,加上端佑两字。第二年载淳亲政,加上康颐两字。1876年新君载湉即位,加上昭豫庄诚4字。1889年载湉大婚,加上寿恭两字。同年载湉亲政,加上钦献两字。1894年慈禧60寿辰,加上崇熙两字,前后共加为16字。

尊号为生前所加,谥号为死后所上,也有将生前尊号即作为死后谥号者。

[旁注]

唐玄宗(685年~762年),即李隆基,也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唐玄宗治理国家时很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756年李亨即位后,尊其为太上皇。

李渊(566年~635年),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乾隆(1711年~1799年),爱新觉罗·弘历,清代第六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他在发展清代“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的裕陵。

[阅读链接]

我国古代的尊号很长,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尊号一般是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并不断加长。

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宋太祖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后相应的也有类似的号,名为徽号,如慈禧的徽号就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

由于尊号太长,所以平民百姓很少称呼皇帝的尊号。至辽元时期开始,皇帝的尊号也有从简的趋势。清代康熙曾言:“加上尊号乃相沿陋习,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以欺不学之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