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量日仪

十八世纪中叶,发明了按照完全不同原理工作的一种测微计,称为量日仪,因为它最初用来测定太阳的角直径。这种仪器的实际发明被归功于皮埃 尔·布格埃,尽管后来发现,它的原理早已为塞文顿·萨弗里提出过;甚至勒麦似乎也曾有过给望远镜装两片

图 68──布格埃的量日仪

活动物镜的想法(J.B.Du Hamel:Histoire,1701,p.148)。布格埃在《皇家科学院备忘录》(Mém. de l’Acad. Roy.des Sciences,1748,p.11) 上描述过他的发明。图 68 示出早期的这种仪器(见 LaLande:Astronomie,

Vol.Ⅱ,pp.811ff.)。图中所示量日仪被装在其截面由虚线 RRR 给出的望远镜镜筒 A 的物镜一端。量日仪主要由两块口径和焦距均相等的透镜(或透镜片段)B 和 E 组成;其中 B 是固定的,E 装在底板 FGHI 上,旋动测微螺杆NMLO 就可使这底板接近或离开 B。活动指标 I 和固定标尺 P 使能够计算螺杆的整转数;测微标尺 M 示出不满一周的分转数,这样就可给出两片物镜之间距的准确数值。这种仪器的工作方式如同共用一片目镜的两个望远镜;在测量太阳的直径时,可在共同焦平面 AAA 上形成该天体的两个象 ST 和 RV。然后,调节两片物镜,直至两个象在 T 处相接触。这时,把这两片透镜中心的间距除以用同一单位表示的它们的共同焦距,就可求得所求的角度。拉朗德发明了调节物镜而观测者又无需离开目镜的方法(Mém,del’Acad.,1754, p. 597)。

詹姆斯·肖特获悉布格埃的发明后,便想起数年前塞文顿·萨弗里向皇家学会提的一条建议。他从布莱德雷那里得到了萨弗里研究报告的原文,把它发表于《哲学学报》上(1753,p.165)。1743 年 10 月 27 日,布莱德雷向皇家学会宣读了这个研究报告。萨弗里在文中建议,测量太阳分别处于近地点和远地点时的视直径之差,方法是当太阳处于其视轨道的两个拱点时, 形成太阳的两个并排的象,中间有很小的间隙,用测微计测量这个间隙。为了提高精确度,可把日轮大大放大,只让两个象的边缘部分的基本部分进入视野。萨弗里建议,为了得到他的双象,可把一片透镜沿平行弦分成片段, 把对应的片段用纸以各种方式粘结起来(他还提出过一种用镜的类似方法);也可将两片相同焦距的透镜并排装在一起,用一片目镜观看它们所形成的太阳的两个象。但是,萨弗里在制造这种仪器上似乎尚停留于实验阶段。

后来这个思想为约翰·多朗德所汲取。他的量日仪标志着对萨弗里和布格埃的改良,成为这种仪器的标准形式。在他的量日仪中,一片物镜沿其一个直径一分为二;两者能沿这直径线等量反向地移动可度量的距离。每个半透镜都在共同焦平面上形成自己的全象(Phil.Trans.,1753,p.178;和1754,p.551)。

图 69──约翰·多朗德的量日仪

图 69 所示的是多朗德仪器的早期形式(La Lande:Astronomie,Vol.Ⅱ, pp.814 ff.)。虚线 LaBGf 代表望远镜的孔径,ABC、DEF 是两个物镜的两半,它们与 AF 平行地移动。(物镜落入望远镜孔径中的部分被遮。)片段 ABC 固定于铜构架 AGHI,片段 DEF 固定于构架 KLMN。这两个构架的末端是齿条 HI 和 MN。用一个带有万向节头的手柄转动 P 附近的小齿轮。这小齿轮与齿条啮合,使它们等量反向地移动,而两透镜的间距可以借助标尺 Y 和游标 X 读出,可读到五百分之一英寸。多朗德的仪器可应用于反射望远镜。图 70 示出这样的应用。手柄 PQ 用来把透镜的分裂直径转到过视野的任何所

需方向,并备有读取这直径的方位角的装置。

图 70──附装于反射望远镜的量日仪

除了测量太阳直径这一原始功能外,量日仪还可用来测定行星直径的角直径、双星的间距以及行星相对背景恒星的位置。量日仪对十九世纪初恒星视差的发现起了重要作用(特别在贝塞尔手中)。与普通的测微计相比,量日仪有这样几个优点:不管望远镜导向怎样不规则,都可用它准确地定位; 甚至当太阳或月球因放大很大而仅有小部分象出现在视野中时,仍可用它来测量出它们的轮;两个象的接触部分恰好处在视野中心,而该处的观察条件最佳,而且无需配备十字准线的照明。然而,在上一世纪里,量日仪基本上废弃不用。它造价昂贵,操作繁复,要求观测者具有高超技能。它的大部分功用现在已用照象术替代。

(参见 J.A.Repsold: Zur Geschichte der astronomischen Mes- swerkzeuge,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