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型化机动化的导弹装载发射系统
对于导弹武器系统来说,战前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没有生存能力,就没有打击能力。而现代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经验表明:发展地面机动导弹势在必行,也就是说机动性是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的关键措施。导弹武器系统的机动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武器系统的可移动性、火力机动以及机动发射方式。
第一代防空导弹如美国的“奈基—1”、“波马克”,英国的“警犬”、“雷鸟”,前苏联的“SA—2”等基本上都是固定或半固定发射,不具备地面机动作战能力。第二代防空导弹一般属于近程,中、低空防空导弹,如前苏联的“SA—6”,法国的“响尾蛇”等主要用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及保卫行进中的部队,因而都具备讥动能力。目前国外防空导弹己发展到第三代, 其代表型号“爱国者”和前苏联的“SA—12”,均为高空远程陆基机动防空导弹,具有很强的地面机动能力。在地地弹道导弹方面,如美国的“潘兴Ⅱ” 机动发射两级固体导弹,采用增大载荷的 M757 八轮半挂车作为运输起竖发射车,可由 C—130 飞机空运,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前苏联的 SS—20 地地
中程导弹也是采用公路机动的发射方式,导弹装在特别的保护筒内,由改进型 MAZ—543 轮式运输发射车载运,能在森林中隐藏,也能藏在桥下或洞内。可见导弹武器实现机动能力的基础是装载发射系统。导弹系统的可称动性亦指装载发射系统的移动性能,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该系统的小型化问题,小才能动,小才能快,小的含义一指减少车辆数量,二指缩小车辆尺寸。由于液体导弹系统运输发射系统及保障系统很多,所需车辆也多,机动性能差。而固体导弹是实现小型化的最佳形式,移动性好。当前装载发射车有履带式和轮式车体两种类型。轮式运输起竖发射车的机动性能更好,是近年导弹采用的主要运输发射装备。
火力机动是指导弹武器系统能对不同方向的目标实施快速攻击。即射向变换或火力转换能力。对于防空导弹,技术上采取多联装垂直发射方式,能有效地实现火力机动。前苏联的“SA10”、“SA—12”、法国的“sAMP—90”, 西德的“TVLS”等地空导弹都采取垂直发射技术。对于倾斜发射的地空导弹, 配之以转塔快速调转系统和多联装,也能较好实现火力机动的目的,如“爱国者”导弹。
机动发射方式是指导弹通过具有地面机动能力的发射装置进行部署和发射的方式。对地地导弹而言,有发射阵地预有准备机动定点发射和发射车无需预有准备的机动不定点发射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机动性表现在发射装置在数个发射阵地间的地面机动能力,对发射装置机动能力要求不高;后一种对发射装置的机动能力要求很高,要求配备车载快速定位定向系统,能够在任意点的”零基础”场地上实施发射。前苏联 SS—21 战术导弹和美陆军战术导弹就有这种机动发射能力。
快速转移是导弹地面机动的表现之一,对导弹武器系统能否有效地保护
自己,进而实施攻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防空武器系统的机动速度提高得很快。SA—6 防空导弹的最大行军速度为 50 公里/小时,“响尾蛇”导弹的最大行军速度为 60 公里/小时,“罗兰特”导弹系统最大行军速度达 75
公里/小时,地地导弹方面,“飞毛腿”导弹的最大公路机动速度为 60 公里
/小时,海湾战争中有机动,“飞毛腿”发射架以最大 70 公里/小时的速度实施快速转移的报道。ss—20 导弹的最大公路机动速度达 65—70 公里/小时。“潘兴Ⅱ”导弹的公路机动速度为 60 公里/小时。后两种导弹武器虽然按照美苏中导条约己销毁,但这种导弹先进的机动能力势必会促进其它型号的导弹武器机动作战的能力。提高导弹机动装载发射车的动力性能、采用同轨迹转向技术及采用适应减振系统对导弹机动转移能力的提高都有直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