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寒暄与恭维

寒暄

在涉外交际活动中,人们平时见面,除了握手、鞠躬、拥抱、接吻外, 常常要寒暄几句。寒暄内容大都涉及天气冷暖、生活琐事、身体健康的应酬话。在国外,人们在走亲访友或邂逅于途的时候,总要说上几句客套话,以沟通彼此之间的感

情。

人们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到商店购买东西,或者到某某机构办事之时,如果对方能够以热情的态度接待你的话,那么你一定会打从心底感到非常愉快的。反过来,如果对方以冷淡的态度接待你,或受理不理的话,则你必定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因此,在涉外交际中,即使是初次见面,也应主动打招呼,亲切问好,并询问一下对方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谈论几句双方都熟悉的朋友的近况,或是双方都关心的社会问题。此时态度要热情、诚挚。如果是熟人相见,寒暄话可以随便些,但要文明、礼貌、和气。早上见面用“早上好”、“早安”;午间见面用“午安”;晚上见面用“晚上好”; 相隔一段时间后见面用“您好”或“近来工作好吗”等,以示尊重和关心。由此可见,寒暄是增强涉外人际关系所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寒暄作为一种交际礼节,要有长幼之分、男女之别;要有场合之分、国家之别。下面介绍几个国家的寒暄实例。

  1. 日本人的寒暄

日本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人们初次见面都有一套礼节。一般地,他们在握手、鞠躬之后,常常会寒暄几句。寒暄,日本活叫“挨拶”。“挨” 字是“开”的意思,“拶”字是“逼近”的意思,“挨拶”就是“敞开心扉接近对方”,而且“挨”也有“逼近”,“拶”也有“敞开”之意。另外, “挨”字原意为“推”。而“拶”字有“推回去”的含意,意思是说受到寒暄时一定要回札。

既然如此,日本人也就很重视寒暄了。例如,男人早晨去公司上班,无论是在电梯里或走廊上同上司照面时会问候“您早上好”;与同事见面相问候:“啊,早上好”。在其他公共场合,他们也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候、寒暄。比本人寒暄、谈话时有一个特点,即对“是”与“不是”不加区分,这往往容易引起外国人的误解。由于日本人非常讲究礼貌,他们寒暄、谈话时总是力求同对方取得一致,于是常用“是”来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尽管有时含意可能为“不是”。因此,绝对不要问日本人是否听懂,因为他会感到不能不用“是”来回答,而不管真的理解与否。因此,最好试着用简单明了的话来阐明问题,这样可能得到较确切的答复。另外,日本人无论如何不愉快,甚至遇到不幸,他们在与你寒暄交谈过程中始终是面带微笑,这当然不是他们不感到忧伤,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假如由于自己表现出忧伤而使得听者也感到难过,那是无礼的,是不体谅别人的。

  1. 欧洲人的寒暄

在欧洲,初次见面或谈正事以前几乎要进行某种社交性的寒暄、闲聊。在拉丁语系地区,当客人同主人见面时,他们会互相寒暄几分钟,然后把客人请进一个非正式的休息室喝点东西,通常是咖啡或茶。即使客人不想喝,

也要应酬。如果拒绝的话,出于礼貌,主人也不好喝。不喝点东西,你可能无法就艺术、政治、体育等话题海阔天空进行闲聊。在法国,当你被介绍与人相识时,握手之后,便是寒暄。他们有一句寒暄语,就是:“先生,幸会!” 以示欢迎。这时,客人要以同样的方式作答。在比利时,初次见面握手后, 通常会就艺术、音乐、文化以及国际时事等话题进行寒暄。在芬兰,握手之后寒暄的话题主要是身体、天气和体育运动。在德国和荷兰,到主人的办公室一般是寒暄几句后,就言归正传。然而,一旦你离开办公室,即在非办公地点,寒暄的时间就比较长,寒暄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了。而希腊则相反,在办公室他们不喜欢直来直去,寒暄比较长,谈天说地,还有可能请你喝茴香酒或带松脂味的希腊酒和咖啡,边喝边聊。即使在办公室,你也只能拐弯抹角说明你的建议的一般原则,不能马上总结要点。希腊人喜欢闲聊,有关交易的原则在闲聊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谈及,否则的话,可能引起怀疑。

