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法和方法论

  1. 方法和认识

方法一词来源于希腊(沿着)和(道路),即沿着道路运动之意。后来, 人们对方法提出过许多定义。例如,有人提出,方法是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解决具体课题而采用的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还有人提出,方法是被移植和被转换成人类意识中的客观规律性;也有人认为,方法是对待现实的方式;如此等等。

这些定义都指出了方法和认识的关系。事实上,方法,或确切地说科学方法,是为认识现实服务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认识与科学对象是密切相关的。科学认识作为一种活动和过程,必须依据客观对象的特点进行,科学认识作为一种结果,也就是科学理论,必须反映对象的内容。同样,方法也与对象的内容相联系。黑格尔曾经指出,方法不是某种跟自己的对象和内容不同的东西,因为把自己推向前进的,是自己内部的内容,是内容自身具有的辩证法。

就一定对象而言,理论反映对象的规律性,方法则说明如何依据对象的内容和规律进行认识。这就提出了理论和方法的关系问题。

一般地说,方法和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立理论离不开方法。门捷列夫创造性地应用比较方法和其他方法,发现了周期律,建立了周期性理论。鲍林在探讨分子结构问题时,善于应用假说归纳方法,即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简单假设,进而通过与已有的化学事实进行对比来验证假设,然后预测新的现象。伍德沃德在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进行测定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元素分析、化合物反应、相应的衍生物的生成和颜色反应等方法,倡导物理测定方法,他认为“化学家应该经常愿意而且热望尽量利用所有那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和更准确的洞察力的实验方法或工具来进行工作”①。大凡在化学和其他科学中有重大成就的人,在研究方法上必然也有所创建,而他们在科学上的成就和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创造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科学规律一经发现,科学理论一旦建立,就可以转化为进一步认识的方法。任何一种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首先是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知识; 其次它又是进一步认识的指南。在后一种意义上,科学规律和理论就表现为认识方法,或者说,它们转化成了科学方法。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科学理论,或科学理论中包含的规律性认识。应当说明,科学规律和理论本身还不是方法,只有将科学规律和理论作为进一步认识的指南和向导时,才成为研究方法。这一点在化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就以分析化学中所应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来说,只要深入加以研究就不难发现,化学分析方法实质上是依据化学研究所获得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是依据化学反应的理论而制订的,化学分析方法大都是从化学反应规律转化而来的。由此可以得出进一步认识,科学方法包含着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我们暂且称之为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所谓客观方面,就是对象的客观规律性,或者确切地说,是已经认识了的规律性,是科学理论所反映的对象的规律性;所谓主观方面,则是指在这种认识了的规律性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研究目的对这种

① A·托德主编:《有机化学展望》,科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 126 页。

规律性的具体的、灵活的应用。

科学方法与科学规律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作为一位科学家,不仅要及时了解有关科学中的最新成果,包括最新理论成果,而且还要善于将这些成果转化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问题的方法。科学规律和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关系还告诉我们,科学规律和理论固然可以转化为方法,但是,这种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这种转化突出地表现出了人的认识的目的性、创造性,表现出了人的自觉能动性。我们说人们进行探索时要遵循对象自身的规律性,这是完全正确的,把方法看成纯粹主观的东西,看作是随心所欲的手段,想怎样干就怎样干,这不是唯物主义观点。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们在研究某个问题时,为了实现研究的目的,在选择具体的途径、方法、手段等方面,又有很大的活动余地,科学方法的创造性常常在这里表现出来。这好比证明一个几何定理或解一个数学问题,数学家首先要运用已知定理,但在已知定理范围内,在哪一步应用哪一条定理,却大有学问;而且, 在应用已知定理基础上证明了新定理,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证明方法。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方法,也是在化学研究中创造的,在化学研究中积累了许多引起物质变化的知识,掌握很多化学反应,在应用这些知识和化学反应作为分析方法时,又依靠分析化学家的选择,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什么手段和方法, 这中间也大有学问。合成化学家应用的合成方法,基本的内容是已知的化学反应,就以有机合成来说,化学家们为了有效地合成一种有机化合物,必须依据目标分子并考虑到各种实际要求,选择适当的有机化学反应,然而在哪一步应用哪种化学反应,这中间需要选择,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中间大有学问。

上述分析说明,方法是要人们去选择、去创造的,方法本身包含着主观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出了人的创造性。一切科学方法的背后都充满着积极的创新精神,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如果科学家们渴望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念头强烈地活跃在人们的心中,那么就不会缺乏干劲去寻找达到目标的方法。相反,如果人们没有这种念头,没有追求清晰理解和达到目标的热忱,甚至根本就不会产生科学方法,即使有现成的方法,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些笨拙的工具。

说到这里,人们会提出置疑:先获得了认识呢还是先有了方法?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蛋和鸡的问题,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生物进化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关于先有认识还是先有方法的问题,科学的认识论也作出了回答。认识和方法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在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人们的认识离不开方法,认识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方法,方法是与认识相伴生的。我们前面讲的认识和方法的关系,强调了认识的结果转化为方法,是就现代人的角度而讲的,现代人有幸接受或继承了人类认识的遗产, 应当善于运用这份可贵的遗产。即使我们强调要善于将已获得的规律和理论转化为方法,我们也同时指出,在这种转化中也就创造了新的方法。换句话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仍在不断的创造科学方法。这就涉及科学方法的来源问题了。从根本上说,科学方法来源于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除了获得一定科学认识成果以外,还积累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总结这种经验,是科学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总结是什么意思?就其实质而言,总结就是研究,总结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也就是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从中得出一

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把方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门的研究,建立关于方法的理论或学问,这就是方法论或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