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张国坤 (云南会泽二中 654211)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多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是如此.现行《解析几何》教材对椭圆(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编排, 缺乏感性的铺垫,一开始就严格遵循“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解析思想, 这就不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先后顺序,学生学起来感到“突然”,不能自然流畅.从直观和感性的角度入手考虑问题时,多数同学首先注意到椭圆的对称性而不是它的范围,其次是椭圆的“扁圆”程度,最后在位置、大小的比较之下注意到椭圆的范围.笔者按着这样的认知顺序设计了如下“观察—

—判断——证明(或反驳)、定义”的教学程序,执教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领会解析几何思想,又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

教师开始就声明: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本节课要寻找椭圆的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