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词法

在毛泽东运用的仿化法中,仿词法运用得最多。它又分为一般仿词法、人名仿词法和数量仿词法。

①一般仿词法

先请看下面两则例子—— 例一: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反对党八股》)

例二:

我们参加国民参政会,按照参政会条例的规定,是以“文化团体”的资格。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有军队,是“武化团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例一中的“小众化”由上文“大众化”仿化而来;例二中的“武化团体”由上文“文化团体”仿化而来。它们都不是现有词语中所有的词汇,而是依据上文中的词语和行文需要仿造出来的,因而创造性很强。表面上看,这种新创造出来的词汇,并不合乎现有语法规范,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但可以完全被理解,而且也显得新颖。

毛泽东运用这种仿词法创造出来的新词是很多的,例如他根据“八股”, 仿造出“洋八股”、“党八股”(《反对党八股》);根据“拈轻怕重”, 仿造出“拈重鄙轻”(1958 年 10 月 25 日《致周世钊》,见《毛泽东书信选集》);根据“内战内行”,仿造出“外战外行”(《论联合政府》);根据“小广播”,仿造出“大广播”(《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根据“刮阴风,烧阴火”(也作“烧鬼火”),仿造出“刮阳风,烧阳火”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321 页),根据“阴谋”,仿化出“阳谋”(同

上书,第 437 页);根据“男儿有泪不轻弹”中的“男儿”,仿造出“女儿”

(同上书,第 420 页;这里的“女儿”一词,并非一般的女儿之意,而是指女干部、女工作人员);根据“促进委员会”,仿造出“促退委员会”(同上书,第 474 页);根据“推陈出新”,仿造出“推陈出陈”(据 1967 年

11 月 16 日《山西日报》)⋯⋯这些仿造出来的词汇,都不是汉语中已有的, 都是毛泽东仿造出来的具有特殊含义的新的词汇。

②人名仿词法

利用典型人物的名字仿造新词的技法,就是人名仿词法。例如:

⋯⋯无论如何,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基本上完成以前,新三民主义是不会被一切有良心的人们放弃的。放弃它的只是那些汪精卫、李精卫

流。(《新民主主义论》)

“李精卫”是根据“汪精卫”这个真实人物仿造出来的,并非真有姓李名精卫其人;在这段话中,“汪精卫”和“李精卫”都是指代日本汉奸一类人。这种人名仿化,一般是只化其姓而不化其名,例如在《反对投降活动》一文中,毛泽东根据“汪精卫”一个人名,不仅仿化出个“李精卫”,还仿化出个“张精卫”,方法都是一样的。

③数量仿词法

汉语词汇中,数量词的用法往往有一定习惯,是不能任意使用的,但是毛泽东常常根据前文正常使用的数量词,出人意料地仿化出一些非习惯用法的数量词。这种仿词法,我们姑且称之为数量仿词法。例如:

毛泽东在 1963 年 6 月 30 日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的讲话中,当他讲到要用三个五年计划(15 年)完成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说:

资本家会不会吓一跳?吓半跳是会的。

“吓一跳”,人们常这样说:“吓半跳”,则没有人这样讲。但毛泽东却根据“一跳”仿造出“半跳”,这今人感到意外而又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