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交往的一般规则

国际交往中的称呼与姓名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否记住某人的名字常常表示对此人的重视程度, 因此在各国政府中,外国人的名字已变得几乎与外国的政策同等重要了。一位美国的前部长社交秘书回忆说,在 50 年代,那时名字还没有像今天这般重要,但在那时,她便要在每次国事活动前设法记住那些古怪的名字。她讲, 其中最困难的一次,是接待从当时的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来的一位大使。她经过数日的努力,好不容易记往了“挪托威底几欧大使”时,她接到通知说大使换人了,而且,这位新换的大使正走在路上,部长马上就要会见他了。“你永远不会相信,在你必须这样做时,你能在多短的时间内记住‘沙斯抽米碟酒’这样古怪、复杂的名字。”她说。

即使是普通的公民,在他们互相交往时,首先要做的,同时会给对方留下好或坏印象的事情便是互报名字。在美国,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点儿也不复杂,几乎可以说任何人也不会在这上面出差错。但在世界各地并非如此,尤其在东半球,那里的名字常常暗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家庭状况, 互通姓名时所出的一点点小错也会在当时使人感到侮辱。因此即使在你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在没有对方的许可下,也要只用名来称呼对方。

一位电信公司的海外副经理,常以“请问我应该怎样来称呼您?”这句话做为与人交往的开场白。他说:“多问几次要比出差错强得多。”另外一位常到海外旅行的人则坚持让他的公司向他提供他要与之见面的关键人物的名单,并在姓氏下面加横钱,以便他在旅途航行时记住这些名字。

由此可见,正确地称呼对方,在国际交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然也许你会时常为各国人名的顺序规则感到困惑。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个这些规则。

以拉丁美洲为例,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由父亲和母亲的名字组合而成, 但在交谈中只用父亲的名字。在讲西班牙语人家里,父亲的名字放在前面, 比如:卡路斯·曼德萨·米勒被称作曼德萨先生。但是在讲葡萄牙语的巴西恰恰相反,母亲的名字在先。

东方国家并不都采用中国那种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台湾有许多人受的是教会学校的教育。他们将教名放在前面,其后才是他的名字。比如:托米·何清,应被称作何先生,朋友们则会称他为托米何。在官方登记时,名字常用拼写中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 Y·Y·李,不必去深究 Y·Y·到底代表什么。在朝鲜,“先生”与姓相连,还是名相连,取决于他是他父亲的第一个儿子,还是第二个儿子。虽然泰国人将名放在姓之后,采用中国规则, “先生”却是与名、而不是与姓相连。泰国人呼之以名,日本人称之以姓。附带说一下,如果你与日本人成为好朋友,他会对你直呼其名,而省去“先生”,此刻,你便需要在他的名字后加一个君字,例如石川君。

国际交往中的名片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名片是证明你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进行业务活动时,要互换名片,因为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地位与职业显得很重要。从事新闻报道的人,都乐于彼此称之为记者。在意大利,只要获得了学士学位,

便可以在姓名前冠之以博上,称为博士某某。教授的头衔也用得很随便。而在亚洲,进行交易和会谈时,人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你是哪里人,而不是你是什么人。

为此特提出如下忠告:

在名片上不要使用缩写,这包括你公司的名称,你的职位、头衔。如: 副总裁、经理、副董事长等。

如果去非英语地区,最好在到达后立即找印刷商在名片背后印上当地语言。(香港和东京的夜间服务十分方便)。

在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非洲、中东国家(以色列除外),不能用左手赠送名片。

在日本、不仅要用双手赠送名片,还要将名片的正面对着接受者,以便对方能一眼看清名片上的字。

国际交往中的“准时”概念

一般说来,参加某一约会应当准时,但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当你参加某国公司的一个晚宴时,要知道他们那里赴约的礼节。美国派克公司在驻墨西哥城办事处的经理需经常请宴,因此自认为很了解拉丁人请客的那一套。有一次,当地的一位名流邀请他与从纽约来的公司高层领导一同到他的豪华的墨西哥住宅共进晚餐,然而主人家只有女仆,桌子还未收拾停当,刀子、叉子更未摆好,更看不见主人的影子。9 点了,总裁对办事处经理沉下了脸;10 点了,董事会董事长也沉不住气生气起来。几分钟后,身着运动服的主人慢悠悠跑了进来,他一点儿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早就来了。当然请柬上写的是 8 点,但在墨西哥上流社会里,又有谁会注意时间呢?主人磨蹭到午夜,才穿戴整齐,此时晚宴终于开始了。客人们早已没有胃口。

