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修建天王庙和杨家祠堂

到了宋代,凤凰古城又增建了许多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天王庙和杨家祠堂。历经岁月的洗礼,古城越发成了四方游人的向往之地。

天王庙也称三王庙和三侯祠,位于城东南观景山麓。这是一组工艺精巧的古建筑群,正殿坐南朝北,内置袍笼整齐,怒目威严的赤、白、黑三王神像,正门及门窗屋檐有许多奇特的古老浮雕。

相传,三王就是南宋宣抚靖州军民总管杨胜龙、杨胜彪和杨胜纂三兄弟。

三王庙始建于1183年前后。当时三王在苗疆最负盛名,特别是苗族人极怕他们,人们对他们敬畏过度,以致不顾如来和玉皇的地位,干脆将“三王爷”改称“天王爷”了。

如今在正殿梁间,挂满了官商士民所献的“威镇苗疆”、“神恩浩荡”和“威灵显应”等各式木质金漆匾额。1836年,清太子太傅果勇候镇镇总兵杨芳手书“三公天人”金字匾额一幅,高悬正殿中央,楷书四字笔力雄健,赫然映目。

1797年及1856年,管辖湘西的统治者都曾借助过神权来统治苗疆,大势编造天王神灵胜迹,封“三候”设“三候祠”,以此来慑服百姓。

杨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沱江镇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之间。杨家祠堂的大门和一般的祠堂不同,侧开,令人感到很是奇怪。原来,杨家人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兴旺发达。

进入大门,抬头可见二重门上的牛头和门上蝙蝠木雕。牛头是湘西人的崇拜物事,用以辟邪,保佑平安。蝙蝠则是带来福气,带来吉祥。

杨家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木结构,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戏台在正厅对面,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四根台柱雕龙刻凤。

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都是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绘,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四个遒劲大字,后有两侧门,供演员出入,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彰显杨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自豪。

戏台两边有耳房、后台,专供演出者化妆休息。戏台的前方和上方有一组木雕,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冲破重重阻力,后来幸福结合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最后儿孙满堂,安度晚年的美好图景。

戏台前是一小天井,铺满红砂条石。杨家祠堂曾经是凤凰城里听书看戏的公众场所,特别是在节日期间,上演傩堂戏,娱神驱邪。唱戏之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盛极一时。

两边廊房,做工也很精细,颇为考究,窗户、门、檐饰件都是镂空雕花。以前,家族中有红白喜事,做寿或重要聚会,就在廊房就餐。

正殿为抬梁式,长方形天井鹅卵石铺地,极为讲究,为杨氏祠堂、议事之场所,香烟缭绕,庄重神秘,令人望而生畏。两侧还有杨氏家训,杨家声名已经百世流芳,子孙们千万不要给祖宗脸面抹黑。

从前,宗祠是家族议事执法的地方,也是祭祀场所,每年定期举行祭祀典礼。届时族人聚集在祠堂里,献三牲,行三礼,鸣铁炮、奏礼乐,仪式十分隆重。

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壁画栩栩如生,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成为湘西重镇最具特色的建筑典范。

凤凰古城在明清时期是大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战事虽多,官商富绅可也云集此地,统治者们政治策略上,采取“以夷治夷,以苗治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政策,因而在县城里,建有祠堂庙宇达50多座,另有亭台楼阁10得座。

作为一种纪念性的建筑,凤凰古城的祠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众集资修建,用以纪念出身于当地为官并有建树的人物,如分布在县城的傅公祠、王公祠、节孝祠等。

另一类则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其祖先而立,其用途均为纪念、祭祀、议事、娱乐场所,这类祠堂平面布局多属四合院形式,其规模大小,根据族人繁衍人口及权势、财势大小来决定。

北宋名将杨继业一家为了保住大宋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唯一的继承者杨六郎常年镇守边关,他生有三子,长子文广、次子文举、三子文惠,即杨再思。

其长子、次子先后战死沙场,唯留下三子文惠作为唯一的香火继承人。为了镇压南方苗民领袖龙志高的起义,皇帝封杨再思为征南大元帅,率兵讨伐楚夷溪十八洞,古州八方地。

由于杨家威名远扬,杨再思元帅勇武过人,精通兵法,所以费时不多就迫使土司苗王龙志高不战而降,为巩固宋室立了大功,皇帝再封杨再思为龙虎大将军,征远侯王,世守南方。

杨再思为了弥补杨家缺乏男丁的遗憾,于是娶12妻,生12子。从此杨再思的子孙后代便在凤凰一带长期定居下来,成为当地的旺族。

凤凰古城的祠堂,以田、杨两族的祠堂最大,而杨家祠堂也是凤凰城内保护最好的祠堂。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率族人于1836年开始建筑,由于杨芳官任三品,兵权在握,地位显赫,曾以总兵职务统辖部队镇守凤凰,且杨家本为名门望族,祠堂建筑的规模并不比一般寺庙逊色。

[旁注]

宣抚 官名。唐德宗后,派朝官巡视经过战乱及受灾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代宣抚使为镇抚一方之军政长官,职位高于安抚使。元代于西南地区设宣抚司,参用土官,处理地方军政大事。明清宣抚使皆土官世袭之职。

傩堂戏 土家族的一种祭祖活动,又受到中原文化及巴、楚文化的影响,有着比较明显的巴人“俱事鬼神”和楚人笃信巫术的文化痕迹。它融巫术、原始宗教和戏剧为一体,成为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抬梁式 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抬梁式构架始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太傅 我国古代职官。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周朝设置,汉朝复置。春秋时期晋国,此职是三公之一。齐国和楚国设太傅。秦朝废止。西汉曾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长期设立。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杨芳(1770年~1846年),字诚村。自幼家道贫寒,好读书,苦练武,迫于生计,投身行伍。嘉庆帝对他倍加赞赏,赐他“诚勇巴图鲁”名号,升广西新泰协副将。1806年初,调任固原提督,后调任陕西西安镇总兵。

杨继业(约932年~986年),杨业,北宋名将。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为“杨无敌”。

[阅读链接]

南宋绍兴末年到淳熙初年,常德郡守鄢尔荣,无力征剿和收拾湘西骚乱的局面,便向南宋朝廷报告,派兵剿灭。宋孝宗便命令杨氏三兄弟出征。三兄弟设计诱敌到凤凰奇梁桥洞边进行决战,取得胜利。

三王替朝廷效忠,却并没得到行赏,反而因为他们相貌威状在朝廷上顾盼神威而遭人猜忌。皇帝听信他们日后要谋反的谗言,赐给他们有毒的“御酒”,三人死后成了冤魂厉鬼。

传说,1182年,三人变成三条金龙连日在朝廷现形,宋孝宗皇帝大骇,便封他们三人为“王”,在湘西凤凰和乾州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