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各国导弹武器发展一瞥

美苏两国是历史上导弹武器研制与生产装备的先驱者,是世界导弹大国,英、法、中国则是后来赶上的中等导弹武器拥有国,而印度、巴西、阿根廷、以色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十几个国家则是能自行研制与生产导弹武器的后来者。这些国家各有其独自的历史背景与发展道路。

  1. 苏联导弹武器的发展与前苏联有关国家的装备状况

苏联早在 20 年代就开始了火箭的研制工作,康斯坦丁·E·齐奥尔科夫

斯基为导弹武器研究与研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随后的 20 年里,苏联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小规模的研制工作。1945 年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事件刺激了苏联核武器的研制,1949 年 8 月 29 日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同时苏联还在积极仿制德国的 V 一 2 导弹,1947 年研制了射程为 3700 多公里的 SS 一 1(即 R 一 1)弹道导弹,1950 年又成功试验了射程为 60O 公里的 SS 一 1 的改进型(R 一 2)导弹,1953 年陆基洲际导弹进入设计研制阶段;1955 年第一种中程弹道导弹 SS 一 3 开始服役;接着在 1957 年陆军部署了第一种近程无控火箭“蛙”和“飞毛腿”短程导弹;1955 年一艘改装的 Z 级攻击型潜艇试射了第一枚海射巡航导弹 SS 一 N 一 1;1957 年成功地发射了 SS 一 6 洲际弹道导弹。1959 年正式成立了战略火箭军。从此苏联导弹部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为了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苏联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庞大军工产业,自行研制、生产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导弹核武器是其发展的重点。

前苏联的战略导弹基本上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①第一代导弹发展时期。如 SS-乏、SS—5、SS—6 导弹,这个时期主要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大致时间是从 40 年代中期到 50 年代末,导弹推进剂都是不可贮液体导弹, 弹头无突防装置,命中精度低,具有初步作战能力;②第二代导弹发展时期, 如 ss—7,SS—8、ss—9、ss—11、ss—13 导弹(固体)、ss—N—4,ss— N—5 等可贮液体推进剂导弹,均在地下井和潜艇发射,具有一定机动性, 生存能力有了提高,打击精度有所提高,时间是从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中期;

③第三代导弹发展时期,这代导弹有 ss—91V、SS—11Ⅲ、SS—16(固体导

弹、机动发射),SS—17、ss—l8、SS—19、SS—N—6、SS—N—8 等导弹, 采用分导式多弹头,突防能力大大加强,命中精度进一步提高,地下井发射, 时间上从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④第四代导弹发展时期,时间是从 70 年代初期到 80 年代中期,这一代导弹有改进型 SS—18、ss—19、SS—24、SS—N—18 导弹,采用固体推进剂,分导式多弹头,部分导弹具有陆地机动

(公路机动或铁路机动)能力,命中精度在百米左右,打击硬目标能力大大

提高,生存性能得到大幅度加强。

二次大战后苏联只先后研制和部署了几种空地、舰舰(岸)战术巡航导弹,而在 70 年代研制部署了两种战略巡航导弹即 ss—N—12 海射巡航导弹和 AS—6 空射巡航导弹。

前苏联战略导弹发展不同于美国,有自己的特点。如它的第一代洲际导弹不是采用多级串联结构,而是采用并联捆绑形式,这就避开了当时制造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和高空点火等许多困难,从而先于美国试射了洲际导弹,解决了有无问题。在提高突防和摧毁能力问题上,苏联多弹头的研制工作进展慢,直至 1968 年才试验集束式多弹头;分导式多弹头是 1973 年试射的,1975

年装备部队,比美国要慢 5 年多,导弹命中精度也较差。

前苏联的战术导弹截止其解体前,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战术导弹主要有“蛙”1—6 系列和“飞毛腿”导弹,这一代战术火箭和导弹的技术粗糙, 性能低劣,主要采用固体推进,无控制导,履带式运输车。至 1970 年初即全部淘汰;第二代战术导弹主要有“蛙”—7、“飞毛腿”—B、“薄板”(SS

—12)导弹,该代导弹命中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在 1 公里以内,采用可贮液体或固体推进,惯性制导,是前苏联各共和国现役战术导弹的主力;第三代战术导弹主要有:

