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一、本书由 1982 年参加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中世纪史进修班” 的中青年世界中世纪史学者协力译出,并得到有关学校和单位老一辈学者的关怀和帮助。

二、参加本书译校工作者如下(以章节的先后为序):

序论,第四、五、二十二章,陈志强(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译,庞卓恒(天津师大历史系)校;

第一、十二章,沈之兴(华南师大历史系)译,郑如霖(华南师大历史系)校;

第二、三章,洪明(武汉大学历史系)译,卢鹤纹(南开大学经济系) 校;

第六、八、十一、十八、十九章,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原东北师大研究生)译,徐家玲(东北师大历史系)校;

第七、十四、二十一章,四川大学历史系孙锦泉译,潭英华(第七章)、卢剑波(第十四、二十一章)校;

第十三、十五、十六章,《历史研究》编辑部张云秋(原东北师大研究生)译,徐家玲校;

第九章,宫秀华(东北师大历史系)译;卢文忠校; 第十、十七章,徐家玲译,卢文忠校;

第二十章,牡丹江绥化师院王洪慈译,卢文忠校;全书由徐家玲主校、统稿。

三、在本书翻译的全过程中,受到东北师大郭守田教授和朱寰教授多方面的关怀和支持;东北师大古典文明研究所的韩景涛副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的徐璇教授也曾给予具体指导。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由于水平的限制,加之有关参考书欠缺,译文中错误疏漏之处一定不少,恳请读者多加批评指正。

主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