这里有一个标准,不管你是主人还是客人,了解当地的对“准时”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时间与空间都可以成为主观概念,它们的定义随你的所在地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你要入乡随俗。

例如,在墨西哥城为普遍迟到现象而开脱的理由之一,是他们那值得“夸耀”的世界著称的交通堵塞。事实的确如此,只有在每天交通瘫痪前召开的早餐会议上,参加者才有一线准时到达的希望。因此,你不仅应该问什么时候到(或什么时候别人到),还应该问路上要用多长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别人着想,显示出你的礼仪风度。

与此相反,最不能容忍迟到现象的是日本人、德国人、斯堪的纳维亚人与英国人。中东人心理上希望准时,但实际却拖拖拉拉。对阿位伯人来说, 世界上不存在短会,也没有快餐而言,因此注意不要与一位阿拉伯人约会后, 再安排任何其他公务或社交活动,这样会使他们难以忍受这样的快节奏的活动。

国际交往中的吃饭规则

离开家以后,吃饭就不再单是为了维生,它有了自己的特定意义。吃饭时,人们不仅可以交流信息,还可以联络感情。此刻,没有任何其他的话比“很高兴在此见到你⋯⋯”、“很荣幸能与你合作”、“很高兴认识你⋯⋯” 更让人听着舒服了。

很清楚,在餐桌上不能轻易说“谢谢”,“但是不”之类的话,不管你说得多么委婉,多么巧妙,拒绝某种食物总会造成不太好的影响。接受放在

你盘子里的东西,就等于接受你的东道主,接受他的国家,接受他的公司。因此,不管食物多么不合你的口味,多么地粗糙,也要把它吞下去。正如一位常作环球旅行的人所说:“旅行时要带一副铸铁般的肠胃,走到哪里,就吃哪里的饭菜”。

即使主人推荐的食物令人作呕,你也不要拒绝,无论如何也要吃几口。桌上有什么,你就吃什么,主人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国际交往中的饮酒规则

除伊斯兰世界不饮酒外,许多国家把酒作为各种场合广泛使用的饮料。有的国家刻意追求这一点,有的国家则无意间受到影响。但无论哪种情况,尽可能并尽快地使客人醉倒是好客的一个普遍标志。不这样做,不恪尽地主之谊,不去尽情劝酒都会被认为是不热情的表示,会使客人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任何场合下,干杯如同握手,是彼此双方间的事。一个人举杯,其他人也要举杯。“我不喝酒,谢谢您”,这样的答复会使主人尴尬。即使答复“明天要早起,不宜饮酒”等,也同样会使主人不愉快(因为大家都要早起)。一名时常外出的美国人讲:“我为避免饮当地的烈酒,而去争取一杯果

味酒。”但问题是当地的所谓果味酒往往比烈酒还要厉害。中国的茅台酒是用高梁酿制的,它所用的原料常使那些轻信的人上当。在前苏联很受欢迎的格鲁吉亚葡萄酒也毫无甜味,与法国葡萄酒完全不一样。

非洲曾是欧洲各列强的殖民地。那里,人们普遍认为白人理所应当地喜欢威士忌酒、杜松子酒,以及其他当时的殖民主义音所喜好的酒。一位曾前往前法属殖民地旅游的人回来讲,当地人曾在早上 9 点请他喝满满一葫芦的约翰尼·沃克。这使他不知所措。因为当地的主人不仅仅记得当时的法国人是多么地喜欢这种酒,还记住了法国人的饮酒时间是早上 9 点,但至于饮多少却没有在意。因此,这位旅游者为了不冒犯,没有拒绝,他啜了几口后告诉主人,他将把剩余的酒带回去慢慢喝。

国际交往中的着装规则

无论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样的陌生人群中,都不能穿使人们感到古怪、奇特的服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摩洛哥就应穿摩洛哥皮衣”等,而是说应当穿使你显得比较自然的服装,并且还应当知道如何在穿戴上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举例来说,在妇女们都穿着十分精巧雅致的莎矾服的国家里, 一位妇女即使穿着十分考究的西服,俏丽的高跟鞋,及花色短外罩,在当地人看来仍是男子气十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恰当的服饰就应当是由质地柔软的丝绸制成,式样宽松,色泽鲜艳的服装,绝不应当穿蓝色或灰色的哗叽呢服装。

