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简便的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已有百余年历史。

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

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个牌子,近似半说半唱的韵诵体,叫做“窜钢腔”。据说,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山东快书的孕育和形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既称山东快书,足见地利的重要。这里集中说一说地利。据考证,山东快书发源于临清、济宁一带。

艺人有种说法:山东快书是从河里来的。这里说的不是一般的河,而是横贯南北的古运河。临清、济宁都是运河上的大码头,南来北往的行旅客商云集之地,俗称“沃土”。艺人向这里拥集,就是所谓的“跑码头”。

这里商贾云集,客人无聊,需要娱乐活动,也就养得住艺人。同时,这类码头又是多种艺术形式荟萃之地。以此推断,当年临清一带说唱艺术颇为兴盛,为山东快书的孕育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利条件。

北宋末年,临清、济宁一带正是梁山好汉龙腾虎跃之地,武松的英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于是以《武松传》起家的山东快书应运而生。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傅汉章说和赵大桅说。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他是个不得志的武举人,流落乡间,采集当地流传的武松故事,编成山东快书演唱。

他的表演方式很“土”,没有服装和乐器,只是斜披一件大褂,手里敲打着两块瓦片。他有绝活,就是武功架子好看。以《武松传》为主,打斗场面犹如家常便饭,刘茂基的武功架子大有用武之地。

1828年,有名落孙山的举子36人,归途雨阻临清,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梁山好汉武松故事为依据,编成《武松传》说唱。

作者之一、山东荏平南岗子王左人李长清将该书带回,后与其表侄傅汉章去山西,因阻邯郸,无奈拿出《武松传》五回,交傅汉章在关帝庙前,以竹板节念唱,得钱还乡。

李长清于是发现傅汉章很有演唱才能,便将全书传给了他,傅汉章潜心研究,加以充实发展。

1839年,傅汉章于曲阜林门会上,首次正式用以鸳鸯板加大竹板伴奏,以韵诵为主说唱武松故事的形式撂地演出,获得观众好评。时人呼之为“唱武老二的”。经过历代艺人百余年的传唱,山东快书艺术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书目。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他是个落魄文人,穷极无奈,只好卖艺为生。

他会编词,起初把武松的故事编成顺口溜演唱,后来吸取山东大鼓的“窜铜腔”,编成山东快书演唱。他用山东大鼓的梨花片作为伴奏乐器,这就是至今还在使用的鸳鸯板。

山东快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无疑是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合作的成果,同时也不排斥个别人物的杰出贡献。

如赵大桅属于山东快书成熟期的代表人物,本来在上述三说中时代最晚,却因精通文墨,编著快书唱词颇丰,被誉为山东快书的“奠基人”。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基本句式为“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保证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为3个字。左手击打两块相同的铜鸳鸯板作为伴奏乐器。

山东快书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演员吟诵唱词,间以说白。曲目有“单段”、“长书”、“书帽”等形式。

在传统山东快书书目中,有关武松故事的唱段占了很大的比重,成为整个传统山东快书的基本书目。《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收录的21段中篇作品中,武松故事就占了17段。另外还有不少单段和小段,也同样属于山东快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曲目《武松传》,包括《东岳庙》、《景阳冈》、《狮子楼》、《十字坡》等12个回目,可以分回独立演唱,也可以连贯起来表演。

此外,还有《大闹马家店》、《鲁达除霸》、《李逵夺鱼》等。小段书帽则有《小两口抬水》等。

[旁注]

山东大鼓 我国北方大鼓之鼻祖,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以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原称犁铧大鼓,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中之“梨花简”始谐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宋代吴地有一人叫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回到故乡,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孙山之后。”

鸳鸯板 山东快书的击节乐器。山东快书高派、杨派表演时使用的两个月牙形,方寸大小的铜片,单手击节,称为铜板,又称鸳鸯板,取成双成对之意,是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半月形熟铜板,其长短、宽窄要按说书人手掌大小定做,没有一定的。

包袱、扣子 包袱,常指包裹或负担,后引申为相声术语,指有喜剧效果的笑料。扣子原指缠绕、圈结、弯曲、拴系的结子打了扣子的细绳子,后引申为章回小说或说书在最紧要、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地方。扣子能引起人对下一段情节的关切。

[阅读链接]

由于山东快书具有灵活简便、易演易编的特点,通常是一个或几个演员,用极简单的道具进行演唱,在瞬间就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又由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田头工地、车站码头、街头巷尾,均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几百年来长久不衰,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经典段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