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借代法的运用
- 运用借代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借代法的种类有以一代全法、以点代面法、现象借代法、承前借代法。
①以一代全法
以一代全法是用某一个别事物或个别人(有时是两件事物或两个人)指代与其同种或同类所有事物或所有人的一种借代法。它是以个别代全体。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这里的“一针一线”,可视为一切财物。这种借代法不但能以一代全,还能以小代大或以少代多,会产生举轻就重的效果。
毛泽东所运用的以一代全法的语言中,有不少是人名借代,即用某一典型的人名,指代与那人有同种性质的所有的人,例如:
因为土地问题,反封建就反到了和尚,受打击的是住持、长老之类。这少数人打倒了,“鲁智深”解放了。(《团结起来,划请敌我界限》)
这里的“鲁智深”指代的是所有的普通和尚。由于典型人名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所以利用人名借代时,往往也就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色彩。请看下面两则例子——
例一: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 都有那里的“诸葛亮”。(《组织起来》,见《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
例二:
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杀。然此乃公开之汪精卫,尚未语于暗藏之汪精卫也。(《向国民党的十点 要求》)
例一中的“诸葛亮”,是正面人物,他指代所有像诸葛亮那样具有聪明才智的人,因而具有明显的褒义;而例二中的“汪精卫”是反面人物,指代一切亲日派的汉奸卖国贼,具有明显的贬义。另外,在“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到的“大蒋介石”和“小蒋介石”,则指大小反革命分子,也具有明显的贬义。
运用以一代全法作人名借代时,毛泽东往往在人名后面加一“们”字, 以示其同类人物不止一个,同时也具有讽刺意味:
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门户,还向艾奇逊们开放
着⋯⋯(《“友谊”,还是侵略?》)
这“艾奇逊们”指代与艾奇逊同类的一切帝国主义分子,并具有明显的讽刺性。
②以点代面法
所谓以点代面法,是用全局事物中的一两点代表性的局部事物指代全局性事物的一种借代法。例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
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人们都熟悉的话语。在这里, 它不仅指代《论语》全书,也指代所有的封建时代的经书典籍。这是仅用片言只语指代全局性的事物。
毛泽东运用以点代面法时,也往往利用有代表性的人名和地名(含地点、单位等)指代全局性事物。例如: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这里的“孔夫子”,代表孔夫子那时的历史遗产,“孙中山”代表孙中山时期的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则代表二者之间这段历史时期的一切的历史遗产。这也属于以点代面法的运用。另外,毛泽东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经常提到“蒋介石”的名字,其中有不少的“蒋介石”并不实指其人,而是用它来指代其所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这也是运用了以点代面法。再请看下面的例子:
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文中的“伦敦”指代英国政府,“汉阳”指代国民党政府所有工厂的所在地
(“兵工厂”则指代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这属于地名借代,也是以点代面。
③现象借代法
这里所说的现象借代法,是指利用事物的现象或形式指代其实质的一种借代法。毛泽东运用这种借代法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有时他利用某种典型的工具(含武器)指代使用该种工具的人们。例如: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战争和战略问题》)
这里说的“枪”不是指代武器,而是指代使用武器的人们——军队。有时毛泽东还利用事物的形式指代运用该种事物的行为。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争和战略问题》)
其中的“枪杆子”指代运用枪杆子的行为——武装斗争。又如:
英国的文章是对付美国的⋯⋯(《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341 页)
其中的“文章”是指英国方面讲话中的行为或作法。再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245 页)
“大喊大叫”也是一种现象,它指代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因为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现象的特点是“大喊大叫”。
有时人的某一有代表性的器官,可以被用来指代其所具有的能力或行为。例如:
人人都有眼睛,谁能在遵化县那里看得出什么危险来呢?(《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227 页)
这里的“眼睛”,是指代人的观察能力和活动。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过一段意义十分深刻的话:
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指北京——引者)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 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文中加点的两处“酸菜”,是一种表面性的个别事物,其实质代表着艰苦的生活,引申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样的现象借代法,意义更深刻,因为它的象征性很强。
④承前借代法
上面我们评述的毛泽东所运用的各种借代法,基本上都属于直接借代法,即在行文中本体并不出现,前文在字面上没有任何凭借,直接用代体指代本体。另外,毛泽东有时还根据前文出现的本体,下文加以借代,这就是承前借代法。例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文中括号中的“千千万万”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千千万万的民众”,“浩浩荡荡”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军”。这是极为典型的承前借代法。
此外,毛泽东有时也运用避忌借代法,如用“以身殉职”、“见马克思” 等指代死亡,就属于这种借代法,不过用得不是很多。
毛泽东有时连续运用某一种借代法。例如,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抗战胜利后,“这位‘委员长’,现在要‘下山’了。八年来我们和蒋介石调了一个位置:以前我们在山上,他在水边;抗日时期,我们在敌后,他上了山”。这里的”峨眉山上”的意思是指代四川省的西南、西北部山区的,1938 年武汉沦陷后,蒋介石和他的很大一部分部队躲在这些山区里坐观解放区军民与日寇斗争,蒋介石“上山”、“下山”之山,均同此意;而我们在“山上”之“山”,则指代敌后抗日根据地;“水边”指代蒋介石设在沿江沿海的大城市等统治中心。这里的“峨眉山”、“下山”、“上山”、“山上”、“水边”等等,都是地名或方位,所以这属于地名连代。又如,毛泽东 1956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你(指前苏联——引者)有多少资本呢?无非是一个列宁,一个斯大林。你把斯大林丢了,把列宁也丢得差不多了,列宁的脚没有了,或者还有一个头,或者把列宁的两只手砍掉了一只。
这段话里的“列宁”、“斯大林”均指代列宁和斯大林所坚持的共产主义理论和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的脚”、“列宁的两只手”指代其理论和实践的次要部分,“列宁的头”指代其理论和实践的主要部分。可见,这段话是人名连代(以点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