SS—21、SS—22、SS—23 战术导弹,它们与第二代相比,主要有:增大了射程,提高了制导精度,全部改为固体发动机,机动性能、反应速度与发射速度较快,这些导弹于 80 年代初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1991 年底由于苏联解体,前苏军的导弹武器也为 11 个独立国家共有, 其中核导弹武器集中在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四国手里。根据美、前苏联达成的《中导条约》,1989 年 6 月 1 日前已

全部销毁射程在 500—1000 公里的地地战术导弹和 5000 公里以内的中程导弹;根据 1992、1993 年美、前苏联和美、俄罗斯达成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I 和 sTART Ⅱ规定独联体主要导弹国家的战略武器和核武器装备将有很大的变化。目前除俄罗斯外,独联体各国战术核武器已全部没有了,战略武器装备情况据统计,独联体拥有 10900 个战略进攻性武器的核弹头,装备1395 枚陆基洲际弹道导弹(SS 一 11、SS—13、ss—17、SS—18、SS—19、SS—24、ss—25),装备 912 枚潜射弹道导弹(SS—N—6、SS—N—8、SS— N—18、ss—N—20 和 SS—N—23),装备 140 架战略轰炸机(“海盗旗”、“熊”式)携带的 AS—15 空射巡航导弹、AS—16 近程攻击导弹及核航弹。拥有 1450 个战略防御武器的核弹头,装备 100 枚经改进的“橡皮套鞋”和“小羚羊”反弹道导弹导弹,装备 1350 枚 SA—5、SA—10 地空导弹。其中:

乌克兰部署:

176 枚洲际弹道核导弹(46 枚 SS—24、130 枚 SS—19)和 34 架战略轰炸机(21 架“熊”式、13 架“海盗旗”);哈萨克斯坦部署:

104 枚 ss 一 18 洲际弹道核导弹和 40 架“熊”式战略轰炸机: 白俄罗斯部署:

72 枚 SS—25 洲际弹道核导弹;其余战略进攻性核武器均部署在俄罗斯境内。

目前俄罗斯境内的 SS 一 11、SS—13 和 ss—17 洲际弹道核导弹正在退役。用 SS—18V 型和 VI 型替换 SS—18 校老型号工作可能已完成。已停止生产“熊”式 H 型和“海盗旗”战略轰炸机。D 级 IV 型和“台风”级弹道导

弹核潜艇已停止生产。

  1. 美国导弹武器的发展状况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导弹数量、品种、技术水平最多、最高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美国战略导弹发展也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代战略导弹,是在 40 年代中到 50 年代末发展的,解决了有无问题。这一代导弹的型号有:宇宙神、大力神 I 洲际弹道导弹,雷神、丘辟特中程弹道导弹。其主要特点是:①地面贮存和发射,易被发现和摧毁,生存能力低;②采用低温液体推进剂,发射前临时加注,反应时间长;③携带单弹头, 无突防装置,命中精度低。

第二代战略导弹,是在 50 年代中至 60 年代中发展的,主要是提高了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这一代导弹型号有:大力神 I 液体洲际导弹、民兵 I、Ⅱ固体洲际导弹,北极星 A—1、A 一 2 固体潜地中程导弹。其特点是:

①从地下井或潜艇发射,提高了生存能力;②采用可贮液体和固体推进剂, 反应时间短;③弹头增加了突防装置,具有转换打击目标能力;④命中精度、比威力,可靠性都有所提高。

第三代战略导弹,是在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初发展的,由解决突防问题转向打击多个硬目标,提高导弹的打击能力。这一代导弹的型号有,民兵Ⅲ 导弹、北极星 A—3、海神潜地导弹。其主要特点是:①装备多弹头,突防能力强、打击效果好;②导弹地下井得到加固,生存能力提高了;③采用遥控快速变换目标系统,提高了作战使用性能;④命中精度进一步提高。

第四代战略导弹,是在 6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发展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这一代导弹有,MX 固体导弹,三叉戟Ⅰ、Ⅱ远程潜地导弹、小型洲际导弹。主要特点是:①机动发射,以多瞄准点方案为准, 提高生存能力,MX、SICBM 都曾研究或计划过机动部署方案;②导弹弹头个数多(MX 为 10 弹头)、当量大、打击能力强。③潜地导弹射程增加了,在三位一体战略力量中所占比重增大了;④命中精度很高,在几十到几百米之间。

