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古城再度繁荣
荆州古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到了明代洪武年间,这里成为湖广分省的省会。明代以后,这里一直是州、县的治所。
提到荆州古城,人们就会想到城上三山。其实,城上三山是人们对荆州古城内城垣上三个带“山”的地名的习惯统称,三山是指松甲山、卸甲山和掷甲山。
城上三山实际上就是三个土台,只是与关公镇守荆州密切相关,故而得名。后人在三山上建祠以祭祀关公,祠堂后来均已毁圮。
据清代乾隆时期的《江陵县志》记载,松甲山位于东北城垣上,传说关公曾经在此地松甲小憩。又传1395年,楚王朱桢、湘王朱柏在虎渡口一仗大胜凯旋时,荆州知府应伯和在雄楚楼设宴犒劳。
卸甲山在西南城垣上。传说关公凯旋曾在此地卸甲而得名。清代康熙年间,卸甲山改称余烈山,并修建关庙,嘉庆皇帝曾亲书匾额“威震华夏”四字悬于其上。
三山冠“松甲、卸甲、掷甲”之名,皆取“释甲偃武,不事兵甲”之意,表达了自古至今荆州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共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到了明朝及以后,荆州越发得到朝廷的重视。在这一时期修建了众多的古迹。如关公馆、万寿宝塔、荆州城墙、张居正故居、古墓群等。
1396年,明代政府出资修建了关公馆。关公馆也称关帝庙,位于荆州古城南门关庙旧址。关庙旧址既是关羽镇守荆州10多年的府邸故基,关羽曾在这里总督荆襄九郡诸事十多年。这里也是关羽后代世袭江陵的地方所在。
整个馆宇仿照原关庙风格,殿宇分为仪门、正殿、三义楼和陈列楼。正殿和三义楼分别供奉着关羽和桃园结义刘、关、张三人的巨型塑像。
庙内现存明代万历年间栽植的两株雌雄银杏树,关羽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槽等珍稀文物。关公馆于明代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又有两次重修并扩建。
荆州关帝庙自建成以后,规模不断扩大。到了1735年,庙内除了奉祀关羽外,他的曾祖、祖、父也都受祭祀,他的儿子关平、部将周仓及杨仪、马良都一起受祭祀。一时间,荆州关帝庙庙宇森严、规模宏伟。
明代所建的另一处景观是万寿宝塔,也称“接引塔”。该塔位于素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的观音矶头上。是明藩辽王朱宪炯,遵太妃毛氏命为嘉靖帝祈寿而修建的。1548年动工,1552年建成。清代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间都曾有过修缮。
该塔向南,塔身以砖、石砌筑,八角七级。塔基须弥座,塔身中空,每层都有塔门。底层塔门上置一石匾,楷书“万寿宝塔”四字。第四层塔室内有一块“辽王宪鼎建万寿宝塔记”碑,字迹斑驳。塔内设螺旋式石梯。
万寿宝塔塔额、枋、斗拱皆仿木构建筑形式,塔一层正中供一尊接引佛,庄严肃穆。塔身各层共饰有汉白玉雕刻佛像,塔身内外壁还共嵌有浮雕佛像砖、花纹砖和文字砖。
雕佛像或端坐、或肃立,各具风姿,据传这些佛像都是嘉靖皇帝下诏各地敬献,因而极具地方特色。字砖中所刻的汉、藏、满文仍然清晰。塔顶置有铜铸鎏金塔刹,上刻《金刚经》全文。
荆州城小北门西侧有一段明代成化年间夯筑的石灰糯米浆城墙。此段城墙虽经500多年,至今仍坚如磐石,世所罕见。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垣。
荆州城墙自1789年至1792年两次大修后,保存有六座城门。城门的建造巧妙地形成了双重城门,四重门防。双重城门之间称瓮城。
瓮城的巧妙设计体现了我国古代积极防御的杰出军事思想。瓮城最奥妙之处是可以实施积极防御,敞开瓮城,诱敌深入,四面围攻,一举歼之。
荆州城墙除上述六门外,1788年万城堤决溃城之前,在城西南隅还有一门,名为水津门。万城堤决之时,大水正是从水津门和西门涌入,导致城崩。后来乾隆命钦差大学士阿桂等再造荆州城时,未再建水津门,仅恢复了西门。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了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就是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分上下两层,可容100多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两人,洞中均有射孔。
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的敌人,可以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敌人猝不及防。
1393年,朱元璋的第十二子,受封于江陵的湘王朱柏,由于笃信神仙,在这里量地造林,营建新殿。第二年新殿落成,经过占卜,命名为太晖观。太晖观位于西门外,太湖港的北岸。其实,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建有草殿。
