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凭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地理优势,拜占庭帝国迅速地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尽管帝国不断受到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及其它民族的侵袭,但是三大洲的各族人民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相互交流一直没有停止过, 这一切都促进了拜占庭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

手工业在拜占庭远比西方进步,它集中在城市。当然,在贵族和教会的地产上有一些农村作坊,例如在佩特雷斯的但以理斯领地上的那些作坊,出产紫色的织品、好的布和地毯等奢侈品;一些大寺院的作坊,在僧侣的指导下专门生产各种工艺品、灯饰和绘画。同时广大农村居民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也从事一些家庭手工业。但是最繁荣的依然是城市手工业。手工业者操持着世代相传的职业,在小作坊或国家的大作坊里进行劳作。他们组织行会, 维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911—912 年之间编纂的“城尹册”,证明当时君士坦丁堡存在着 22 个手工业和商业的同业公会,每个同业公会都享有生产或经营一定的商品的独占权。组织在行会中的既有手工业者又有商人;例如货币兑换者、生丝贩卖者、蜡烛制造者、制肥皂者、卖酒者、香水商人、猪贩、马贩、鱼贩、肉贩、粮商、食品杂货商等都有专门的行会。各种行会中人数最多的是与纺织业有关的行会,如生丝贩卖者、纺织工匠、丝、羊毛和布的染匠,以及在叙利亚从事原料和各种精纺品贸易的商人。其他职业的手工业者,如制锁匠、磨坊主、漆匠、大理石匠及镶嵌工匠,则组织在没有特权的行业中。此外还有由国家垄断的采矿、制盐、造币及武器、军需品等。

享有特权的或官方的行会以及各种自由行业,往往占据在市中心的街道和大会场周围等特殊地点。国家常常给予行会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一些特权;它免除水手、制羊皮纸者和紫色染匠服兵役的义务;同时免除大多数行业工匠的一部分租税;所有的行会均有其垄断权。以此作为交换条件的是, 国家对这些行会执行最严格的监督。每一个官方行会都处于城市行政长官管辖之下,都要服从行政管理规则。这些规则详细规定行会取得粮食等必需品的方法,规定它与外国商人的关系,限制购买数量,并确定出售的价格、日期和地点,以及行会所得利润的税率。如果新会员加入行会,他必须能够出示具有从事该职业技能的证明材料,必须事先获得政府当局的允许,另外他

还要分别向同业公会和国家缴纳一笔费用。此外,国家对于制造技术也采用同样的管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国家官员可以进入工作场和商店检查商品及帐簿。当局甚至时常试图规定最高的工资和奢侈品的价格。从查士丁尼时代开始的这种严密控制的财政政策(如警察式监督、限制性命令、价格规定、皇家垄断、租税勒索等),曾被很多皇帝所推行,阻碍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盈利最丰的丝绸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的独立事业。据当时的记载,提尔和贝鲁特的丝织业由于受到政府各种限令、价格规定等措施的影响而陷于破产境地。政府的严密控制阻碍了帝国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但也加强了帝国的统一与巩固。不管这种政策的缺点如何,拜占庭的手工业与中世纪早期西欧的情形比较起来,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查士丁尼一世时修建的大量堡垒、道路、宫廷和庙堂就证明了这一点。否则,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一建筑史上的杰作就不会落成了。

在官方行会以外,拜占庭还有无数从事小规模手工业生产和贸易往来的自由行业。在这些行业中,个人的创造性得到更自由的发挥,他们的劳动为拜占庭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行会和自由行业的工匠们,以精湛的工艺和多样的外形,为拜占庭手工业在世界上赢得了极高的地位与荣誉。帝国生产的纺织品,是全欧洲的君主、主教和富裕阶层所热衷追求的。佩特雷斯的毛织品,马其顿、那不勒斯的麻布,以及各地生产的地毯、加工的皮革,都是举世无双、极受人们欢迎的物品。装饰精美、涂上珐琅的玻璃制品、嵌镶物及瓷器也行销各地。帝国还有老练的采矿与冶金能手,他们开采了小亚细亚和东欧的铁、铜与铅等矿藏; 还在帖撒罗尼迦、伊庇鲁斯的尼科波利斯和优卑亚、雅典和底比斯、伯罗奔尼撒等地开设的兵器工场中制造弓箭、枪和护身甲。采矿业与军火制作业等都是由政府控制,私人不得经营。这些行业为保证国家的统一稳固提供了物质基础。

