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齐鲁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由先秦齐国和鲁国以东夷文化和周文化为渊源而发展建构起来的。齐鲁文化是秦汉以来我国大一统文化的主要源头。

早在远古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就是当时文化发达之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炎帝氏族及其后裔创造了东夷文化。

考古资料表明,发源于黄河下游的以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一度处于当时文化发展的领先地位。

沂源古河孕育人类远祖

我国山东省沂源县历史悠久、古老神奇,早在四五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山东人的远祖。

沂源猿人化石,发现于沂源县土门镇九会村东北1000米处,骑子鞍山东山根下崖洞南60米处,为猿人头盖骨化石两块,眉骨两块,牙齿8颗、肱骨、股骨、肋骨各一段及伴生动物骨骼化石10余种。

经鉴定,这些化石确系旧石器时期的猿人遗骸,并且属于两个猿人以上的个体出现的古人类化石点,与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处于同一时代。

沂源地处山东省中腹部,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山东屋脊”之称,是泱泱八百里沂河的发源地。其境内低山连绵,河流纵横。

沂源境内有个“九天洞”,此洞之所以称为“九天”,是因为神话传说中天有九层,即九天,而这个洞也有九个大的洞厅,景观可与神话中的天宫相媲美,所以叫九天洞。

沂源山清水秀,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度,年降水量713.8毫米。植被好,气候较湿润。土门镇背山面水,环境优美。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往往是有灵性的地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人类生存。

而且在地质地貌上,沂源也的确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鲁中灰岩低山丘陵处山势和缓,河谷切割不深,地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但相对高度只有300米左右。

在此范围内,至少有洞穴上百个,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国内罕见,被命名为“北方溶洞之乡”。

而在远古时期,沂源的气候要比现在更温暖湿润得多,当时沂源一带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至少要高出3摄氏度,年降水量要多400毫米,趋于北亚热带气候的植被茂盛,动物繁衍,非常适合远古人类生活。

这些优势条件都说明,这里曾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

不过,沂源猿人头骨化石发现地点并非他们生活的地方,其遗物好像是发生泥石流之后从别处冲积而来,但其生活地肯定离化石发现地不远,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发现。

另外,在沂源县张家坡镇北桃花坪村扁扁洞里,发现顶骨、枕骨、牙齿等古人类化石和石斧、陶器及粮食加工工具磨盘、磨棒等石器。

该遗址完整保存了厚厚的三层文化堆积,其中一个文化层保留了大量人类活动的迹象,有灶面、火的烧结面、灰坑、活动面。

“沂源猿人”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人类生活遗迹地理分布的空白,并为研究古地理、气候、人类进化和史前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它有力地证明了在沂源这片层峦叠嶂、河流纵横的古老土地上,几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我国山东地区远古的文明。

[旁注]

旧石器时期 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0000年左右止。

沂河 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沂河”之名来源于大禹治水,禹总结了父亲鲧堵截水越泛滥成灾的教训,深受小河里孩童玩水开口顺水的启发,开河治理水灾。正是因为太古沂河是禹王用“斧”开辟的,古字“斧”就是“斤”,所以人民就取名“沂河”。

史前文化 就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人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史前时期的年代范围是文字为出现前的人类历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现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下限也不同。一般说来,中国的史前时期,大体上包括新石器时期和旧石器时期。

[阅读链接]

1981年9月16日,沂源县文物普查小组在该县的土门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当地驻军战士提供线索称,在一个崖洞里有一些好像化石的东西。

9月17日,文物普查小组在化石地点进行着仔仔细细的清理工作,发现了更多的化石碎片。

9月18日这一天,一件碗口粗的化石被挖了出来。可以确认这是一件珍贵的人类头骨化石。

10月18日,经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鉴定确认,这是一块难得的古人类头骨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