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一题多解对培养思维品质的作用苏志清(浙江省泰顺县第一中学 325500)
发展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中心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在教学中适时安排一题多解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效果.现试举一例对此略作说明.
例 已知(z - x) 2 - 4(x - y)(y - z) = 0,求证x - y = y - z。
分析 1 利用差异分析法.首先将目标信息转化成 x+z-2y=0,易与已知信息比较.通过观察看到,它们所含字母 x、y、z 相同而次数不同.由此联想到通过降次达到目标,这样就确定了总体方向.于是,可集中精力思考采用何种办法达到目标.
思路 1 展开、合并、整理,得
0 = (z - x) 2 - 4(x - y)(y - z)
= z2 - 2zx + x 2 + 4zx - 4xy - 4yz + 4y2
这时,因上面最后一个多项式各项次数相同,且多字母、多项数,如何才能抓住实质,排除干扰?采用主元观点,将展开式看成某字母的二次三项式,其余字母看成系数,就能排除干扰,走出困境,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若以 y 为主元,则
Z2 - 2zx + x 2 + 4zx - 4xy - 4yz + 4y2 = (2y - z - x)2 。
得 2y-z-x=0,即 x-y=y-z.
思路 2 在方程观点之下,若以 x 为未知数,则原等式变为
x2 - 2(2y - z)x + (2y - z)2 = 0,可采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和换元法来解之.如果把(2y - z)看成未知数,则可写成(2y - z) 2 - 2x(2y - z) + x2 = 0。现以换元法为例解之.
设 2y-z=t,则原方程变为
t 2 - 2xt + x2 = 0. (t - x) 2 =0,
t = x,
即 2y-z=x,
∴ x-y=y-z.
通过以上解题体验和分析,扩大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方程观点以及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理解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分析 2 以上求解过程中发现“先展开,后合并,再分解因式”遇到了“同次数、多项数、多字母”的干扰,那么能否避开干扰,直接分解因式呢?通过观察试验发现(x-y)+(y-z)=x-z,所以可采用能够化繁为简的换元法解之.
思路3 设x - y = t1 ,y - z = t 2 ,则t 1 + t 2 = x - z.
所以,原等式变为(t 1 - t 2 )2 = 0.
∴t1 = t 2 ,
即 x-y=y-z.
这就揭示了本题已知与结论的本质联系,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思路 4 受思路 3 的启发,应用“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 0,则两根相等”,就可以得出此题最本质的解法.
以 x-y,y-z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t 2 + (z - x)t + (x - y)(y - z) = 0,(t为未知数).
由 △ = (z - x)2 - 4(x - y)(y - z) = 0, 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x-y=y-z.
此解法训练了思维的独创性.
思路 5 由已知信息与目标信息比较,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利用比例性质来解之.
由(z - x) 2 - 4(x - y)(y - z) = 0,得
z − x = 2(y − x) . ①
2(x − y) z − x
由等比性质得
z − x = 2(y − x) = − x − z + 2y = −1
2(x − y) z − x x + z − 2y
化简得 z-x=-2(x-y),
∴x-y=y-z.
表面上看,这种解法显得简洁,但它忽视两个重要条件:比例后项不能为 0,等比性质中要求比例后项之和不为 0.所以该解法是错误的.
- 式①中,若 x-y=0,或 z-x=0,则比例式无意义.但分别讨论可知此时命题成立.
若 x-y≠0 且 z-x≠0 时,则原等式可变为
z − x = 2(y − x) .
2(x − y) z − x
由合比性质,得
z − x − 2( x − y) = 2(y − x) − (z − x)
2(x − y)
化简、整理得
∴x-2y+z=0.
∵x-y=y-z.
z − x
(x - 2y + z)2 = 0,
- 用等比性质要求 x-2y+z≠0,但结论正是 x-2y+z=0,因此,本题不能使用等比性质来解.
用这种解法,学生容易误入“陷阱”,若能洞察这些“陷阱”,就能训练思维的批判性.
在解题教学中,只要我们综观全局,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析、多种思路、多种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 充分挖掘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