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号是姓氏中特有的文化

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

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所以孟姓的后人就以“三迁堂”作为自己宗族的堂号。

在我国,堂号有很多类别特色。我国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堂号,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

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6个姓氏共同的一个堂号。据文献记载,这6个南方家族,虽然姓氏不同,但却是一个先祖所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

江苏丰县刘氏汉里堂,为汉皇祖陵所在地的金刘寨刘氏裔孙乃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世世代代为汉皇祖陵填坟祭祀,为表明自己是刘邦后裔又是在汉皇故里,故所建家祠是“汉里祠”,所以堂号是“汉里堂”。

以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在我国也非常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发祥地是山东诸城,后世遍布全国各地的诸葛氏,绝大多数都世代沿用“琅琊”的堂名。

此外,如海氏的“薛郡堂”、陈氏的“颍川堂”、徐氏的“东海堂”、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望为堂号。

在我国,人们向来都有慎终追远的美德,以先世祖宗的嘉宗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以望千古流芳。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就是以东汉太尉杨震的美德作为堂号。

据文献记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10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

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无人知道这回事情。”

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是无人知晓?”

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后代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拒腐蚀,不受贿的先祖杨震,便以“四知堂”,“清白堂”为堂号。

而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一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马革裹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20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其后世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以“汾阳郭氏”为荣。

在我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诫训勉后代子孙。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这种情况在各氏自立的堂号中,十分普遍。

如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芝,九世同居,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张公芝于纸上连书百余“忍”字,道出其中诀窍,全在于百事忍让。故堂号名之为“百忍堂”。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总会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重。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于是,就会以祖上的情操雅量和高风亮节为堂号。

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

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

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祥瑞吉兆为本族的堂号。如宋代王祐曾手植三槐于庭院,并预言说自己的子孙后代中必定会有人位居三公,在我国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

后来,他的儿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器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我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明代腾冲卫寸庆是寸姓始祖,他在腾冲县城梦见城郊西南一地山明水秀,西南城郊荷花竞开,紫云在东方久久不散,并有紫光照在地荷塘上。

寸庆约上刘姓始祖刘继宗去郊游,不经意间来到阳温暾村。其山之峙也如砺,其水之流也如带。且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两人心甚慕之,不忍舍去。

当时的寸庆对久违的景色赞叹不已,说:“是泱泱大邑风也。“此处可以卜居矣。

寸氏在和顺可谓人才辈出,寸开泰于1895年乙未科中进士。寸氏先后中举的有寸式玉、寸性安、寸辅清、寸禧谐、寸矅磐,中进士的有寸开泰。寸黯康熙末岁贡,寸秀升,嘉庆丙寅岁贡,寸亮卿廖生,寸品升。清光绪拔贡,寸时桢附生,寸尊文文生。其后人便以“紫照堂”为堂号。

为了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就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居所为堂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的堂号。

在一些名门望族中,往往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所称羡,遂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

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的情况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

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

总之,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产生、发展,多与修族谱、建宗祠、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活动同时进行。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我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我国的人们在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

凡是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堂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我国的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

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增加。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旁注]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刘邦对我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太尉 我国古代掌控军事的最高官员,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三公”之一,负责治军领兵,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但不能直接指挥军队。太尉要负责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后来成为赏授功臣的赠官。

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等地,后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伏波将军 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伏波将军的人物,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战国时,各国多以卿、大夫领军。秦置将军,掌征伐战斗,往往事讫即罢。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宰相 也叫“丞相”,是我国古代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丞相有权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除此之外,丞相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还要负责国家军事或边防方面。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也都归丞相府保存。

旌表 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族谱 又称“家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就其内容而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阅读链接]

在我国的古代,一些名人,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秦琼、魏征、李白、杜甫、白居易、韩世忠、刘伯温、徐达之类的文臣武将常被人“请”去作祖先。

明代某地,有朱、项两姓祠常毗邻。朱姓祠堂挂出对联云:“一朝天子,历代为儒宗”,意思是皇帝姓朱,是天下万民之主,朱熹又是大儒,字里行间有小看项姓之意。

项氏祠常也针锋相对地贴出了一副对联:“曾烹天子父,也做圣人师”,上联用项羽在广武山与刘邦对峙时曾欲烹刘邦之父的典故,下联取项橐曾为孔子师的传说,比朱姓气焰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