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导弹战人才准备
导弹战作为一种高技术作战行动,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尤其苛刻。要适应这种高技术武器作战,必须要有一支能够精通作战理论,具备了广博军事知识和能够运用现代化工具,为高级首长提供重要决策咨询,并参与本级机关首长指挥导弹作战的军事指挥的人才队伍;必须有一支精通武器装备技术, 能够科学合理运用导弹火力,并在关键性技术问题上拍板定案的技术指挥人才队伍;必须有一支熟悉掌握手中武器,善于在各种条件下生存,能够在多
种环境中实施操作发射的操作使用技术人才队伍;还要有在侦察、通信、自动化处理等方面有专长的技术保障人员,为导弹作战提供有效的服务。
人才是军队战斗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素, 一方面,高技术导弹武器作战需要高质量的指挥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质量的高低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导弹战的重要制约因素。
美国国防部长在总结海湾战争时,专门把高质量的武装部队单列一条, 指出:赢得战争靠勇上(高技术战争更为如此),灵巧武器需要人按正确的理论去操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参加海湾战争的多国部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目的明确的全志愿兵部队。使用复杂的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多国组成联盟,战斗进展快又异常激烈,恶劣的战场环境,陌生的文化环境, 化学和生物战剂威胁等。都是对每个战斗员的训练、纪律和士气的考验。为了参加并打赢这场战争,美军部队由全志愿兵组成的队伍中,98%成员是高中毕业生,他们训练有素(不仅是临战训练如此),不但表现了高超的作战技能,还表现了勇敢的献身精神。切尼指出:现在和将来,为了吸引这样的人才入伍,我们应继续满足他们的期望,提供最完美的设施、装备和训练, 为他们及其家庭提供应有的生活水平。关怀他们,就等于保护了我们重要的战略资源。事实上,把这一点作为一条重要经验单列,目的就是要突出入在高技术战争中更为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其它几条经验中,人才也是主导经验形成的因素。突出的五点经验中,第一条是领导,总统及众多军事指挥员的科学决策和英勇指挥,明确的目标,增强了信心,争取众多的支持, 形成了胜利的基础。领导是人才群体中的核心。第二条是研制和使用新一代高技术武器,这些包括高性能导弹在内的高技术兵器在战争中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明显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效能。高技术武器从一开始就是由高素质的人才研制开发出来的,掌握和使用高性能武器,同样离下开高质量的各类人才,第三条是周密的组织计划工作,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及时制定周密的计划;根据战场情况,合理调整作战计划;根据敌我态势,合理组织实施计划;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优秀人才,没有高索质人才和人才群体, 实施科学正确的作战指挥就成为一句空话,美军能在战斗中以与平时训练相类似的损失比例作战正源于此。第四条是长期的准备,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沿着巴格达大街上飞行的巡航导弹是 70 年代中期研制的,多次攻击目标, 自己未受任何损失的 F—117 隐形战斗轰炸机是 80 年代初研制成功的,装备系统如此,人员培训亦然。培养一名能够指挥一个师作战的将官需要 25 年
多时间,培养其他人员也是如此,即使一名高级军士也要 10 年左右。
毛泽东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这一观点无论在任何技术条件下,都是正确的,只是高技术武器对人的作用和反作用更为直接,更为巨大而已。引深地说,无论国力如何,高技术战争对人才要求都将会更高。美军良好的军事素质,得益于全民教育发达,教育程度高,兵员素质好,得益于美军教育训练体制比较合理。美军胜利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人才优势是一个重要原因,士兵都是高中以上文化,军官是大学以上文化,不少指挥官有硕士以上学位,海湾地区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就是文学硕士。与其相反,伊拉克士兵文化素质则很差, 有一半以上是文盲,大部分也只有初高中文化,所以尽管他们也拥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国家进口的先进技术装备,但其人员素质毕竟不能较好地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影响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的素质,没有训练有素和高度觉