美国的战术导弹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导弹有:“诚实约翰”、“红石”、

“下士”,“中士”、“曲棍球”等,这一代战术导弹基本采用常规与核并重的弹头,以卡车或拖车机动,指挥式或惯性制导。技战性能较差 1 第二代战术导弹主要有:“长予”增程型、潘兴 IA 导弹。“长矛”导弹是一种多用途全天候陆基机动的近程地上战术导弹,它有 A、B、C 三种型号,机动性能好,既可地面自行机动,又可空运,配有核战头部(含中子弹战斗部)和子母弹无制导战斗部,精度为 150 米。“潘兴”—1A 是“潘兴”—1 的攻进型,为陆基机动发射空运型两级固体地地导弹,其装备陆军 180 枚导弹。这两种导弹曾是美陆军战术导弹的中坚力量。性能较第一代有很大改观。第三代战术导弹有:“潘兴—Ⅱ”和 ATACMS 导弹。目前根据中导条约,美陆军服役的战术导弹主要是“长矛”导弹,ATACMS 尚未部署,而“潘兴”系列导弹已全部销毁。

美国研制生产有用于空战、海战、防空以及反坦克等导弹武器性能十分优良,是国际军火市场的抢手货。其具有隐身能力的巡航导弹;具有红外成像制导能力的“幼畜”空地导弹;能从空中、海上和水下发射的三种类型的反舰导弹“捕鲸叉”;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爱国者”反战术导弹导弹等均是美国研制装备各类导弹中的能够代表本类导弹未来发展方向的型号。

  1. 法国的导弹武器

作为中等有核国家,法国信奉“核威慑”理论,基于政治军事目的,法国从未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而不断声称:为了保卫国家安全, 法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包括首先诉诸核武器)。鉴此,法国研制装备了包括“三位一体”战略武器在内的大量各类导弹。由于经济和政治因素影响,法国的战略发展规模比较有限。现装备 5—3 地下井部署的中程地地导弹 18 枚; 拥有导弹核潜艇 6 艘,装备 M—4 潜地导弹(6 弹头,分导式)和 M—20 潜地导弹(单弹头,射程为 3000 公里);装备“幻影Ⅳ”战略轰炸机 36 架。

法国从 60 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地地战术导弹。1974 年第一代战术核导弹“普鲁东”装备部队,共装备了 35 个“普鲁东”导弹团,约有 50 枚导弹,

每团有 6 部发射架。为单级固体导弹,射程在 10—120 公里,命中精度是 150

—130 米。

法国是西方世界第二大军火出口国,它生产的各类战术导弹在各地很受欢迎。1982 年在英阿马岛之战中,阿军用法制“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谢菲尔德”导弹驱逐舰。大大提高了法国导弹的声誉。

  1. 英国的导弹武器

英国也属中等有核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临海,以及对欧洲安全体系——北约尤其是美国力量的信赖态度,所以它只发展潜地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战略力量和各类其它战术导弹。

英国的战略力量是个“合作”的产物。它的潜地导弹“三叉戟Ⅲ”与“北极星”均是从美国购买的,但导弹潜艇却是本国研制生产的。英国目前部署的“北极星”导弹约有 100 枚。另外英国陆军还装备约有 264 枚战术导弹“长矛”。英国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导弹的第四大国,拥有 3 种空地型导弹,6 种反舰型导弹,8 种防空型导弹,6 种空空型导弹,4 种反坦克导弹。

  1. 印度的导弹武器

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但奉行以发展高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巩固在南亚、印度洋的支配地位,争当地区超级大国、军事强国,力争在 21 世纪跃入“世界一流强国之列”。印度积极研制与发展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导弹武器装备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印度弹道导弹的发展是从研制卫星火箭运载器开抬的。

印度发展航天事业,其基本技术来源西方几个主要工业国家,从 60 年代印度开始研制火箭运载器以来,美国、法国和德国分别在火箭测控、设备制造与发射场技术,推进技术和制导系统、试验技术与材料技术等方面给印度研制人员以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印度技术人员从 1967 年自己研制探空火箭开始,探索卫星及运载工具发展道路,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终于于1979 年,用自行研制的四级固体火箭 SLV—3,成功地进行了卫星发射。1987 年增程型卫星运载器 SLV—3(即 ASLV)(增加二级固体火箭)又进行了试射。与此同时,印度积极将成功的火箭运载器技术转移到中远程导弹的研制中去,设计出中远程弹道导弹 Agni。该导弹是由二级火箭组成,第一级为固体发动机,第二级为液体,1989 年 5 月成功地进行了试射,射程约为 1000

