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簧改文戏开创新局

1911年后,滩簧演员走街串巷或向外地流动,大多数演员在乡土僻壤,送艺卖唱,养家糊口。由于上海和苏州铁路通车,这为滩簧进入大城市创造了条件。

1913年,王文香的徒弟无锡羊尖人袁仁仪到苏州后转往上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大上海卖唱的滩簧演员。

接着,滩簧演员过昭容、周莆艺、王嘉大等也先后进入上海,他们初期只是走街串巷或进茶馆酒楼演唱。到1916年,袁仁义和李庭秀等人组班称“无锡滩簧”,在年底进入天外天游艺场演出,之后又转入上海大世界三楼。另有孙玉彩、王嘉大、周甫艺等组班称“常州滩簧”,于1919年进入小世界等场所演出。

1921年,常州班改名“常州文戏”,无锡班改名“无锡文戏”。同年,常帮演员周莆艺和锡帮演员过昭容合议,两帮合作到先施公司游乐场同台演出,从此两帮合流,统一改称为“常锡文戏”。

与此同时,在无锡地区演出滩簧戏的演员,在农闲时也开始进入无锡城里。他们白天在马路和空场地上卖唱,夜里到弄堂和旅馆等地清唱,有时,他们还被一些爱听无锡滩簧的听众集资暗约,进行化妆演出。

不久,演员陆秀章、刘召亭、邢长发、阿四和朱宝泉5人,便进入无锡市万前路留香阁茶园内登台化妆演出。这次进戏院化妆演出轰动了无锡城,1923年,上海常锡文戏日益兴旺,影响无锡四乡。有胆有识的演员杜裕章又进城了,他先跑到旅社演唱,后被工人请到工厂里去化妆演出。

1925年,无锡滩簧在无锡是最旺盛的时期。当时,无锡全城有周山浜的升平楼、广乐楼、天和楼、共和楼;惠农桥有群贤楼、共一楼和多宝香;城里有大观园等领有营业执照的滩簧场所。这些场所,都是化妆演出同场戏,另外还有许多清唱小班,大小场所共有11处之多。

1935年无锡第一台在《人报》和《锡报》上刊登广告,使用无锡文戏名称公演《克宝桥》。

后来,滩簧经过大张旗鼓的改良后,在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有了较稳定的演出场所,先后出现了一批较稳定的长年不散的四季班,著名的有袁仁仪的袁家班、孙玉彩的孙家班、周甫艺的周家班、李庭秀的李家班和刘荣炳的刘家班等。

1937年秋,以演淮剧为主的文柏班社在苏州金星剧场演出文戏,他们的武林班在新民剧场演出《方五娘哭塔》,而常锡戏在协兴剧场演出《李三娘后房产子》,这三个剧场十分靠近。

在演出时,演员第一次将武林班的大陆板引用到《李三娘后房产子》中。继而,演员姚梅风、玉玲锦、沈佩华和陆爱英等人都学着演唱,逐步传开,成为与簧调并列的一个基本曲调。

滩簧在城市里生根后,与其他兄弟剧种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比较密切,开始接受电影、话剧和其他曲艺的影响,使滩簧小戏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演员们首先在剧目上进行改进,他们先后从宝卷和弹词引进了《珍珠塔》、《玉蜻蜓》、《双珠凤》和《孟丽君》等剧目;从徽班中吸收《琵琶记》和《蔡金莲》的精华;又从京剧里移植了《贩马记》和《攀梨花》等唱段。

上海的常锡文戏,在十里洋场商业文化的影响下,为崇尚新奇,招徕观众,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演出了一大批机关布景和灯光彩头的连台本戏和公案戏,并很快影响到苏南的常锡文戏,如《狸猫换太子》、《封神榜》和《彭公案》。

同时,演员们还上演了取材于现实题材的《克宝桥》、《显应桥》,以及《山东马永贞》和《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一批时装和清装戏。这些大型的连台本戏或本头戏,标志着常锡文戏已进入同场戏阶段的大同场戏时期。

常锡文戏的名字叫响后,其他无锡滩簧剧班社也有人开始以常锡文戏为名,但只有上海苏州路的滩簧班社自称苏锡文戏。直至1925年后,上海的各大无锡、常州滩簧班社终于形成了常锡文戏的统一剧种名。

后来,7个常锡文戏班社在上海湖社茶园联合举行救灾义演,剧目为《三看御妹》。江苏武进的进士钱振鍠先生看完戏到后台说:“过去常州文戏是没有武戏的,现在演《三看御妹》,有文有武,似不宜再称文戏。”

事后,7个常锡文戏班社商议,将常锡文戏改称“常锡戏”。1950年正式定名为“常锡剧”,简称“锡剧”。1955年起,就以简称代名,通称“锡剧”。

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它的音乐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唱腔是上下句的版式变化体结构,它在上下句之间常常会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短近似朗诵的清板。锡剧的主要曲调为簧调,20世纪30年代,又吸收了杭州武林班的大陆调、唱曲调中的玲玲调,苏滩和申曲的迷魂调、三角板,京剧的高拨子,以及春调、紫竹调、九连环和绣荷包等江南民歌小调,使唱腔变得丰富多彩。

在锡剧的这些曲调中,它的基本调分成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三大类。锡剧最早形成的曲调是簧调,由江南山歌融合苏州弹词曲调发展而成的。

其旋律优美流畅,长于抒情,有老簧调、簧调慢板、老旦反弓调等10多种板式。演员在演唱时,要求情绪明快健康,曲调流畅,富于江南水乡气息,曲调的过门和唱腔部分乐队要全部伴奏。

锡剧的第二主要唱腔是陆调,它是由武林戏中的武林调改变而成的,也称“大陆板”。大陆板旋律既优美流畅,又刚强开阔,具有抒情特点。在演唱时,要求演员们感情充沛,咬字清晰,拖腔委婉。

[旁注]

袁仁仪 从小爱拉二胡,常骑在牛背上自拉自唱各种小曲、山歌、滩簧。1903年正式拜滩簧名艺人王文香为师,学唱18出滩簧对子老戏。后来袁仁仪孤身只琴闯入上海,为在上海演唱无锡滩簧的第一人。上海胜利唱片公司特地为他灌制了唱片《珍珠塔·赠塔》,此为锡剧史上的第一张唱片。

周甫艺(1893年~1933年),常州滩簧艺人。专演小生,唱词皆自编。拿手角色有《珍珠塔》方卿,《双珠凤》文必正等。创“连环句”唱法。各班竟邀,红极一时。曾同时演出于小世界、神仙世界和先施公司三个场子。

《封神榜》 又称《封神演义》,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为明代陈仲琳所作。全书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武林班 系杭剧旧称,因杭州古名武林,故称“武林班”。系20世纪初由杭州地方曲种宣卷发展而成。曲调早期用念唱宣卷的调子,后来采用了扬剧的大陆板等音乐,也受到越剧、京剧艺术的影响。

[阅读链接]

20世纪50年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看完锡剧后,为它题赠:“太湖一枝梅,蓓蕾土中埋;春风伏地起,红花向阳开。”

为此,锡剧又有“太湖一枝梅”及“太湖明珠”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