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三城——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是我国原河南省商丘县城。此古城始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古城由砖城、城湖、城郭三部分构成,城墙、城郭、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三城合一”的大型古城遗址。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后裔始建华商之都
在我国华夏大地上,放着世界上最大的一枚货币,那就是商丘古城。从3000米高空鸟瞰商丘古城,它就像一个外圆内方的我国古铜币。这里是我国夏、商两朝最早建都的城市,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话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着一群原始人,他们习惯吃生食,喝生血。但是,生食腥臊恶臭,伤害肠胃,容易让人生病。
后来,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也容易熄灭,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
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
从此,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后来,人们为了感谢这位圣人,便称他为燧人氏,并奉他为“三皇之首”。
燧人氏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商丘为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位于后来的商丘古城西南的火祖燧人氏墓地。
这座皇陵从古至今,历经了多次修复、扩建,现在占地440多亩,整个燧皇陵墓冢呈方锥形,前面延伸有神道,两侧有龙凤麒麟等石像生,周围有松柏葱郁环绕。陵前高台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祭拜。
墓冢有围墙和墙瓦古色古香,陵门三楹,十分壮观。进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条神道,神道两边,有排列整齐的石雕,庄严肃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于陵区的中心,四周翠柏环抱,绿草如茵。
再说商丘地带的原始人学会用火之后,又过了很多年,我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的孙子高阳氏即颛顼帝,他从黄帝的登基之地穷桑来到了商丘,建立帝都。
后来,黄帝的曾孙姬夋辅佐颛顼有功,后也建都于亳,也就是后来的商丘高辛集,号高辛氏,史称帝喾。
据《左传》记载,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契,二儿子叫实沈。二人不和,经常闹事。高辛氏便把契封到商丘做火正。
火正是掌火官,有两大任务,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天上的木星太岁星如果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午出现,叫“阏逢”。
卯时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单阏”和“阏逢”比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之间的关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称人们称为“阏伯”。
《左传·昭公之年》载:“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这就是说,阏伯是商人的祖先,他迁居之地正是商丘古城的起源。
阏伯死后,人们就在他生前观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现存的阏伯台如墓状,夯土筑成,位于商丘古城西南,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此台经史学家论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阏伯台下的土丘便是阏伯始封之商丘。商丘地名也由此而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阏伯台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的祭祀地点演变成盛大的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们,为阏伯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阏伯。
不过,虽然最早的商丘城是阏伯和他的祖辈们兴建起来的,但真正把此地带上富强之路的还是阏伯的六世孙王亥。
当时,随着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剩余,于是王亥便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其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
由于王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商人,因此被尊为商人始祖。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华商始祖,便在位于商丘古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商祖祠。
现存的商祖祠是以纪念和弘扬“三商文化”为主题的一个文化景区,它主要由三商之门、富商大道、万商广场、商祖殿、三商大道、花戏楼、阏伯台等几个部分组成。
商祖祠的第一道门是“商祖门”,又名“三商之门”。它是由三个变形“商”字甲骨文组成,大门上面有三只玄鸟在展翅腾飞,形象地展示了商族部落诞生的传说。
商祖门后面的富商大道,整条大道通过石刻的艺术形式,对我国各个朝代的主要钱币进行了展示。共有古钱币共200余种、4600余枚,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为19组,每组钱币配以诗歌,形象地展示了我国钱币文化的发展历程。
位于富商大道之后的万商广场由天然的红砂石铺成,上刻钟鼎文、甲骨文、楷书、隶书、草书和行书等字体写成的“商”字达19000多个,寓意万商云集,一心归商。万商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也是两年一届的国际华商文化节华商始祖祭祀大典的主会场。
万商广场后是为纪念王亥而建的商祖殿,又名王亥殿。仿汉建筑。是公元前1854至公元前1803的人们纪念王亥之地。
商祖殿的西配大殿名“财神殿”,主祀文财神比干;东配殿名“关帝殿”,主祀武财神关羽。两殿均为仿汉建筑。商祖殿后面的建筑为花戏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戏楼为后来重修。
[旁注]
三皇 我国创世神话中的“三皇”是指距盘古开天辟地已经55万年,陆续出现的三位伟大的神祇,称为天皇、地皇和人皇。“皇”的原意就是神祇,但神性略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三皇称谓仅是一种传说,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
帝喾 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是“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继承帝位时30岁。帝喾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阏伯 帝喾高辛氏的儿子,相传是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公元前2800年,传说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阏伯在他的封地“商”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人们尊他为“火神”。
甲骨文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继承陶文的造字方法,是我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燧人氏“燧人”,三皇之首,河南商丘人,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王亥 又名振,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王亥是阏伯的六世孙,商族首领,商族先公之一,华商始祖,华夏商人的缔造者。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
[阅读链接]
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的祭祀演变而成的盛大庙会,又称火神台庙会,这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简称“台会”,老百姓又称其为“朝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庙会形成起,朝台的人越来越多,至唐代已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朝乾隆年间最为盛大。
朝台本来从正月初四开始,但路途较远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为表达对火神的虔诚与敬意,从头年的腊月便往这儿赶,春节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圆几里的村庄上已住满外地的香客。
香客们如此虔诚,皆因对火神的崇拜,认为朝拜后,火神会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