公里,其设计指标是携带 1 吨弹头能打击 2500 公里左右的目标。该型号弹目前正在向生产与装备阶段过渡。另外印度还研制出“普列斯维”(Pvthvi) 地地战术导弹,该导弹射程在 150 公里至 250 公里之间。

印度致力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1974 年爆炸了第一枚

地下核装置,其后以巴基斯坦假设的核武器为目标,积极研制中、远程核弹头和核动力潜艇,建设空军的核反击力量,推行所谓“最后一根导线”的核战略,以“核军备”保持对敌国的 “核对称威慑”。据专家研究,80 年代初印度即具有每年生产足以制造出 53 个弹头的裂变材料的潜力。

从 60 年代末以后,印度的武器主要来源于苏联(包括各类战术导弹)。从 1976—1980 年,在 28 亿美元的进口武器中,苏联占 82%,英国只占 6%, 但印度的政策仍然是少量购买西方的武器系统以便能不完全依赖苏联设计的导弹等武器装备。印度可能购有苏制“蛙”或 SS—21 地地战术导弹:空地导弹装备,主要有购自苏联的 AS—30 导弹;反舰导弹方面,印度在许多快艇和护卫舰上使用苏制 SS—N—2“冥河”导弹;防空导弹方面,印度主要拥有苏制各类防空导弹和少量“山猫”导弹,印度的空空导弹主要是苏制武器;而反坦克导弹则有苏制 AT—3“耐火箱”导弹和“米兰”导弹。

  1. 日本的潜在发展能力——一流的火箭技术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的“超级经济大国”,其国家战略和目标是,通过发展“自主防卫技术”机“高技术”,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国防现代化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准备在 21 世纪,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和航天大国。其中成为航天大国、掌握高技术卫星技术与运载火箭技术是推动军事力量现代化特别是发展导弹武器的敲门砖。

日本航天技术的发展已有 30 多年历史,前 15 年(1955—1970 年)发展较慢,陆续研制并发射了“铅笔”、K、L 系列固体探空火箭和 Mu 系列运载火箭。后 15 年,发展很快,在引进的美国雷神——德尔它运载火箭技术的基础上先后研制成 N 系列和 H—1 液体运载火箭。1970 年 2 月 1 日用 L—4S

—5 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大偶”号人造卫星,成为继苏、美、法之后第四个首次发射成功卫星的国家。1987 年日本决定研制载人航天飞机、空间平台和轨道间运输系统,计划在 1986 年至 2000 年内投资 6 万亿日元完成上述三大任务。90 年代前期研制 H—Ⅰ型或 H—Ⅱ改型的火箭、工程实验卫星以及参与美国空间计划,90 年代后期将研制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以雄厚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为后盾的日本航天技术总体水平在世界仅次于美和前苏联,而航天技术与军事导弹技术互相转换性很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如果需要及国际形势允许,和它的核技术一样,据称,日本可在一个月内制造出原子弹,日本将很快拥有实战型洲际弹道导弹等高技术兵器。

在战术导弹方面,日本很早就购买了大量的美制空空导弹如“响尾蛇”, 舰舰导弹如“捕鲸叉”等,在消化吸收引进导弹技术基础上,自行研制了空空导弹 AAM—15 和反坦克导弹 KAM—3、KAM—9 以及防空导弹“短萨姆”等, 目前日本自行研制的战术导弹技术水平很高,但价格很高,很难找到卖主, 故实际装备的数量不多。

以 1992 年日本通过允许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的宪法修正案为标志,随着经济实力的继续增强,日本国内政治上要求在国际范围发挥更大作用,军事上要求实现独立,改变“专守防卫”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大,日本正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逐步走去。

  1. 巴基斯坦的导弹

巴基斯坦是个南亚国家,由于与其邻国印度在地区政策、克什米尔的领土主权归属等问题上的对立立场,所以一直谋求在军事和政治上与印度相抗衡。资源和领土的有限性促使巴基斯坦引进国外尖端武器装备与技术,并不

断提高本国设计、研制与生产先进武器系统尤其是各类导弹武器的能力。多年来巴基斯坦一直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保持密切的武器供求关系,以有限的军费购买西方的装备以使其军队武器系统现代化。

