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古城沧桑的遗址和遗迹

作为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阆中古城不仅人文景观蔚为大观,历史遗迹也极为众多。古城区内的重要历史遗迹有汉桓侯祠、永安寺、五龙庙、瓦口关、滕王阁、川北道贡院和清真寺等。

汉桓侯祠又称张飞庙。东汉末年张飞跟随刘备起兵,情同手足。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司隶校尉、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7年之久。

221年,张飞为了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死后被追封为桓侯。

阆中人追慕张飞忠勇,在张飞墓前建阙立庙。唐时庙称“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张飞庙是一组唐代风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规模宏大,建造精美。是由山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和厢房等建筑组成。

明代时期重建了雄威庙山门,正门上端悬挂“汉桓侯祠”大匾。跨进八字形的大门,便是高耸的敌万楼。这一时期又增建了敌万楼,以张飞“力敌万人”而名。

敌万楼是重檐歇山式屋顶,华拱两侧出象鼻状的斜拱,下檐斗拱繁复。内柱四根,形成井口,直承上檐,每柱用四瓣镶成梅花方柱,以银锭榫铆合。

到了清代同治年间重修了大殿。大殿在五级台阶上,是歇山式大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外廊置巨鼎,右有张飞立马铭:“汉将军飞,率精兵万人大破贼首张都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是张飞亲笔书写,足见张飞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

世人说张飞是粗中有细,这石碑算得一件证物。左有《重修庙记》古碑。

走进大殿,殿内正壁塑有清嘉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左壁有张飞使用的兵器丈八矛和点钢鞭。左右两壁是岳飞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将大殿烘托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

桓侯祠左右各有多间厢房,均配以雕花隔扇门,左厢房为雕塑厅,内有描绘张飞生前重要事迹的塑像。后殿为墓亭,古雅肃穆。墓亭塑有张飞威武像,范强、张达跪于两侧。

墓亭下拱穴内,端坐着“豹头环眼,龙颌虎须”的张飞武身像。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

张飞墓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无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

滕王阁位于阆中市城北的玉台山腰。它由滕王李元婴亲自督建,是一座唐代风格的歇山式双垂檐屋顶的古典建筑。整座建筑气势宏大,富丽堂皇。

662年,唐高祖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接任隆州,即阆中市刺史期间亲自督建滕王阁,同时建有玉台观。把它作为娱乐和田猎场所。唐代诗圣杜甫两次游寓阆中,多次登临滕王阁赋诗抒怀,在《滕王亭子》、《玉台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佩家犬吠白云间”的佳句。

阁前耸立一座鱼状石舍利塔,建于4世纪,比滕王阁早200多年。此塔给人一种非常奇妙、梦幻般的视觉效果。石塔右边就是岿然屹立于叠级屋台之上的滕王阁主体建筑。

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在滕王阁后面就是青石崖,崖上有洞,洞内壁刻有明代官吏邵元善写的杜甫《滕王亭子》一诗的行书。外壁刻有历代文人游滕王阁题咏的诗文。

除了汉桓侯祠和滕王阁外,还有永安寺、五龙庙、瓦口关、川北道贡院、孔家大院、天宫院、清真寺等著名古建筑。

永安寺建于唐代,宋、元、明时期,屡经修缮。后世所存的都是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

五龙庙是元代建筑,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五龙庙文昌阁虽仅存后殿,是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

瓦口关曾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又名“瓦口隘”,山上原有一道顺山势起伏而成的石砌城墙,城墙中段有拱形石门,上刻“瓦口隘”大字,并有清代咸丰年间培修隘墙的碑记。后来只存隘墙痕迹和砌墙的石灰印痕。

川北道贡院又叫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川北道贡院是我唯一保存全貌的古代乡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

孔家大院是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该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间房屋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庭,东西两侧为花厅,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四合院,是典型的川北古民居大院。

院侧是古百花庵。1478年,新都才子杨廷和赴京应考路经阆中,应僧人之请为该庵题写“云林”大匾。可惜的是,此匾只保存到民国时期。后来,庵毁于大火,孔家就在庵侧修建了这座孔家大院。明、清时期,孔氏是大户人家,以教书为生兼营其他产业,后来家道衰落。

天宫院位于阆中城南的天宫乡。始建于唐代,1459年重建。天宫院因阆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定居,在此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都埋藏于此地,天宫院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二人而建立的。

天宫院原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是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两殿均保存完好。

清真寺建于1669年,由陕甘土木专家仿西安华觉寺设计建造。大殿为传统宫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无中梁,俗称“二郎担山”,其造型古朴庄重,气势雄伟,整个大殿雕梁画栋,古雅清净,是我国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巴巴寺是伊斯兰教嘎德耶教门穆斯林的圣地。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寺院内外绿树环绕,古木参天,竹、柏、楹、桂将寺院掩映在翠绿之中。

巴巴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圣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为国内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每年多有穆斯林群众前来朝圣。

1684年,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孙华哲·阿卜董拉希,从甘肃、陕西来到阆中传教,阆中川北镇总兵马子云视他为老师、长辈,让他定居在铁塔寺,也就是古城东门北侧。

1689年3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弟子祁静一与马子云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拱北,即墓亭,排水填土,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

巴巴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巴巴”,即阿拉伯语“祖先”、“祖师”的意思。巴巴寺,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绝、精工富丽的建筑艺术,吸引着四方游客。

[旁注]

张飞 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

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李元婴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639年被封为滕王。因从小受宠,骄纵失度,屡犯宪章。是盛唐时期的风流王爷,潇洒倜傥,喜爱音乐、舞蹈、能画一手好画。唐代张怀瓘的《画断》中称他“工于蛱蝶”。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留存后世的诗达1400多首,影响非常深远。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邵元善 字台山,明朝人,1543年举人。授峨县知县,升民部司徒郎,又被谪通州判,改涿州知州。后被下狱,获释后再谪辰州府州判,所到之外,皆有佳绩。尤其擅长辞赋,工吟咏,著有《贤奕稿》,陈宗虞为他作序。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杨廷和(1459年~1529年),字介夫,号石斋,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因“大礼议”与世宗意不合,削职为民。隆庆初复职。著有《杨文忠公三录》。

[阅读链接]

张飞在阆中驻守7年,屡立战功。据说,有一次曹魏大将张梆带领50000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的守卒不到10000人。但是张飞率领兵士在宕渠与张颌相抗衡,前后长达50天。

后来,张飞依靠当地人民的支持,从梓潼山小路直奔张颌的大本营——瓦口隘,在那里把张颌打得落花流水,从而取得保境安民的胜利。

阆中人非常感戴他,在他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一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