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固原区

包括甘肃东部的平凉地区、庆阳地区以及宁夏南部的固原县。石窟风格与河西走廊基本相同,以多塑像壁画为主要特征。

经调查的有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固原须弥山石窟,以及分布在平凉、庆阳境内的以南北石窟寺为首的陇东石窟群 20 多处。须弥山、南北石窟寺始凿于六世纪;炳灵寺、麦积山始凿于五世纪。

炳灵寺石窟①位于永靖县西南约 40 公里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是我国著名石窟寺之一。窟群分布在上寺、下寺和上下两寺之间的洞沟等处。现存窟龛 196 个,大小石雕造像 694 尊,泥塑 82 躯。残存壁画约 912 平方米。造

像最大的高 27 米,最小的不足 20 厘米。炳灵寺石窟创建于十六国西秦,历

经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元、明。第 1 窟和 169 窟系西秦时开凿。

169 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时代也最早。初创时系利用天然洞穴, 仅在洞内四壁用篱笆涂泥作龛,然启塑像。塑像多是释迦牟尼禅定、说法、苦修等像,也有无量寿佛、三佛和菩萨。窟内北壁无量寿佛龛龛侧有西秦墨书题记,末尾书“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这是我国现存窟龛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一处。题榜下方彩绘供养人,皆侧身面佛,知题记为造龛发愿文。北魏继续开凿,造像以石刻为主。立佛“秀骨清像”、“褒衣博带”, 面相清瘦,体躯修长。第 126 窟附近发现有北魏延昌二年(513)曹子元造窟题记。

① 史岩:《凉州天梯山石窟的现存情况和保护问题》:《文物参考资料》1955 年 2 期。宿白:《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武”》,《考古学报》1986 年 4 期。

①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等:《中国石窟·永靖炳灵寺》,文物出版社 1989 年版。

麦积山石窟①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 45 公里的麦积山。洞窟开凿于山体

峭壁上。高处洞窟下距地面约 60—70 米,险峻异常。因早年地震破坏,窟群

被分隔成东崖和西崖两部分。现存窟龛 194 个,其中西崖 140 窟,时代较早; 东崖 54 窟,时代稍晚。保存历代泥塑、石雕造像共 7800 多尊,壁画 9oo 多平方米。是我国保存泥塑造像数量较多的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 古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始于十六国的后秦,年代大约在公元 400~ 410 年之间。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诸代的开凿。现存洞窟和造像,主要是北魏、西魏、北周三代的遗存。唐代以后,因麦积山窟体大面积崩毁,无法续开新窟,故多在前代窟内重塑或改塑佛像。

须弥山石窟②在宁夏固原县西北 55 公里处,东经 106°,北纬 36°3′。石窟分布在南北长 1800 米、东西宽 700 米的东南向崖面上。创建于北魏,兴

盛于北周和唐代。现存 132 窟。风化破坏严重。目前可辨认的北魏窟有 4 个窟(编号 14、24、32、33),形制为中心柱窟。中心柱每页只开一龛。龛年成铺造像均为一佛三胁侍。每窟四壁开龛,有的一壁三龛,多为三佛题材。北周窟数量多、规模大,造像精致,亦作中心柱窟,内部构造均仿木构佛帐雕凿,与麦积山同期洞窟近似。现存的北周洞窟,主要的有 45、46、48、51、67 等 5 个窟。

陇东石窟③陇山以东的平凉地区和庆阳地区,有大小石窟 20 多处,主要分布在泾河两岸及陇山和子午岭之间。其中最重要的是庆阳西南的北石窟寺和泾川县东北的南石窟寺。两窟相距 45 公里,南北对应,主窟窟形和造像布局完全相同。据现存《南石窟寺之碑》记载,南石窟寺为北魏永平三年(510)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北石窟寺碑已不存,推测亦奚氏创建。两窟均开凿在红砂岩上(或称黄砂岩)。北窟规模较大,自北魏创建后,历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不断开凿,现存窟龛 295 个,造像 2000 余躯,其中北魏窟龛

16 个,西魏 22 个,北周 20 个,其他为隋唐宋所扩建。南窟较小,共 5 个窟

龛,除 1 号窟为北魏永平三年开凿外,余皆唐代开凿。北魏开凿的南窟、北窟,都是大型的七佛窟,窟外置二力士,窟内四壁窟顶满布大型浮雕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原有题记,今已风化不存。

此外有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丈八寺石窟、石空寺石窟、嵩显寺和祥佛寺石刻造像、石拱寺石窟、云崖寺石窟、主林寺石窟、陈家洞石窟、保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连花寺石窟等。陇东石窟,大多创建于北魏,风化剥蚀严重,有的已残缺过甚,殆成空窟。可以看出窟形造像的 10 多处,其中以张家沟门石窟和保全寺石窟中的北魏太和十五年和二十年的窟龛为最早,但都是小龛。陇东地区石窟开凿的盛期在北魏宣武帝和孝明帝时期,即六世纪上半叶,主要石窟大都在这时完成。其凿建规模和艺术技巧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纪年的窟龛及石雕造像的有景明四年、永平二年和三年、延昌三年、神龟二年,以及水平二年敕建的嵩显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