在内罗毕的闹市区穿猎装,如同在伦敦身着狩猎服一样不合时宜。除少数例外(如天气过于炎热等),一般的做法是:无论在什么地方谈生意、赴宴,或到他人家里访问等,男子应当穿庄重的西服,并系好领带;女子则要穿礼服或裙式西服。下列服装都应保存起来,只有在观光旅游时才适宜穿戴。

无论款式多么新颖的牛仔裤运动鞋

网球服或 T 恤衫短裤

紧身毛线衣(妇女) 大开领衬衫(男子)

任何显得不庄重的帽子

在对服饰要求不高的地区,最好按当地人的做法去做。例如:在菲律宾, 人们穿一种宽松的、加饰边的、通常为白色或奶油色的衬衫,后摆比较长, 不穿外套,也不系领带。位于赤道上的拉丁美洲诸国,人们在进行业务洽谈或非正式场合中也穿类似的衬衫。印度尼西亚人则穿一种款式独特的衬衫出没在各种场合,同样也不系领带,不穿外套。在泰国,人们穿的是无领泰国式丝绸衬衫。在日本,服饰则同欧洲一样正规(男人穿深色西服,扎领带; 女人穿西服或考究的外套)。但在乡村酒店里,情况则有所不同,在那里, 不管多正规的晚宴(不包括白天举行的宴会),适当的服装是和服(对于有无和服可穿也无需焦虑,因为酒店为顾客备有各种型号的和服)。当然业务会谈仍需穿西服。

不管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你都会注意到这一点,即聚脂纤维料的服装大受旅游者们的青睐。如果你服装的速晾速干、无需烫平的性能不高,即使你的本意是要用干洗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他人看来,你象是要前来进行重要的业务活动,而不是来旅游的。

有时穿或不穿某类衣物,带或不带某类饰物,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感,甚至可能是亵渎、不洁,以至罪恶感。在东方国家,最容易因穿鞋不当而冒犯他人。穿鞋者不能进入清真寺或佛教寺院。在日本进屋或进餐馆前应当脱鞋,除非主人另有表示。在印度或印度尼西亚家庭,若主人赤足,客人也应当如此。并切记在脱鞋处要将鞋面向房门排放整齐,这一点在日本尤为重要(注:在日本一些餐馆的榻榻米垫上盘腿打坐数小时与受刑无异,近来日本人为使西方人免受盘腿之苦,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挖了洞)。

在一些比较保守的阿拉伯国家里,衣着不当的代价不仅仅是伤害感情。大家都知道,毛拉们在认为某位妇女穿戴不当时,会用他们的手杖去重击这位妇女,以示惩罚。甚至在当地美国式的旅馆中,也最好不要穿诸如短裤、不及膝的短裙、无袖衫或大开领的服装,以及比基尼泳装等。

国际交往中的交谈规则

来到一个国家,你也许会学到几句当地语言。可是你千万别自作聪明, 抖动你空桶子的几点水,效仿鹦鹉学舌,弄巧成拙。

下面看两个例子。

在新泽西州伯纳德威尔的一次聚会上,一名美国高级官员向一些他曾在台湾遇到过的台湾人发出邀请,请他们到他家中参加一个招待会,同时还邀请了一些邻居。其中的一个邻居异想天开地要在中国客人面前显露一下。于是,她事先向她的华裔洗衣工学习了如何用汉语问好,她还真的学会了。但忙中出错,这位洗衣工忘记了告诉她汉语中的许多字,由于四声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当第一位台湾人进门时,这位邻居迫不急待地上前用她刚学会的流畅的中文向客人问好。但她的话使客人如坠五里云雾,不得不问招持会的主人:“这位女士为什么要谈论我的母亲?”因为“吗”这个疑问词, 在中文中有许多同音而不同声的字,如“马”“麻”“妈”等。四声的不同会引起句子含义的转化,以至导致交流中断。

在北京一次中国官方举办的有十二道菜的宴会上,来自美国中西部的重型设备生产商代表团的成员们用完餐后,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此刻是致答谢词的时候了。美方代表用现学来的汉语,按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致词。他本想说“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准备了如此丰盛的晚宴,我们吃得太饱了,不得不

