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中的资料
《通典》唐杜佑(735—812)撰。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历时三十余年成书,计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记述自先秦大体到天宝末的典章制度,个别部分下延到肃、代、德宗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所依据者颇有今已亡佚的正史以外资料,如食货典田制及乡党门所引北齐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两条,极为重要,为研究北朝史时所经常引用。《南齐书·武帝纪》关于和买记载甚为简略,《通典·食货典·轻重门》详细列举各州市买布帛米麦等物名目及所出钱数。《南史·王僧孺传》所载沈约关于户籍的建议截去一段,《通典·食货典·乡党门》则完整,可以订正李延寿的疏失(见前《南史》条)。《礼典》所收两晋南朝关于礼制的议论,是研究当时社会史、文化史的宝贵材料。
《通典》文字亦有可供校勘,订正正史之误处。《乐典》中保存了《魏书·乐志》自来缺失的一页。杜佑的议论,如说“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与小注中的考订,都极有价值。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1019—1086)撰,元胡三省(1230—1302)注。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胡三省字身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全书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历时十九年修成。协助司马光的有几位著名学者,三国两晋至隋这一段(107 卷)主要是刘恕(字道原)负责。《通鉴》引用资料广泛,三国两晋至隋部分颇多当时得见而以后亡佚的书,如多处用裴子野《宋略》,引裴氏史论至十次之多。所记后燕建国和翟辽事迹,不见于《晋书》载记。高欢语鲜卑曰,汉民是汝奴,语华人曰,鲜卑是汝作客一段话,是他调和胡汉的重要策略,见于《通鉴》而不见于正史。《通鉴考异》对史事考订比较精审,所系年月亦多有依据。所以我们遇到史事年月不详或几种史料互异时,首先应参考《通鉴》所系年月。《通鉴》叙述中有时对难解的古代俗语加以改动,对阅读史料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