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剧团确立滑稽戏

滑稽戏是上海开埠以后在都市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通俗喜剧,是海派文化的一朵盛开的奇葩。在整个20世纪中,时代见证了它从初创以至发展兴盛的全部历程。

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有五档著名独角戏演员,他们是王无能和钱无量、江笑笑和鲍乐乐、刘春山和盛呆呆、陆奇奇和陆希希、丁怪怪和赵希希,并为其取名为五福团。

五福团凭借强大阵容,把更多的方言、民间曲调以及各类短小的笑话乃至各种乞丐的特色表演串联在一起,产生了新的独角戏节目。他们的联合将独角戏曲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独角戏演员们通过吸收当时各种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诸如京戏、评弹、民间说唱、苏滩、相声、电影、趣剧、文明戏等曲艺和戏剧的手法手段,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技巧,形成了以说、学、做、唱为主要手段的表演体系,并很快形成了一大批比较成熟的保留节目,这些精彩的片段和剧目最终成为了滑稽戏剧目的早期剧目。

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堂会戏的繁荣,使得五福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演员们这次的联合经历在滑稽戏剧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这是独角戏实行强强联合的一次尝试。

它使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战的独角戏演员的保留段子和许多秘不外传的看家本领在五福团得到了公开交流,更重要的是五福团的联合,无形中使为不受游艺场老板左右的另一艺术联合体,滑稽戏剧团的形成建立了必要的条件。

独角戏的诞生经过,一方面表明它与民间说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滑稽三大家都曾直接受到都市民间演员的影响,街头卖梨膏糖演员的说新闻、小热昏等民间说唱是这一曲艺形式的艺术源头。

另一方面,独角戏又是直接孕育于文明戏之中的,早期的独角戏演员大多曾是文明戏演员,独角戏所说的段子,有的也是从文明戏的滑稽趣剧中摘取改编而来。

正如我国话剧创始人欧阳予倩所说:

上海独角戏的演员像江笑笑、王无能、张冶儿、陆笑吾、易方朔等都是新剧演员,所以滑稽戏在表演方面可以说和新剧的滑稽戏是一脉相承的。

从1930年至1940年,独角戏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不仅滑稽演员队伍不断扩大,而且演出形式也由单人发展为双档和多档,他们在上海各大游乐场、电台播音和堂会演出时,演员最多还达到100多档。

这一时期的独角戏演员还有鲍乐乐、赵希希、陆奇奇等人,继起的第二代独角戏演员有朱翔飞、程笑亭、范哈哈、笑咪咪、笑嘻嘻、姚慕双、周柏春、袁一灵、杨华生、文彬彬等,这些人很多都成为了后来滑稽戏的著名演员。

在20世纪40年代初,独角戏演变、发展成滑稽戏剧种。一些独角戏演员和文明戏演员纷纷组织滑稽剧团,并逐步取代渐趋没落的文明戏。

在当时,被后人誉为滑稽三大家之一的江笑笑连同鲍乐乐、杨天笑、赵宝山等滑稽演员联合文明戏演员,吸收文明戏的分幕分场编剧方法,加强人物刻画,在苏州曾以大会串方式演出的《一碗饭》,改编为第一个滑稽整本大戏,并到苏州试演。

此剧讥讽囤积居奇的米老板,同情衣食无着的饥民,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这是由滑稽发展为滑稽戏的第一个剧目,从此,滑稽戏便开始了其颇为曲折的发展历程。

滑稽戏《一碗饭》是反封建的一部戏,随后,杨天笑、赵宝山等人携《一碗饭》挂牌天宝剧团,继续在沪宁线各城市流动演出。

两年以后,江笑笑及其搭档鲍乐乐回上海另外组织了笑笑剧团,并相继演出了新编剧目《荒乎其唐》,及根据独角戏传统曲目改编的《瞎子借雨伞》、《火烧豆腐店》等,逐步在上海站稳脚跟。这样,滑稽戏作为一个剧种的地位才开始确立。

笑笑剧团成立后,滑稽戏获得大量观众,不少演员纷纷组团。这时,文明戏正进一步衰微,而那些擅演滑稽短剧的演员,有的挑梁组成滑稽戏剧团,有的带着自身的技巧和剧目投入以滑稽演员为主组成的滑稽戏剧团中,形成人才和剧目的大合流。新生的滑稽戏由此从文明戏中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大大地丰富了自己。

20世纪40年代,除笑笑剧团、天宝剧团外,还出现了一批滑稽戏剧团,如华亭团、筱快乐剧团等。但多数剧团组合自由松散,演员的流动性很大,很不固定。尽管如此,滑稽戏还是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尽管滑稽戏是从独角戏发展而成的,但它又不同于独角戏。因为独角戏是以语言为主的说唱艺术,属于曲艺范畴。而滑稽戏是以动作为主的舞台艺术,它已由曲艺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独立的剧种,属于戏剧范畴。

早期的滑稽戏是很少有唱的,如笑笑剧团1942年演出的《荒乎其唐》、《火烧豆腐店》和《大闹明伦堂》等滑稽剧目,都由演员江笑笑和鲍乐乐等的独角戏段子改编而来,他们擅长说功,戏中没有唱段,很像方言话剧。

