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巨子

“穷途竟何世,余事作诗人。”

诗,虽不是黄遵宪一生活动的主要内容,但却是他一生的最大成就。他共写下了 600 多首诗,主要收集在《人境庐诗草》中,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黄遵宪的诗歌,是直接为他的政治主张服务的,所以,很鲜明地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1885 年,在抵御法国侵略的战斗中,年已 70 的老将冯子材勇猛顽强,身先士卒,率部打退敌军,乘胜追击,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大捷。黄遵宪闻讯,精神为之振奋,挥笔作出《冯将军歌》,热情地赞颂了为国效力的沙场老将:

何物岛夷横割地,要索黄金要岁币!

⋯⋯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楼兰今不还! 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

⋯⋯

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

黄遵宪对于献身国家的英雄将领热情歌颂,对于那些毫无民族气节的懦夫国贼则痛加鞭挞讽刺。在 1894 年爆发的抵抗日军侵略的战争中,一些将领初则骄矜狂妄,继则临敌脱逃,黄遵宪又作《度辽将军歌》予以揭露:

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 此行领取万户候,岂谓区区不余界。将军慷慨来度辽,挥鞭跃马奈人豪。

⋯⋯

彼彼三战三百余,试我七纵七擒计。

⋯⋯

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乌散空营逃; 弃冠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

象吴大澂这样一种狂妄自大而又满脑子功名利禄观念的昏庸统帅,怎么能战胜侵略者呢?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就是这样腐朽愚昧。在这首诗里,黄遵宪已经不只是愤怒,而是通过喜剧的形式,给吴大澂之流以尖锐的嘲弄、批判。

他写的许多反映民族深重灾难的诗,系统地记述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罪行和清政府、清军将领在帝国主义面前妥协投降的丑态,抒发了对顽固派阻挠和镇压维新运动的愤懑。如《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等,都是著名的诗篇。回乡之后,他模仿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也写了杂诗 89 首。题名也为《已亥杂诗》,诗集杂叙了家居生活,嘉应州风习及个人

历史。在艺术上,他的诗长于铺叙,长于刻划人物,运用和吸收散文的特点, 有一定的感人力量。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诗史”。

他的诗,除了写对祖国、故乡的怀念和时事的感叹之外,还写西方世界的科学知识和新事物。如《今别离》4 首,分咏轮船、火车、电报、像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事实。此外还有《登巴黎铁塔寺》等,写法虽仿效唐古诗,内容意境则是新颖别致。这些诗在被禁锢于封建社会的人们面前,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令人耳目一新。

在近代“诗界革命”,即诗歌改良运动中,黄遵宪是一个赫赫巨子。他反对封建正统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认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反对尊古贱今,主张诗歌要反映新的时代、新的现实。他努力开拓中国古典诗歌的新领域、新境界,力求在旧体诗歌中表现新事物、新思想。他所尝试创作的新诗体,比较通俗,接近口语。如:晚年写的《军歌》24 首、《小学校学生相和歌》19 首、《幼稚园上学歌》等,对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运动,起着先驱者的作用。

1905 年,黄遵宪在家乡病逝,终年 57 岁。

黄遵宪毕生在为人与诗篇中所洋溢的爱国热情足以垂范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