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始建古城第一门

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文献楼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因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汉名李羲瑞,在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名邦”匾的两侧有清代文人周仁所写的长联:

朔溯汉唐以还,张叔传经,杜公讲学,硕彦通儒代有人,莫让文献遗风暗消在新潮流外;

登楼台而望,鹫岭夕阳,鹤桥小路,熙来攮往咸安业。但愿妙香古国常住于大世界中。

这副对联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大理古国的风情。

楼上还有佚名氏的楹联:

百二山河双鹤拓;

千秋文献一楼存。

此外,还有“文献楼”、“南诏故都”等匾额。楼的东墙上还镶嵌着一块纪念大理最早的汉文化传播者张叔、盛览的石碑,上刻“张叔盛览故里”六字石碑。

文献楼横跨古城南面进入大理古城的通道两旁,柳树成荫,充满诗情画意,是当时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

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的文献楼,是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文献楼历史上几毁几修,重建后的楼体雄伟壮丽。

大理古城另一处标志性建筑是弘圣寺塔,俗称一塔,位于大理古城中和镇西南原弘圣寺前。历经岁月,大理弘圣寺早已荡然无存,只存寺塔威严耸立。

弘圣寺塔是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弘圣寺塔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有三台正方形基座,四壁用石头垒砌,备台之间有石阶相通。

弘圣寺塔第一台石阶在南面,第二台石阶在东面,第三台石阶在西面,直对塔门。弘圣寺塔门呈圭角式,其上镶浅浮雕的5尊佛像,东、南、北三面各劈假卷门一道,弘圣寺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四角飞翅。从2至15层,每层四面皆有佛龛,龛内置佛。弘圣寺塔佛顶四角原有的4只金翅鸟,现已不存。

云南省弘圣寺塔刹装置在塔顶覆钵上,上为仰莲,再上为7圈相轮,相轮上为八角形伞状宝盖,再上为葫芦形宝珠,弘圣寺塔宝盖角上挂有风铎,弘圣寺塔的造型,与大理干寻塔相似。

关于弘圣寺塔的建造年代,史籍记载的说法不一,如《大理县志稿》中说:

弘圣寺塔,在大理城南弘圣寺,弘圣寺塔高二十余丈,十六级。世传周时阿育王建,明李元阳重修。

杨慎在《重修弘圣寺记》中又说:“塔形于隋文帝时。”

弘圣寺塔是宗教的产物,修建如此宏伟的建筑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条件,以上说法均是附会。

现依据弘圣寺塔塔门上佛像的造型及所出土的梵文塔砖《阿闪佛灭正报咒》以及出土的塔、佛像的造型判定,应为大理南诏国时期的建筑,明嘉靖时郡人李元阳曾对弘圣寺塔进行过修葺。

新中国成立后在维修弘圣寺塔时,在塔顶部发现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重要文物。这些文物多是宗教题材的佛、菩萨、天王、力士、明王、塔模、金刚杵、铜镜、手镯、光珠和贝等。

材料质地有木、玉、金、银、水晶、铜、鎏金铜和铁等。每件文物都技艺精湛,堪称上品,佛像的造型也是面貌各异。整座古塔简直就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

除了文献楼和弘圣寺塔,元世祖平云南碑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证物。此碑立于大理古城三月街街场内,立碑时间为1308年。碑正面朝东,背靠苍山,面向洱海。碑由青石座、两截青石碑身、大理石碑额、麻石砌筑圆券顶和围护迎框组成。

石碑的顶部稍有残缺。文字均为直行正书。碑文出自翰林院名家的手笔,文词典雅,气势磅礴。上石着重叙述征伐云南事迹,下石颂扬了元世祖的功德。碑额半圆形,正面有“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和双龙捧月浮雕,背面刻有三尊浮雕像。

碑文不仅歌颂了元世祖讨平云南的赫赫战功,还简要地叙述了忽必烈挥戈南指、转战万里,采取大迂回的行军路线,兵分三路向云南挺进的经过。当时,忽必烈亲自率领中路大军,渡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从丽江直逼洱海,一举讨平了大理。

碑文还记载了元宪宗在大理的一些行政措施。因此,该碑对研究元初的政治、军事及云南地方史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物资料。为了保护该碑,大理地方政府专门为该碑建了围墙加以保护。

[旁注]

提督 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代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

镝楼“镝”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箭头,也指箭。顾名思义,镝楼也是箭楼,因其木质结构可挡箭,也可用于眺望。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中必不可少的建筑。

覆钵 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塔。覆钵式塔的造型与印度的窣堵坡基本相同。覆钵式塔是一种实心的建筑,供崇拜之用。被用作舍利塔,还可做僧人的墓塔。

翰林院 我国封建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翰林院从唐代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以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杨慎(1488年~1559年),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禀性刚直,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很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元宪宗(1209年~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蒙哥汗”。即位后主要致力于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阅读链接]

元世祖平云南碑的碑文追述了元世祖平云南的经过。1262年,忽必烈由宪宗蒙哥“授纳专征”。

第二年,蒙古军10万人马乘革囊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丽江。此行之前,已经先行遣使前往大理,招降大理国段氏,但因道路受阻使臣没有回来。11月,从丽江又派使臣去招降大理国,可是使臣到了大理国便遭杀害。

1254年,忽必烈北上,轻松就打败了大理国段氏。忽必烈下令:凡是善意归降者,一律厚待。至此,宋朝大理地方政权灭亡。元军攻下了阳苴咩城和拓东城以后,又平定了37个乌蛮部落,云南从此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