  1. 香港人的寒暄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内地同香港的交往日益增多,内地人常要同香港人打交道。因此,了解香港人的寒暄是有必要的。总的来说,香港人的寒暄与大陆内地的寒暄没有多大的差别,但由于香港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受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寒暄又有其特点。在香港,当别人介绍你与某人认识时,或者你主动与某人初次交谈时,一般都会互相握手, 之后便是寒暄。如:“某某先生您早,昨晚上休息好了没有?”“某某小姐您好,见到你很高兴⋯⋯”在寒暄过程中,可以就商业、文化、体育、旅游、时事等进行自由交谈,不必犹豫不决。但是,如果是初次见面,不宜说得太过火,不要太过于干涉对方的事,说话必需给对方留有余地。例如,内地有一家设在香港的公司,有一次在迎接新招聘的香港籍职员时,公司一名负责人在寒暄时就问:“小姐,你毕业于哪一所学校?”小姐听到这一问,不得不说出:“我毕业于某某女子中学⋯⋯”这样一答,如果是一所著名的学府, 倒没有什么:但倘若是一所没有名气的学校的话,那后果就欠虑了,因为香港人对名气不大或没有名气的学校总是抱鄙视的态度。

当然,不管是著名的学府,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毕业生总是喜欢自己母校的,她们绝不允许也不喜欢他人蔑视自己的学校。然而,听到了这句之后的那位负责人偏偏不识趣,紧紧地追问道:“有这样的学府啊!它在哪儿啊?”这么一说,很可能会伤了她的自尊心。那么,如果是著名的学校, 又是怎样的情形呢?那位负责人也许会说:“啊,你真了不起,毕业于那一所学校!”或许,他从心底里称赞对方,但也未必,可能他会揶揄地一笑, 然后说:“是吗?不过任何好的学校,学生还是良莠不一的⋯⋯”他好像在暗示说,这名新职员就属“莠”类。这么一来,更叫对方伤心欲绝了。因此, 在寒暄过程中,对一些涉及到地位、荣誉、职务、婚恋等敏感问题,最好尽量少问。到了非问不可的时候,要善于绕圈子或委婉地问,用恭维的形式问则更好。

恭维

恭维和寒暄是紧密相联的,寒暄之中有恭维,恭维离不开寒暄。俗话说, “恭维话人人爱听”。在涉外交际活动中,倘若能恰如其分地说恭维话,且适合其人,那么对方一定十分高兴,还会对你产生好感。外国人很奇怪,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接受你的恭维。有的外国人词严义正, 说自己不爱恭维,请你多批评、多提意见。事实上,这是他们的门面语,如

果你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批评对方的行为或指出对方的缺点,那他们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安的。因此, 善说恭维话,是处事的本领,在涉外交际中,涉外人员一定要会说恰当的恭维话。

  1. 恭维的学问

有一个简单的实验:科学家把几名儿童分成三组,连续 5 天给他们进行算术测验。他们对这三组儿童各施以不同的刺激、鼓励。对于 A 组的儿童, 每次都赞扬他们的成绩;对于 B 组的儿童,老是批评他们的成绩;对于 c 组的儿童,则不管不问他们成绩的好坏。这么一来,这三组儿童的结果有了显著的不同:接受赞扬的 A 组儿童,成绩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受到批评 B 组儿童没有什么进步:不管不问的 c 组儿童,虽然没有 A 组的显著成绩,但却比老受批评的 B 组好得多。由此可见,受人赞扬的,能亢奋向上;受人批评评,情绪低落。在心理和感情方面,称赞别人,容易产生“共鸣点”,感情比较接近:批评别人,彼此容易出现“对抗性”,感情比较疏远。所以,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还是多恭维为好。在广州有一位我国外贸人员,被介绍同一位外国太太认识后,一时找不到话题,便随口说:“您这项链真漂亮!” 这位外贸人员对装饰品完全是外行,那句话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不想却产生了极好的效果。这项链在巴黎的商品街才买得到,而且是这位太太的珍藏品。如今,受到别人的称赞自然高兴,于是立刻与我外贸人员展开了话题,最后还说服了他丈夫(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与我外贸人员成交了一笔可观的生意。