除手工业的繁荣外,中世纪前期的拜占庭享有基督教各国国际贸易的垄断权,这种贸易集中于地中海。拜占庭位于西亚细亚和欧洲的海上和内陆所有各大贸易路线的汇合点,而且拥有自己的海陆运输制度和高度完善的汇兑方法。从中世纪之初起,拜占庭就采用一种国际货币制度,一种金本位。这就是贝占或拜占庭金币。拜占庭的货币兑换商与银行家们在使用汇票或与之相等的信用券上,走在意大利人的前面。拜占庭商船队是地中海之王,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它的国旗。机警的巡警,随时准备与海盗进行战斗,维护着海上安全。陆路上的交通也很通畅,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南部的旧的罗马公路上又修建了无数的桥梁、水井、水池和庇护所。所有这一切都保证了拜占庭能够从事出口与转运贸易,它的商业能达到当时西方各国所不能达到的广阔范围。

于是,拜占庭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在这里,首先是经过叙利亚商人, 然后是经过威尼斯人、热那亚人、亚美尼亚人的中介,拜占庭的农产品和制造品被运到东西方各地:美丽的丝、漂亮的布、黄金饰物、雕刻的象牙、玻璃、玛瑙杯子、水果、酒以及其它特制的和奢侈的物品。经过那些在拜占庭经商的阿拉伯和土耳其商人之手,欧洲得到小亚细亚、加尔底亚、亚述和波斯、印度与远东、埃及与非洲各地的珍贵商品香料、香水、宝石、稀金属、檀香、麝香、樟脑、生丝、棉花、精美的丝织品、羊毛织品和地毯。从 8 世纪起,斯拉夫、保加利亚和马扎尔的贸易商人沿着河流和大贸易路线蜂拥到

帖撒罗尼迦和拜占庭来销售他们的麻、蜜糖、盐鱼、牛羊、兽皮及其他物品。从意大利、德意志、西班牙和高卢来到拜占庭口岸和转运港口的有五金、生羊毛、亚麻布、粗糙的羊毛制品及地毯。所有这些商业往来,汇聚在帝国境内,推动着拜占庭经济的繁荣发展。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盛繁荣。拜占庭帝国布满了强大而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其中首都君士坦丁堡最为著名。印度、波斯商人运来的东方丝织品、香料、象牙、珠宝;斯拉夫人运来的北欧毛皮、琥珀、蜂蜡、干鱼及奴隶;埃及人运来的尼罗河流域的谷物、甘蔗、麻布、纸草;叙利亚的彩色玻璃、精制织物及绣品⋯⋯源源不断地集中于君士坦丁堡,又由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意大利人转运至西欧市场。11 世纪时,仅君士坦丁堡的贸易和海关税,每年就为帝国国库带来 730 万贝占的金子。君士坦丁堡还是一个大的手工业中心。大量手工业者在那里从事着贵重的织金物、加工精制的象牙、首饰业、珐琅器和其他奢侈品的生产。其中尤以丝织业最负盛名。丝织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最大的作坊设在皇宫。工匠们利用从中国进口的生丝和本国生产的生丝作原料织造高级锦缎,产品大部分供宫廷贵族和各级贵族、官吏享用,部分向国内外市场销售。此外城里还有富豪和自由手工业者经营的作坊。君士坦丁堡的其它重要手工业,主要还包括制造金银餐具、镶嵌金银器皿的金属制造业,以及由国家垄断的军火制造业、铸币、造船等。工商业的发展,东西方商人汇聚于此,使君士坦丁堡的人口迅速膨胀,中世纪时人口达到 80 万,是欧洲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大都会。马克思称之为“沟通东西方的一座金桥”。①

除了君士坦丁堡以外,各省也有一些大的手工业、商业中心。例如叙利亚的安条克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前者生产玻璃、高级陶瓷、精细的纺织品及珠宝首饰;后者以纸草、亚麻布、玻璃制品闻名。亚历山大里亚还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远东的丝绸和香料,埃及商人由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或锡兰(今斯里兰卡)运出,经红海,至苏伊士湾,再由亚历山大里亚转运西欧。它曾是当时近东最大的城市,其美丽的街道、公共大厦、豪华浴场及其他很多景色,使当时的阿拉伯人称羡不止。

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也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镇。那里生产的棉、麻、布匹、地毯、生丝、染料、谷物和畜产品等主要运往君士坦丁堡。帝国各地的城市和首都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和农村市场也有密切接触。

城市的兴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给拜占庭带来了丰厚的工商业利润, 也给帝国提供了巨大的财政资源。帝国政府可以运用雄厚的财政资源建立强大的军队和推行有力的外交政策维系疆域的稳定,因此直到 12 世纪末期以前,拜占庭帝国一直是个强大的国家,也是中世纪前期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