巴基斯坦对于弹道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一直很热心,在学习与借鉴国外导弹装备的技术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自行研制了“哈塔夫”(Haif)系列导弹。

1989 年 2 月巴基斯坦在卡拉奇附近的一个靶场进行了“哈塔夫”I 型和

2 型地地战术导弹的发射试验,射程分别为 80 公里和 300 公里。目前巴基斯坦正积极加紧“哈塔夫”导弹的增程工作并已准备为这两种导弹研制核弹头。

巴基斯坦装备的空地导弹是购自美国的“幼畜”导弹,目前的反舰导弹是装备法制的“飞鱼”导弹,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方面巴基斯坦军方一直对“响尾蛇”导弹性能很满意,反坦克武器是“陶”式重型叵坦克导弹和“米兰”中型反坦克导弹。

  1. 南北朝鲜的导弹

朝鲜半岛由于实际存在着的近半个世纪的对立与冲突,对立双方在各自盟国的援助下进行着持久的军备竞争,导弹武器是军备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

韩国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与军事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军事装备包括各类导弹的国内生产能力很高,已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导弹工业,生产了一种改为地地战术导弹的“奈基”Ⅱ和国内改进的“诚实的约翰”导弹,总的来说,这两种导弹是在美国导弹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战水平与原型号弹相差不大。前一种导弹的射程约为 180 公里,后者约为 220 公里至 250 公里。这两种导弹的命中精度与可靠性较原型导弹有所提高。南朝鲜的空地导弹主要是“幼畜”和“标准”导弹;反舰导弹有“捕鲸叉”和“飞鱼”两种型号;防空导弹为“奈基Ⅱ”和改进“霍克”导弹;空空导弹装备有“响尾蛇”和“麻雀”导弹;反坦克导弹为“龙”和“陶”两种型号。另外海湾战争后韩国曾向美国订购了部分“爱国者”反导弹导弹系统。

民主朝鲜主要是依赖进口来装备部队,80 年代以来也试图建立起自己的导弹工业和核工业,这引起韩国及其盟国的极大恐慌不安,事实上民主朝鲜不拥有武器级的核装置,只是拥有能够研制核武器的“钚”材料和“铀” 材料,这也是为了不落后于韩国核技术的目的。民主朝鲜拥有地地战术导弹, 是从前苏联进口的“蛙”系列和“飞毛腿”导弹,其能够生产“飞毛腿”导弹并已对“飞毛腿”导弹进行增程改进以装备部队。还拥有部分从前苏联购买的各类战术导弹如:“萨姆”防空导弹和“AT—3”反坦克导弹。

  1. 台湾的导弹

台湾在 1992 年发表的《国防报告》中提出要推行所谓“全般战略概念”, 要“整建空中、海上与陆地防卫力量,积极发展国防科技,更新武器装备, 厉行精兵政策,增强整体与持续战力,建立以遏制侵犯为目的的有效力量, 确保国家安全”。为实施这个“战略,拟定于 10 年内投资数百亿美元的计划,以加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这项计划包括:拟在 2000 年前自制 8 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第一艘“成功”号 1991 年已建成装备,该舰标准排水

量 3600 吨,可配备“雄风”舰舰导弹、“小槲树”防空导弹,并可载 2 架

反潜直升机;同法国公司签订了合作建造 16 艘“拉斐特”级护卫舰的合同,

这种舰计划装备 MK41 垂直发射导弹“标准”系统,8 枚“雄风”Ⅱ导弹和 3

—70C 反潜直升机;从美国租用了 10 艘“诺克斯”级护卫舰,已有 3 艘抵台;从法、美等国购买了数亿美元的光电火控系统、诱饵发射器及大量航空导弹。

空军在完成 F—5E 主战飞机换代后,正加紧自制和购买先进的作战飞机和导弹。除购进 150 架 F—16 战斗机和 60 架“幻影”2000—5 型战斗机外, 还购买了 900 枚“响尾蛇”导弹、600 枚“麻雀”导弹、1000 枚“迈卡”导弹等高技术装备。台湾还为陆军研制了“天弓”Ⅰ、Ⅱ型防空导弹(后者性能类似于“爱国者”防空导弹);研制了“天马”远程地地导弹,射程约 1000 公里,技战术性能类似于“潘兴”导弹。台湾研制过的“青蜂”战术导弹, 射程为 100 公里,性能类似于美国的“长予”导弹。但最终没有生产而只是作为研制“天马”导弹的前期准备。另外台湾还积极与美国“爱国者”导弹的主要制造商雷声公司合作,计划投资 12 亿美元,使台湾尽快拥有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经过长期的发展,台湾已建立一套比较完备军火工业体系,其领导部门为中山科学研究院。它是台湾军事科技的支柱,主要从事核能、导弹等高技术装备的研制工作,下辖 4 个研究所、6 个研制发展与制造中心,拥有 6300