  1. 恭维的技巧

马克·吐温有一名言:“我接受了人家愉快的称赞之后,能够光凭着这份喜悦生活两个月。”的确,称赞、恭维之语是令人畅快无比的。适当的恭维,是加强双方关系的润滑剂,有助于感情的融洽;但如果说得太过份,就会被对方看穿你的虚伪和用心,而受到轻视。现举一例:假设有一位外商住在大城市外的一座小镇,四周环绕着山丘和农田,他总觉得这个地方很不方便。这时,要是你对他说:“这里真好,静谧得没有半点噪音。”“空气好新鲜。”“四周尽是翠绿色,景致多么的宜人!”这位外商听了之后,竟然有了一种景色宜人、空气新鲜的感觉,不觉得不便了。反过来,如果你这样说:“啊,你竟迁移到如此不方便的地方。”“看样子,上下班非常不方便吧?”“你到底也变成了乡下人了⋯⋯”等等。这样说,对方的情绪就完全不一样了,对你所说的话也许有看法。又如,有一位外国作家叫金木兰,其作品很富有诗情画意,感情细腻,很受外国青年朋友的喜欢。一些初次与他谋面的人,总是喜欢对他说:“您的作品充满了情趣,我们一直爱不释手哩!”金木兰问了作品的名称,才知道那是朴成兰的作品,而不是自己的作品。由此可见,欲恭维一个人话,必须对他有所了解,如果认识不清楚瞎捧的话, 反而会伤及对方的感情,不利于自己的涉外交际。

  1. 恭维的艺术

恭维的艺术,无需在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上下工夫,最要紧的是,对其过去的事迹、行为或身上的装饰品等已成型的具体事物,作适当的恭维。当你说“你真是位好人”时,也许你出于诚意,但在初次见面的短时间内,你又怎么知道一个外国人或外商是“好人”呢?这种恭维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和戒心。如果夸赞对方的事迹或行为,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对既成事实的赞美,

与交情的深浅无关,对方也较容易接受。也就是说,不必直接去恭维对方, 只要作“间接的恭维”,就能收到好效果。如对方是女性,那么她身上的衣服首饰,便是“间接恭维”的最好题材。

恭维是门大学问。在涉外交际中,要引出对方更多的话题,必须很快看出对方希望怎么被恭维,在后再朝这一方面下手,一矢中的。也就是说恭维要满足对方的自我。因此,在还未确定对方的喜好前,千万不要随意夸赞对方,免得弄巧成拙。一般来说,对于商人,如果你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目前,他才听得高兴。对于外国官员,你如果说,发财有道,定会发财,他一定很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他才听得高兴。对于外国文人,你如果说,学有所成,笔底生花,思想进步,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因此说恭维话,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方的职业。抓住了这一点,且对方已经满意你的恭维时,请不要就此结束,应改变表达方式,再三地恭维同一点。因为仅仅一二次的恭维,会被外国人认为是一种奉承,重复的恭维,外国人会认为你对他的恭维是真心实意的,可信度会提高。所以赞美、恭维对方时,一定要三思,并随时注意对方心情的变化。另外, 恭维前搜集对方的“情报”,恭维中注意对方的“情绪”,在初次见面时, 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收集情报,是为了多了解对方,进而掌握他,倘若在见面时直接引用出来,将遭致对方的轻视。他会把你当成“间谍”,说你专收集他的“街谈巷闻”。因此,对你而言很新鲜的情报,在对方看来,只是听惯了的陈腐评价而已。所以,不管情报是好是坏,先藏在心中,刻意去忽视它,再由与传闻无关的地方下手,这样的效果更佳。这一点,涉外人员绝对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