悟的操作手和维修人员,再好的装备,其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在英国,弹道导弹潜艇的官兵多数是志愿加入的。大量的非志愿人员在潜艇工作过后,都不愿意返回水面舰艇工作。事实上,潜艇上的工资具有吸引力,但是弹道导弹潜艇计划的可预见性以及艇上人员对工作满意、密切配合和最佳组织,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潜校的学生也是用光笔和键盘技术培养出来的,他们从北极星导弹、特别是三又乾导弹事业中找到工作兴趣和职业上的挑战。参加潜艇中队的军官一般智商较高,热情大,都是可以锻炼培养出来的人。他们的训练,以及艇上人员上岸后的再训练,是在福斯兰的各种模拟器中进行的。有一个指挥教练分队,这是控制室的一个大模型,可以模拟行动信息机构和声纳分队平时和战时的各种情况训练。推进剂部的人员从运动室模拟器受益匪浅,在那里不仅可以进行标准的训练与恢复,也可进行由于安全原因不能实际操作的反应堆训练科目。还有一个艇上控制训练器,其原理同飞行模拟器一样,不需使潜艇下海就能进行静态和紧急状态下的紧张逼真训练。最后,皇家海军战略系统学校对北极星和三叉戟导弹部队学员进行了广泛的授课,这就确保了核导弹及有关设备安全与保管的严格条件得以贯彻执行。然而,这些并不能代替实际环境中的必要实践,每次进行独立的演习之前,都要进行海上实际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人员和机器全都处于最佳状态, 完成维护国家威慑力量的艰巨任务。
要使高技术导弹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拥有一批懂得高技术导弹装备性能和保障其运转的高技术人才。有什么样的导弹武器装备, 就需要有相对应的懂操作、使用和组合保养的高技术人才,导弹武器装备越复杂,往往所涉及的高技术领域就越多,对人才要求就越高。
在科学研究、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方面,随着国内外导弹技术高速发展, 要求作战双方必须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不断更新导弹技术,把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及时应用到新型武器装备中,抢占技术制高点。设什制造和使用维修要及时吸取现代战场上的教训,针对作战中导弹武器出现的弱点,进行改造, 不断提高导弹武器的实战能力。这类人才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导弹作战效能, 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贝卡谷地之战就是个鲜明的例子,第五次中东战争初期,以色列为了夺取制空权,决定对叙利亚盘设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袭击,以消灭其防空力量。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东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是一块由南向北狭长地带,两侧高山连绵,地势险要。在这天然屏障之下,驻扎着黎叙军队地面主力部队,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正是为了保护地面部队而苦心经营 10
多年才建起来的。这个基地布暑了众多的防空导弹连,耗资 20 多亿美元, 装备了苏式萨姆—6 防空导弹。这种导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出尽风头,曾使众多以色列飞行员闻之丧胆,一大批以军飞机被其击落。在当时来说,这种导弹确实比较先进,能够准确地命中高度低于 100 米的超低空飞行目标。瞄准器能够自动权索敌机,哪怕是超音速飞行的飞机也不在话下,两个雷达系统提供定向脉冲信号;搜索器一旦发现目标,并立即发射定向波束,波束被目标反射回来后,发射系统能准确计算出飞机的高度,速度、方向,几乎是与这同时,自动启动火箭弹上的热探测器能够感受到敌方飞机喷出气流, 火箭便把方向对准这一热源,寻的而出,命中目标。
以色列当然深知萨姆—6 的厉害,这次入侵黎巴嫩,主要目标就是除去
这一心头之患。为此,以当局进行了大量准备,组织研究人员,对萨姆—6
进行分析研究,终于找到了对策。
1982 年 6 月 9 日,以色列派出了 96 架 F—15、F—16 战斗机进行掩护, 在 E—2C 预警飞机的指挥下,用 F—4、A—4 型飞机对贝卡谷地导弹基地实施大规模轰炸,叙利亚空军也从全国各地紧急出动 60 余架米格—21 和米格
—23 战斗机与之对阵,防空导弹面对敌机密布的上空,一齐发射,但是成效甚微。以色列利用先进设备和人才优势,早就发现了萨姆—6 抗干扰性能差,此次轰炸之前,便对贝卡谷地区实施了强电子干扰。因此,叙利亚飞机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络,防空导弹发射后便失去了控制。第一天战果,以色列摧毁叙利亚防空导弹阵地 19 个,击落叙飞机 29 架,使叙利亚的先进防空导弹阵地毁于一旦。除了以色列注重利用人才,研究改进战法之外,反映出叙方一切按照原苏式教范训练人员,战术呆板,不思改进等致命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