多名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8500 多人,都是大学以上学历,每年的预算开支达数百亿台币,其实力不可低估。

  1. 以色列国的导弹

从二战结束,以色列国建立之日起,以色列人就与战争及战争威胁与武器结下了不解之缘,40 多年来以色列国一直处于阿以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的漩涡中心。为了在三面临敌的周边环境中生存下去,以色列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着力建立与发展本国的武器工业,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援助下, 一方面购置了大量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常规武器装备部队;另一方面,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本国导弹,从仿制开始到现在已能研制生产包括战术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类型导弹武器,近程空空导弹和反舰导弹是其两个主要的导弹发展领域,其导弹出售量占第三世界国家的榜首,以色列武器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生产的第三大支柱行业。

以色列现装备美制“长矛”地地导弹,携常规弹头。以色列现己自行研制与生产了“杰里卡”I 型和“杰里卡”Ⅱ型弹道导弹。“杰里卡”I 导弹的射程为 500—600 公里,惯性制导,能携带常规和核两种弹头;“杰里卡”

Ⅱ型导弹的射程为 1500 公里,惯性制导,也能携带常规和核两种弹头。据

信以色列已拥有 100 枚左右的核武器。

在空地导弹方面,以色列主要装备“幼畜”导弹,同时已研制出一种“伽值列”空地导弹、“伽伯列”同时具有反舰用途,该导弹出口量较大。反舰导弹,以色列装备有“伽伯列”和“捕鲸叉”二种导弹。目前以色列把“小槲树”导弹和“改进霍克”导弹作为主要防空武器,同时已研制出“小槲树” 的替换型导弹。在海上防空导弹方面,以色列除装备“斯拉姆”系统外,还在自行研制“伯拉克”防空导弹,这是一种垂直发射的导弹,装在用来代替常规的 76 毫米炮塔的发射箱里,据统计这种导弹已作为海军主要防空武器装备了部队。至于空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以色列已研制出国产的“蜻蜒” 导弹;Python 导弹和“陶”式反坦克导弹的替换型。

  1. 埃及的导弹

埃及以其众多人口及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成为阿拉伯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同时埃及还是最早开始研制导弹,并从中获利的阿拉伯国家。埃及的武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80 年代以前它的卖主是苏联,埃苏关系破裂后,其武器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埃及致力于成为中东地区大国,因此尽管其经济力量较弱而以色列对其威胁不大,也要研制装备和购置大量先进武器。

从 60 年代起埃及就开始建立本国的武器工业,上马了几个战术导弹项目,由于经费短缺与技术薄弱,这些导弹项目不得不中途放弃。但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先苏后美的巨额援助,埃及毕竟建立起了较雄厚的军工技术基础,研制生产出了包括“萨克尔-80”在内的地地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埃及生产的战术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里很受欢迎。

埃及目前拥有大量的苏制常规地地导弹“蛙”系列战术火箭和“飞毛腿” 导弹,由于这些导弹的精度差,在几次中东战争中使用无明显硬目标作战效能,只能用于打击大规模民用设施,埃及极有可能淘汰这批武器。埃及自行研制生产的“萨克尔—80”地地战术导弹,射程为 80 公里,是一种战场支援导弹。另外埃及还曾与阿根廷使用研制过射程为 800 公里,代号为 COlldOy Ⅱ的弹道导弹,但由于西方工业国家的干涉,该导弹项目可能被取消。有报道说埃及还同朝鲜、阿根廷等国合作,将“飞毛腿”导弹改型,改型后“飞毛腿”导弹射程达 560 公里。

埃及还能自行研制生产“Ayn”地空导弹,“旋火”反坦克导弹和“Ta’ iy”地空导弹。埃及反舰导弹主要装备苏制武器,防空导弹主要装备苏制“萨姆”型导弹和西方产“霍克”、“响尾蛇”导弹。

