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武昌城和六朝建邺城

曹魏黄初元年(220)孙权始都武昌,吴黄龙元年(229)迁都建邺。东晋依吴建邺旧城为都,改称建康。终南朝之世,建邺城址无大变动。可见武昌城和建邺城对中国南方的都城建筑具有很大影响。

武昌城故址在湖北鄂城县城迤东一带,城址轮郭仍隐约可见。城垣平面基本上呈长方形,东西长 1100 米,南北长 500 米,周长约合汉代 8 里。城垣依自然地形构筑,与同期建邺石头城(今南京市)和京口城(今镇江市)的作法一样,体现了长江中下游滨江城他的特点。具体说,武昌城北垣和东垣北段主要是依靠江湖之险,不设城壕;西垣、南垣和东垣南段的城垣,则构筑较为严实。夯土筑造,保存最好的南垣一段,基部宽 18~28 米,残高 4.6 米。城垣四角有夯土基址,似为角楼一类建筑。在一段保存尚好的南垣外侧, 发现一突出土台,似为“马面”遗存。城垣外侧均挖有宽而深的城壕,其中南城壕至今尚存,长 270 米,宽 90 多米。经钻探,城壕一般宽 5O~70 米, 深 5 米。武昌城有五门,除流(临)津门可确定外,其他四门已无遗迹可寻。城内北部似有子城,约为武昌宫所在。城西有郭城遗迹。西郊外沿西山南麓是当时的墓地。城南有冶铁遗址。武昌城北依大江,西屏西山、樊山,南阻南湖,形势险要;又有良港、铁冶①。六朝时期,武昌城一直是控制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

建邺城位于今南京市区。东晋南迁,在吴旧城的基础上改建都城和宫城, 布局仿魏普洛阳城,基础仍依建邺旧制。历东晋、南朝,城年宫室官署屡有改变,但都城范围、城门名称并无大变动。

关于建邺(建康)都城的范围和富城、城门的位置,《建康实录》和《舆

① 段鹏琦:《汉魏洛阳城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一), 文物出版社,1986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工作队:《北魏洛阳外廓城和水道的勘查》,

《考古》1993 年 7 期。

① 蒋赞初等:《六朝武昌城初探》,《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88 年版。

地志》均有记载,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曾做过详细查考。可惜的是,这座六朝都城早在隋朝初年夷为平地,以后各代又屡有扰动破坏,现在已难于验证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