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精巧的潍坊风筝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同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

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有人说是我们的祖先受到风吹斗笠、树叶的启发,有人说是受帆或帐篷的启发,也有人说是受了飞鸟的启发。

但最早的风筝出现在我国,是在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鲁国的墨翟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别具匠心。

后来,墨翟把制造木鹞的方法传给他的学生鲁班,鲁班又加以改进,用竹为材料制成“竹鹊”,传说能在空中飞三日之久。鲁班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把风筝用于军事。

风筝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大约从唐代开始。713年,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

到了唐代中期,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能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使得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开始使用纸张。风筝走向民间,风筝的类型也多了起来。

五代时的李邺在纸鸢的头部装上竹笛,故名风筝,并相沿后世。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清风筝的装饰手法上也较过去丰富。风筝和各种民间工艺开始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时潍坊杨家埠年画作坊还用木版年画来印刷风筝纸,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

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

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

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集市上摊的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

历代相传,潍坊风筝出现了几大世家:

陈家风筝:由清代同治年间著名风筝艺人陈善庭首创。年轻时曾在潍坊永盛扎彩铺帮工,跟一位姓丁的师傅学花灯、风筝的扎制。

丁师傅被召进京城,陈善庭便继承了扎彩铺,制作风筝,并兼绘朝堂壁画,名气很大,人称“陈扎彩“。他把自己擅长的人物风筝改造成家禽走兽风筝,如“十二生肖”等,很得群众喜爱。

唐家风筝:起始于明末,其作品曾流传于青州、莱州、沂州三府。到清咸丰年间“唐家风筝铺”正式开张。祖传下一部《扎彩图谱》,其中介绍了21种串式、桶式、硬翅风筝和彩灯的扎制方法。

“唐家板子硬翅风筝”两翅加宽,使之更加吃风、宜飞。还创造了象形风筝,“双燕”被称为一绝。

张家风筝:由潍坊城关人张衍禄创始。他10岁起跟邻居牟恒邦学扎制风筝,后自立门户,开起了风筝店,他卖风筝有个特点,就是边卖边讲风筝的典故和扎制技术。

因张衍禄善于经营,对风筝鉴别有独到之处,所以其他风筝世家均跟他交好。外地客商来潍坊选购风筝,也常先与张家接头,无形中,他这里成了潍坊风筝的集散中心。

张衍禄还根据北方春季风力情况,运用力学原理,发展了拴中线的技术。他设计的拴一根线、两根线和三根中线的技术,使各种风筝放飞时易于保持平衡,为各名家所采用,对后世影响很大。

牟家风筝:其代表人物牟秀兰,代表作桶子风筝中的彩绘牡丹是她的绝招,故人们送她美称“牟丹”。牟丹制作的风筝以桶子和板子为主,她独特的“牡丹仙子”风格别具,其骨架是人物和盛满牡丹的花篮,放飞时先把人物送上天,然后用“蝴蝶碰”将花篮带到空中。

郭家风筝:由郭乃馨开创,他年轻时跟潍县名画家丁启吉学国画,擅工笔彩绘人物,尤擅画马。他的风筝绘画完全采用国画工笔技法,着色重远观效果,喜用大块对比强烈的透明颜色。他制作的风筝可以拆卸、折叠,并非常讲究起飞效能。

胡家风筝:创始人胡敬珠11岁时即学扎风筝,后与兄弟胡敬明放风筝时,拾到一只断了线的小龙头蜈蚣风筝的头,极感兴趣。

他把这只龙头折开,重新组合,反复琢磨,终于模仿着扎制成了一只龙头蜈蚣。他丰富了潍坊串式风筝的制作,其独特制作方法,广为流传。

杨家埠风筝:将木版年画的特点融合到彩绘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是杨同科,他掌握各种传统题材100多种风筝和10多种扎制方法,大胆创新,终于树立了崭新的杨家埠风筝风格。

为解决杨家埠风筝起飞难的问题,他改变了双翅的比例,减轻了骨架的重量,使其能够“一级风起,五级风不折”。他制作的风筝,大的有300多米长的龙头蜈蚣,小的有首饰盒那么小的蝴蝶,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另外,著名的潍坊风筝世家还有韩家风筝、孙家风筝等。

[旁注]

年画 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我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国画 我国古代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十二生肖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于自然界的11种动物和一个民族图腾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用于纪年,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有诸多描写十二生肖的文学作品。

[阅读链接]

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潍坊风筝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广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选用,设计的夸张变形,画工的年画技法,以及放飞的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