  1. 伊拉克的导弹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以伊拉克失败而告终,近两年来在联合国的监督下, 伊拉克销毁了几乎全部弹道导弹和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研制生产设施,这等于消除了伊拉克赖以称雄海湾地区的主要威慑资本。但人们不会忘记这个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海湾国家为发展包括弹道导弹在内的先进武器系统曾作出的努力。

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导弹部队发展到达顶峰,装备有各种射程不一的导弹型号:“阿巴斯”地地导弹(“飞毛腿”导弹改进Ⅱ型),射程为 900 公里:“侯赛因”地地导弹,射程 600 公里,重 7 吨,

长 13 米,可固定和车载机动发射;“飞毛腿 B”地地导弹,射程为 280 公

里;“蛙—7”地地导弹,射程为 70 公里;苏制各型地空导弹以及法国提供的若干型空空导弹。另外还正在研制 3 种炮兵火箭,5 种短程地地导弹,1 种称为“哈姆扎”的中程地地导弹,“阿巴比勒”空地导弹及“法奥—1” 反战术弹道导弹导弹。

伊拉克导弹的发展可溯源于 70 年代,但实际研制工作起自 80 年代初, 即源于两伊战争期间实战的需要。当时伊朗用苏制“飞毛腿 B”导弹袭击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因为巴格达靠近两伊边境,完全在导弹射程(280 公里) 之内。而伊朗首都德黑兰距离两国边境 530 公里,所以伊拉克尽管拥有数百枚“飞毛腿 B”,但对德黑兰却鞭长莫及,这促使伊拉克开始实施有效的导弹发展计划,于是“侯赛因”导弹就应运而生了。伊拉克在研制中采取“三弹并两弹,射程翻一番”的措施,就是把一枚“飞毛腿 B”的燃烧剂箱和氧化剂箱上,以此增加推进剂量和发动机工作时间。1987 年 8 月“侯赛因”

导弹试射成功,1988 年 2 月至 4 月在两伊“袭城战”中,伊拉克从边境向

伊朗 6 个城市发射了“侯赛因”导弹,杀伤了大量人员。在此基础上伊拉克

于 1988 年 4 月成功发射了“阿巴斯”导弹,并研制能打到以色列境内的“哈姆扎”中程寻弹。但经过海湾战争实战表明,伊拉克研制生产的这些型号导弹的质量并不过关,事实上有些导弹发射后即因焊接质量差等原因而自行裂断爆炸,打到目标地的导弹的偏差也很大。

伊拉克之所以能很快研制出导弹,是因为其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如总统始终直接控制导弹的发展工作;充分利用外援,对关键技术分散猎取,集中组装,保证充足资金,仅对射程在 1200 公里以上的导弹研制项目就投入

近 30 亿美元的资金。13.伊朗的导弹

伊朗由于国家安全以及地区利益也发展本国的导弹武器。巴列维国王统治的 60 年代曾与若干国家有合作研制导弹协议,但宗教革命后取消了这些协议,使导弹发展计划受到一定影响。两伊战争的需要又重新启动了导弹发展计划,但主要是依靠外国技术,对进口导弹实施性能改进。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从苏联进口了一批“飞毛腿 B”导弹,并于 1988 年 2 月成功地为这些导弹研制了化学弹头。目前伊朗已将“飞毛腿 B”导弹的射程增为 300 公里左右,并独立研制生产了“伊朗—130”地地战术导弹。

  1. 沙特阿拉伯的导弹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富有的产油国,政治上属君主制国家,依仗着巨大的经济财富一直靠进口大量先进武器来装备部队,其中也购置了大量导弹武器。

沙特购买了中国制的中程地地导弹,“幼畜”导弹是它主要对地攻击武器,沙特的防空导弹主要是改进“霍克”导弹,在空空导弹方面,沙特主要装备“响尾蛇”和 R·550 导弹。

  1. 叙利亚的导弹

叙利亚是中东地区富有挑战性的大国,也积极购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在它进口的武器中苏制武器占绝大多数,这包括射程为 120 公里的 ss—21 地地导弹和改进型“飞毛腿 B”导弹(射程为 450 公里,配有化学弹头)。叙利亚的防空导弹是苏制“萨姆”导弹。

