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汉阳城

继黄花岗起义后仅仅半年时间,武昌又爆发了革命党人领导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清政府闻讯后,急忙调集重兵,猛攻汉口,起义军处于万分危急关头。这时正在香港的黄兴得知消息后,立即启程返回上海,由上海乔装打扮躲过了沿江各口清军的严密稽查,于 1911 年 10 月 28 日安抵武昌。当晚黄兴被推举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

前线将士听到黄兴的到来,个个士气高涨,军心大振,信心倍足。在黄兴的指挥下,革命军在汉口一举夺回被清军占领的许多阵地。清军不甘失败,

再次调来大批增援部队。由于力量悬殊,革命军只好撤出汉口,固守汉阳。黄兴精心制定了作战方案,率部队挺进汉阳,把司令部设在昭忠祠。为

了打退敌人的进攻,他利用汉阳兵工厂的木材、铁板日夜赶筑工事。11 月 6

日,清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 6 个多小时的激战中,黄兴指挥革命军击退

了清军 5 次进攻。清军无奈、便集中大炮疯狂轰击起义军阵地,一时弹如雨下,浓烟遮月。黄兴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冒着清军的炮火来到前沿阵地, 指挥部队加固工事,使部队避免了伤亡,并坚守了汉阳阵地。

11 月中旬,湖南援军陆续到达,黄兴组织力量准备反攻汉口。 16 日分

兵 3 路向汉口进攻。他率领司令部人员渡过琴断口浮桥,亲临前线指挥,由于清军占优势,黄兴统率的各路军缺乏训练,军纪松懈进退不一,再次退守汉阳。在战斗中黄兴冒着枪林弹雨,和革命军一起顽强战斗。清军的炮弹落在他的身边,随从强拽硬拉,方才躲避一下。尽管黄兴率部殊死奋战,但在清军优势兵力的猛攻下,27 日汉阳终于失陷,黄兴只好退回武昌。

黄兴率革命军与敌人战斗一个月,在根其艰苦的条件下,在相持 24 天的汉阳保卫战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对于黄兴督师汉阳的功绩,冯自由曾作这样的评价:“其能坚守汉阳,以促各省革命党之响应,则关系民国之兴亡尤巨。其后汉阳虽以势孤失守,然克强固已血战逾月,心力交瘁,则非战之罪也。⋯⋯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力地打击了清军,保卫了湖北军政府,并争取了时间,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不久湖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几个省宣布独立,江、浙革命军攻克了南京,清朝统治者呈土崩瓦解之势。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黄兴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长。当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反动面目逐渐暴露后,1913 年 7 月,孙中山发动“第二次革命”,黄兴在南京任讨袁总司令,与孙中山一起讨伐袁世凯。讨袁失败后黄兴去日本和美国,在华侨中继续从事反对袁世凯的宣传工作。1916 年袁世凯死后,孙中山电请黄兴回上海。不久,黄兴因长期奔波不定的革命生涯而积劳成疾,胃病复发,1916 年 10 月 31 日,病逝于上海,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黄兴的一生,是从爱国到救国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一生。他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照耀宇内,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