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马凯等

燃素说最早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怎么解释尽管在焙烧过程中据说燃素损失了,可是事实上金属灰却比未经焙烧的金属重。斯塔耳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决定性的解决。有些化学家认为,这种重量增加可能是由于被焙烧的物质密度增加或者它吸收了空气微粒的原故。然而,另一些人把金属的较轻重量归因于燃素的轻性(即负的重量)。按照这种观点,凡包含有燃素的物质重量都会减轻;因此,当燃素由于加热而被排出时,这物质便变重了。这种精巧的想法没有得到公认。甚至舍勒和普利斯特列也不能相信,物质实体会有负重量而不是重性。他们一般都装作只注意到燃素的存在而忽略了它的真实本质。由于这个缘故,在他们感到有利,同时也不为他们所无法解释的东西过分忧虑的时候,他们便使用燃素说。然而,人们继续尝试解释据说在燃素

影响下发生的重性减小。例如,1780 年,J.埃利奥特提出,燃素的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它“减弱了微粒和以太之间的斥力”,因而减小了它们间相互的万有引力( Philosophical Observations ontheSenses ⋯ andanEssayon Combustion⋯,1780,p.122)。P.J.马凯(1718—84)提出了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解释。他认为,金属灰是失去了燃素但却充入了气体的金属,正是这种气体说明了为什么金属在焙烧时重量增加(Dic tionnairede Chimie, Paris,1778,辞条“Chauxmetalliqu-es”和“Combustion”)。可见,他看来已经相信,即使燃素有重量,金属在焙烧时所吸取的气体的重量也超过了这过程中所失去的燃素的重量。

(参见 J.R.Partington 和 D.Mckiei:“The Levityof Phlogiston”, Annals ofScience,1937,Vol.2,pp.361—404,和“TheNegativeWeight of Phlogiston”,Annals of Science,1938,Vol.3,pp.1—58;L.J.M.Coleby: TheChemicalStudiesofP.J.Macquer,London,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