  1. 巴西的导弹

巴西是南美最大的国家,也是该地区一个主要军事强国,拥有一套较完整的军事科研机构和军工生产体系。

巴西是 1964 年开始生产武器装备的。近年来巴西政府为改变军事装备供应基本依赖外国的状况,满足军队现代化需要和刺激本国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军人工业,建立了较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从而一举成为世界军火出口贸易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巴西拥有大小军工企业 350 多家,从业人员

10 万人左右,能生产包括导弹在内的各种型号武器。

巴西阿维布拉斯字航工业公司是巴西导弹和火箭系统的主要制造商,拥有据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制造厂之一,能生产:AVX—1 型反坦克导弹, MAA—1“皮兰哈,’式热寻的空地导弹,MAS—1“卡卡拉”电视制导空地导弹,SBAT—37 型和 sBAT—70 型空地导弹,SS—07 地地导弹,SS—15 地地导弹,ss—40 地地单级火箭。并在研制 MB/EE—150.SS300、ssl000 地地中近程弹道导弹。

SS—07、SS—40、SS—60 地地导弹均是在巴西民用探空火箭 sondaⅠ、Ⅱ、Ⅲ型基础上发展的:

ss—07 载战斗部重 4 千克,射程为 7.5 公里;SS—40 弹头重 35—40 千

克,射程为 35 公里;SS—60 弹头重 140—150 千克,射程为 60 公里。而在研的地地战术导弹的射程在 150 公里—1200 公里之间。据外间报道称巴西已于 1989 年中研制出 SS—300 导弹;又于 1990 年将 ss—1000 导弹投入部署(射程为 1200 公里)。

  1. 阿根廷的导弹

阿根廷是南美大国之一,近一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军火生产国,拥有比较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和研制开发机构,是第三世界十大常规武器生产国中居第五位,也是拉美仅次于巴西的能够生产和出口凶手导弹在内武器装备的第二大国。80 年代初英阿马岛之战以阿方失利而告终的结局更刺激了阿根廷加速发展本国先进武器生产能力。

阿根廷目前拥有军工企业 13 家,从业人员 3 万人,主要集中在军工生产总局、飞机军工厂和里奥圣地亚哥造船厂三大部门。目前阿根廷已研制出代号为 condorl 型地地弹道导弹,该导弹战斗重 400 千克,射程为 100 公里1 曾与埃及合作研制射程为 800 公里,代号为 condor Ⅱ型的弹道导弹,但

由于外界压力估计已经取消;还在研制一种中程弹道导弹,射程约为 1500 公里。

  1. 中国的导弹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政策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敌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安全。为此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在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前提下,发展和装备现代化武器系统,这包括发展和装备战略导弹武器系统和各类常规战术导弹装备。

中国导弹核武器的发展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于 50 年代后期起步的。1964 年 10 月 14 日,我国的第一颗原

子弹试验成功;1966 年 10 月 27 日,我国首次成功地使用自行研制的导弹

运载了核弹头;1967 年 6 月 17 月我国第一颗含有热核材料的试验成功;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用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地把一颗重达 173 公斤的人

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1980 年 5 月 18 日至 21 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某海域

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1981 年 9 月 20 日,我国用一枚火箭把 3 颗卫

星同时送入地球轨道;进入 90 年代以来,我国又多次使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国外的多枚卫星送入太空轨道。我国的火箭、导弹、航天事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迄今,我国已拥有了多种战役战术导弹和战略的中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并已有了一支精干有效、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导弹武器的研制与部署是为着保卫和平的目的,在陆基导弹方面, 1960 年 11 月仿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标志着中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64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成功,1970 年中国顺利完成第一枚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任务,截止 80 年代初中国成功地研制了地地系列弹道导弹,为履行积极防御战略目标的导弹核反击力量提供了可靠的武器装备。

同时,从 60 年代起,中国各类战术导弹的研制也取得重大进展。地空

导弹是地面防空的主要武器系统,从 50 年代后期起我国陆续研制出地空系

列导弹型号,并在 60 年代初的作战中大显身手,击落多架美制 U—2 飞机; 中国飞航式导弹已拥有从岸舰导弹到空舰和舰舰、超音速反舰导弹各种类型,形成了比较配套的装备系列;空空导弹也从 60 年代通过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历程逐渐装备部队,形成实战能力。这些导弹武器装备部队后大提高了国防现代化的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