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变法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成了一切爱国者最响亮、最中心的口号。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爱国志士,发动“公车上书”,竭力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实行变法维新,改革政治。列强接连进犯,亡国危险迫在眉睫。为拯救中华于危难之中,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改革,以求自强。作为一个驻外使节,黄遵宪一方面亲身体验了人强我弱的不幸,另一方面也接受了一些时代的进步思想,他深知应该变法。1895 年秋,黄遵宪在上海与康有为相遇, 交谈之下,甚是投机,于是积极地投入这一政治活动之中。黄遵宪与梁启超思想接近,一拍即合,在与梁的信中写道:“国中知君者无若我,知我者无若君”;梁启超也曾说:“启超以弱龄得侍先生,惟道惟义,以诲以教,获罪而后,交亲相弃,亦惟先生咻噢振厉,拳拳恳恳,有同畴昔。”黄遵宪加入了上海的维新组织“强学会”。此后,黄遵宪成为维新派中一员积极分子。

1896 年初,北京的强学会及其宣传刊物《中外纪闻)、《强学报》,在朝廷中顽固派的压迫下遭到封闭,黄遵宪非常气愤,决心在上海另办一种报刊,作为宣传阵地。他慷慨解囊,捐款 1000 元,作为开办费。邀请了 20 多岁的有为青年梁启超担任主笔,并赠诗梁启超,写道: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村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8 月 9 日,一种新型刊物正式问世,每 10 日 l 册,每册 20 余页,分论说、谕析、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门类。这就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时务报》。这一刊物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 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这时竟破格召见黄遵宪。10 月,光绪皇帝召见黄遵宪时说:“西方政治为什么胜于中国?”黄遵宪回答说:“西方国家的强大,原因都在于变法。”还说:“在伦敦时,听老人说,百年以前英国还不如中国呢!”光绪皇帝听了开始有些惊讶,后来,笑着点头称是。接着,黄遵宪又受到光绪皇帝的教师,户部尚书翁同龢的接见。

1879 年夏,由于翁同龢的推荐,黄遵宪被任命为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和时务学堂总理等职。他抵湖南后,即代理湖南按察使,掌管一省

刑狱和官吏的考核。当是,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支持变法的新派人物。在黄遵宪的建议下,陈宝箴同意创办一所时务学堂,为维新培养人才。黄遵宪还提出邀请梁启超来湖南任时务学堂的总教习。不久,德国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胶州湾,黄遵宪感叹时事,写下《书愤》一诗: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瓜公惟客听,薪尽向予求。秦楚纵横日,幽燕十六州。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民族危亡的加深,进一步坚定了黄遵宪变法自强的决心。当时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进步人士齐汇湖南,改革气氛热烈,一时成为中心。他们组织了“南学会”,讨论国家大事,拟定变法章程,会员迅速发展到千数百人。南学会每 7 天讲演一次,黄遵宪是南学会主会人之一,第一个到南学会讲演的就是他。在讲演中,他痛斥封建专制,主张实行变法维新,发展民族工业,希望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他强调要实行地方自治,作为实现君主立宪的基础。他在南学会共作了 9 次演讲,因此名声大震。他还制定了一个由官民合办的保卫局制度,寓“地方自治”于其中,期望“民智自此办,民权自此伸”,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分权。在封建制度的一统天下里,黄遵宪的这些主张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黄遵宪在变法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梁启超后来说:“凡湖南一切新政,皆赖其力。”光绪皇帝对黄遵宪非常赏识。1898 年 2 月,向翁同龢索阅《日本国志》,6 月,又令陈宝箴将黄遵宪送部引见。

光绪皇帝幻想在改良方面得到日本的帮助,于 8 月 11 日任命黄遵宪为出使日本公使,催促他立即来京。可是,黄遵宪从这一年春天就得了痢疾,9 月 15 日到达上海后,一直在养病,未能成行。9 月 28 日,他读到了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扑灭了维新运动,屠杀进步人士,谭嗣同等牺牲的抄报, 非常悲愤。

不久,掌陕西道监察御史黄均隆奏参黄遵宪,“奸恶与谭嗣同辈等”, 要求朝廷从严惩办。于是,上海道蔡钧根据朝廷的命令,扣押了黄遵宪,派兵 200 余人荷枪实弹围守,待命押解北上。后来,因为英国和日本等国出面于预,才使清政府不得不有所顾忌,允许黄遵宪回乡,再不复出。从此,黄遵宪永远被逐出政治舞台。

10 月 15 日,秋风萧瑟、月黑霜凝的夜晚,黄遵宪乘船南归。一路上, 处处风波,病身憔悴。回到家中,黄遵宪痛定思痛,时常彻夜难眠。他思绪联翩,想起了这次残酷屠戮、迫害维新志士的“瓜蔓抄”,无限惆怅。悲痛之余,他写下了《感事》八首,记述了近代史上这一次著名的政变。

在家乡,黄遵宪表面上过着安闲恬静的生活,而实际上内心却是非常苦闷。他在屋里挂着当时人画的《时局图》。图上用熊、狗、蛙、鹰等象征沙皇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它们都觊觎着中国的大好河山。黄遵宪在上面题诗:

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他还在人境庐旁,建筑一座无壁楼。当时,台湾籍爱国诗人丘逢甲,也在嘉应州,与黄遵宪结为知己。丘逢甲挥笔为无壁楼赋一幅对联:

“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上联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危亡的优虑,下联表达他们对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维新运动的愤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