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农书》造福人民

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朝著名农学家和印刷技术革新家。关于王祯的生平活动,有据可查的史料很少,史书记载的是他做过两任县尹。

王祯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他在旌德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他生活俭朴,经常将薪俸捐给地方兴办学校,修建桥梁,整修道路,施舍医药,教农民种植和树艺。

旌德县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有一年碰上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农民心急如焚。王祯看到旌德县许多河流溪涧有水,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

王祯立即开动脑筋,画出图样,又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

王祯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任职,王祯劝农工作政绩斐然。

王祯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植桑树若干株,对麻、禾、黍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画出各种农具图形,让百姓仿造试制使用。同时,王祯以身作则,亲自带头参加农业劳动。

在永丰县尹任内,王祯以奖励农业和教育为主要任务,经常购买桑树苗和棉花籽教导农民种植,鼓励他们种好庄稼。旌德、永丰两县民众对他十分敬重,念念不忘。

王祯认为,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所以作为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否则就无法担负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每到一地,就传播先进耕作技术,引进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具。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发展。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看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如设置劝农官、建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产生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王祯《农书》大约是在旌德县尹期间着手编写的,直到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后来,王祯又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正式刻版发行。

王祯《农书》是一部力图从全国范围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论述的著作,综合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地区水田耕作两方面的生产实际写成,规模宏大,范围广博,内容丰富,条理分明。

全书约有13万多字,图版300多幅,共分近40卷。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农桑通诀可以说是农业总论,是王祯对农业综合性的总结,贯穿了以农为本的观念和天时、地利、人力共同决定农业的思想。

百谷谱共4卷,是农作物栽培百科,阐述的是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利用等技术知识,所介绍的农作物共有80多种。

《农器图谱》是全书重点,共有10多卷,篇幅占全书4/5,也是最能展现王祯科技思想精华之所在。

《农器图谱》中300多幅的插图,也是以前农书中所绝无仅有的。正是靠着这些图谱,我国古代的许多农业机械器具才得以保存。

由于王祯《农书》是一本兼论南北农业技术的农书,所以对南北方农业技术多有发展。

王祯不仅对农业科学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印刷技术也有很大贡献。他用木刻活字代替了胶泥活字,从而大大提高了排版印刷效率。

[旁注]

县尹 春秋时楚国县的长官。楚于春秋时不断在边地设县,作为边防重镇,有征赋制度,拥有重兵,其长官称县尹,尊称为县公。楚灵王时陈、蔡及东西不羹四县,赋皆千乘,即1000辆兵车。

水转翻车 形制和人踏翻车相仿,但先在流水岸边挖掘一道深窄的沟渠,将水车设置其中。将翻车的踏轴延伸,作一个竖轮。竖轮旁在另外搭木设轴,轴上作上下两个相间咬合的卧轮,擗水冲激下卧轮,带动上卧轮、竖轮,利用齿轮连动原理,带动置于一旁沟渠中的翻车,水便被运送岸上了。

忽必烈 元朝的创建者,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活字 印刷书籍时所用的一头铸着或刻着单个反着的文字或符号,排版时可以自由组合的方柱形物体。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泥活字,是活字的开端。以后又发展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其中木活字对后世影响较大,仅次于雕版。

[阅读链接]

王祯《农书》有总论,有各论,系统分明。谷谱的各论比《齐民要术》的分类更明细,体例更整齐;而且几乎对每一种作物的性状都作了说明,这在古农书中也是创举。

此外他又结合《农器图谱》,对农具作了分类,这就使这部书的内容更加全面,内容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