湘王畏罪自焚不久就被平反了,他的衣冠冢就位于太晖观西侧。后人经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文物600多件。
该墓为砖石结构,由前、中、后三室外加耳室组成,墓室前室外顶仿硬山式殿堂建筑,青色“金砖”铺面,绿色琉璃瓦盖脊,两端筒瓦瓦当上装饰有五爪龙图案,墓室结构奇特别致,建筑工艺精湛,与太晖观交相映衬,共同构成湘献王地上地下两座王宫。
张居正故居位于古城东门内,是后人为了缅怀、纪念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场所,原名为“张大学士府”。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后人又重建张居正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
在荆州古城西北的八岭山上有一处规模庞大的古墓群。
八岭山,又称龙山。这里风景优美,林木葱郁,被古人视为风水宝地。
山中古墓密集,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无封土堆古墓不计其数,其中以楚墓居多。据史料记载,楚国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国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个藩王均厚葬于山中。
位于八岭山墓群的“辽王墓室”至今保存极为完好,现有的墓院墙,是八岭山古墓群按土筑方式修筑的。院墙上部用带卷草的花纹图案砖出檐,上盖大型筒瓦。
墓室是砖石结构,呈“王”字形,共分五室。墓室顶部为拱形顶。墓室墙裙为磨砖对缝,工艺精湛。室内地面铺有陶质方砖。
墓室的前、中、正殿还装有大型石门和两道木门,石门上有九排九行石制门钉。墓道盖面上刻有“故辽简王之墓”六个大字,底面上刻有辽简王的生平。整个墓志铭全被城砖密封。该墓在历史上虽多次被盗掘,仍出土了100多件珍贵文物。
荆州城古老且历经沧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爱。古老的荆州城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异彩。
[旁注]
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曾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年号共45年。嘉靖尊道教、敬鬼神,当上皇帝以后,还要全体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升官发财。嘉靖迷信丹药方术,经常吞服假方士们炼制的丹药。终于在1542年酿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传入我国后,自东晋到唐代共有六个译本。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朱柏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1378年受封为湘王,1385就藩于荆州。天性好学,招纳俊义,志在经国。1399年,有人告发朱柏谋反,皇上下诏命其赴京师询问,朱柏恐惧,自焚而死,时年29岁,谥曰戾。
衣冠冢 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并没有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经葬在另一处,再于某地设衣冠冢以示纪念。衣冠冢其中一类墓是墓中有主人遗物的象征性墓葬。还有一些墓中则连衣冠也没有,纯属象征性的墓葬。
墓志铭 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墓志铭通常分为“志”和“铭”两部分。
关公(约160年~219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名关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关羽去世后,他的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汉族人,祖籍安徽凤阳,湖北江陵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阅读链接]
卸甲山位于荆州古城西南城垣上。传说关公胜利凯旋曾在此地卸甲。而掷甲山位于城垣西北隅,与关公“大意失荆州”有关。
相传,当年关公镇守荆州时,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江陵,即荆州城,荆州告急,关公闻讯,急率真兵回救,赶至城下,方知守城将领糜芳等已献出城池,投降东吴。
关公痛心疾首,情急之下他脱下铠甲,猛地抛掷到西北城垣上,然后率部西撤。于是,后人称此处为“掷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