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瑰宝杨家埠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之一,自古以来盛产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杨家埠木版年画系杨氏老祖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由中华文昌祖庭的梓潼带往山东,那时文昌祖庭的木版年画已很发达。

明代是木版年画发展成熟阶段。那时西杨家埠村就“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房屋有11间。

明代年画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开始,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题材比较狭窄,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迎合民间要求,主要绘制《灶王》、《门神》、《菩萨》、《玉皇》等。

在绘刻方面,一部分取法于宗教木刻画,如《三代宗亲》、《神荼郁垒门神》等;一部分取法于小说、戏曲、科技书籍插图,如《民子山》、《男十忙》、《二月二》等。

明代隆庆二年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等四家画店。

清代前期,又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大量进行年画生产。年画品种增加,绘刻技术更加精熟,产生了如《张仙射狗》、《年年有鱼》、《刘海戏金蟾》、《博古四条屏》那样绘刻稳健,具有节奏感的大量优秀作品。

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个省和内蒙古等地。

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我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

清末,制作精细的杨柳青年画传入之后,给杨家埠年画固有的古朴雅拙一个很大的刺激,有些艺人不再沿例其本,开始创新。

首先新出的年画开始多以戏曲故事与公案小说为题材,如《打樱桃》、《空城计》、《打渔杀家》等。其次是“发福生财”的吉庆画,如《五路进财,发财还家》、《摇钱树》、《大春牛》、《三大家》等。

这些作品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代表作品有《鹿鹤同春》、《榴开百子》、《五福捧寿》等。

产地不同,风格迥异。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

[旁注]

灶王 也称灶神、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我国祭奉灶王由来已久,传说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上天陈报人家善恶,被尊为“一家之主”。

门神 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年年有鱼 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我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做是传统吉祥符号。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五福捧寿 清代图案。《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福,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所以画5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寓意多福多寿。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围一寿字,习俗称“五福捧寿”。

[阅读链接]

作为齐鲁地区地道的农民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和强烈愿望。

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火爆、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东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