与江笑笑和鲍乐乐同在这一时期的另一些独角戏演员则善于唱功,如包一飞、程笑飞和田丽丽等滑稽戏演员,他们在电台、堂会和游乐场等演出的《方卿见姑娘》和《孟姜女过关》等滑稽戏剧目,都有些唱段,曲调采用现成的流行歌曲或各种戏曲。

在当时,滑稽戏大多是幕表制,排练本上没有唱词,而是由导演指定添唱。通常情况下,导演不是因剧情设唱,而是因演员善唱而设唱。此外滑稽戏也没有专职的作词人,而是由演员编写或随口拉唱,这种情况延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滑稽戏既不同于其他地方戏曲,也不同于话剧、歌剧,它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独角戏与滑稽戏不仅性质不同,它们一个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是动作的艺术,更重要的是表演方法也不同。

独角戏有方言和唱,滑稽戏也有方言和唱,但在独角戏中,演员一个人要演几个角色,因此,只要求“像不像,三分样”。而滑稽戏刻画人物,则非要有七分以上像人物不可,否则就不能被称为是滑稽戏。这就是说,如果演滑稽戏的演员,还是用演独角戏的表演方法来演滑稽剧,就不可能演好滑稽剧目中的角色。

由此说明,滑稽戏和独角戏本是同根生的姐妹艺术,独角戏是一个独立的曲种,它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滑稽戏却是一个独立的剧种,它同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我国的大部分地方戏剧,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曲调,可滑稽戏在这方面却与其他剧种不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以情节滑稽和表演夸张见长,但音乐唱腔却没有本剧种特有的曲调,而是沿用独角戏的九腔十八调。

这种唱腔曲调,主要来自民歌、民俗小调、中外歌曲以及其他戏曲等,选用原则大体根据剧中人讲什么方言,以及剧中人所反映的思想感情而定。不过,滑稽戏在实践中也逐渐确定了一些适合本剧种风格特色的常用曲调,如苏滩赋、小鼓调和青年曲等。

滑稽戏唱九腔十八调首先是因为全国各地的地方戏和小曲、小调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滑稽戏运用这些艺术财富,兼收并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剧种的喜剧特色。

其次,用当地方言唱地方戏能够引起当地观众的共鸣,从而提高戏剧的生命力,赢得观众的喜爱,如在表演《宁波空城计》时,用北京话唱京戏《空城计》是正常的,但用宁波话来唱京戏《空城计》就显得十分可笑,这就是滑稽戏的特色。因为滑稽戏的主要特点就是逗引观众发笑,所以,九腔十八调的音乐更加适合它的演唱风格。

滑稽戏音乐曲调的特殊性要求演员不但要会多种戏曲唱腔、常用民间曲调或流行歌曲,而且还要学会各种流派唱腔。否则,作为一个滑稽演员就是不合格的。

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角戏和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再吸收文明戏的表演手法,演员在说、唱、做等方面显示自己的功力。

在滑稽戏表演中,要求演员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如广东上海话、北京四川话等。滑稽戏演员有时还根据戏剧的需要讲说英语和日语等外国语言。

运用不同的方言表演不同地方和不同性格的人物是滑稽戏的主要特色之一,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兄弟剧种的最大区别。

[旁注]

海派 是与京派向对而言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20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

欧阳予倩(1889年~1962年),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我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创作改编话剧40余部,导演话剧50余出,创作、改编、修改戏曲剧本近50部,编导影片13部。为我国的民族演剧艺术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

《大闹明伦堂》 讲述祝枝山智斗杭州众文士的故事。剧情是唐伯虎为追秋香卖身华府后。祝枝山寻至杭州。除夕之夜,祝枝山故意在富豪徐子建门前的无字对联上涂写晦气词语。徐子建大怒,招来众多才子与祝枝山在明伦堂论理。

《方卿见姑娘》 又名《珍珠塔》,是一部在民间流传多年且久演不衰的优秀传统剧目。故事讲述河南富豪方府之孙方卿的表姐陈翠娥重情义,将价值连城的珍珠塔藏在点心盒中赠予方卿。方卿后悬梁刺股,奋发勤读,得中头名状元,钦赐七省巡查御史。

《宁波空城计》 是王无能创作的,当时是在文明戏《KK女士》中演的一出《宁波空城计》,王无能演孔明,张冶儿演司马,易方朔演老军,沪上轰动一时。王无能还根据杜月笙的浦东腔《空城计》创造出学杜月笙浦东话的《方言空城计》新版本。

[阅读链接]

江笑笑表演的滑稽戏,以说为主,说得十分地道,每每在段子最后处,他迸发一个大噱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而使观众笑声四溢,回味无穷,所以被大家称之为“说派滑稽”。

他的表演又以面部表情傻、憨取胜,又被后人们称为“呆派滑稽”。

江笑笑继承了杜宝林以讽刺为主的表演传统,他的演出剧目大多是针对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进行讽刺,能切中时弊的,所以他的演戏风格又被后人称为“社会滑稽”。

作为一个引人入胜的说故事的天才,江笑笑在布置笑料、组织喜剧结构方面煞费苦心。听他的段子常常是这样,开头不好笑,听完之后,愈想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