松松皮带”,可不知怎么,鬼使神差,话一出口,却变成了“捆驴鞍子的肚带松了”。自然,又是良好的愿望,不好的结果。

我们讲话的方式有时也同讲话的内容一样,常常使对方无法理解我们真正的意思,以至产生误解。以“探戈式交谈”为例,这是形容我们在同拉丁美洲人交谈时如同在跳舞,彼此间站得很近。我们大多数都乐于在闲谈中与对方的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大约有两三英尺远。但这时对几乎每一个南美人来说,若保持这样的距离,就会产生明显的冷落感,一般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他会立即主动凑上来,进行真正的“面对面”的交谈,以示亲热。你若后退一步。他便前进一步。后退⋯⋯前进⋯⋯再后退⋯⋯再前进。嚓,嚓, 嚓。更重要的问题是,你这样做后,你给他留下的印象可能是你是一个势利小人,或你不愿与他交往。由于这种状况而给双方造成不适应的窘境,且不便正式向对方申明,最好的办法是双方都站在原来的位置上不动,进行交谈。

国际交往中会谈时间选择规则

什么时候谈生意,什么时候不该谈生意,并没有特定规则,但你要是不尊重当地习俗便是失礼。

有时不谈商务问题同谈商务问题同等重要。例如在英国,下班后就不再谈任何公务问题。在饮酒或吃饭时,如何你继续谈一些生意方面的事情,会使英国人感到不快。

对日本人来说,情况正好相反,谈生意没有昼夜之分。他们认为和他们的商业伙伴一起度过每一个夜晚,是他们个人生活及职业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那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酒吧、夜总会、艺馆,以及各类俱乐部。不管此间是否谈论到生意问题,目的都是成交生意。在日本商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可在夜晚了解一个人的灵魂”。不管你的业务活动有多少次是在早晨 4 点时结束,要求提前离开都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在日本唯一不谈生意的时间,是第一次会面的开始阶段,相互介绍需要一整套的仪式。互赠名片,沏茶倒水,再倒水,再倒水。不管你多么着急, 多么希望能马上开始实质性会谈。日本人总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慌不忙地品着茶,也品味着你到底是什么人,在你公司中你排到第几,你的社会身份与他们的社会身份间的关系,等等,等等。不仅这些参加了第一次会面的人获得了这些有关你的信息,他们还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了公司里的其他人,这样你的对手就能精确地决定如何对待并对付你。

在阿拉伯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缓慢进行的分析型见面礼。阿拉伯人在他的办公室与你谈判时,总喜欢同时对那些在办公室里出出进进的人讲话。有时你不得不在说了半句话的时候,被迫停下来 20 分钟。这种现象的出现并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而是中东国家做生意的“家庭式方式”。这样,在你认为 1 个小时的会谈便可解决问题时,而会谈则往往进行了 2 个、甚至 3 个小时。然而不要对此感到奇怪,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国际交往中尊重对方宗教文化规则

当一家生意兴隆的国际广告公司在泰国曼谷开了一家分公司时,有人警告公司经理说,这家分公司的生意不会好。为什么呢?这家公司在远东地区开的另外几家分公司可都是很成功的呀!其解释是:“你以前从来没有将你置于如来佛之上”(街道对面一个十分显眼的如来佛像比新办公楼低一个楼层)。一年之后,这家分公司没能开展任何一项业务,公司经理终于决定不再与佛竞争,将办公楼移到了没有佛像的地方,从那以后,生意明显地好了

起来。

所有的佛教雕像,即使是在著名的旅游点,也是神圣的,没经允许,不得拍照。在泰国,还有另外一些鲜为人知的禁忌。例如:泰国人认为神灵住在门槛的底下,因此绝对禁止踩踏门槛。在夜间开窗户也不行,据说那样会为魔鬼进屋敞开大门。即使是好朋友之间,也不要触摸对方的脑袋,泰国人认为头是神圣无比的。如果你碰了他的头,你就可能失去他的友谊。

在穆斯林国家,异性间的适当衣着和适当举止,如同遵守民法条文一样重要。每天停止工作五次进行祈祷,也并不是古怪的地方习俗。当然在祈祷进行时,你不必象当地人一样,面向麦加下跪。但在别人这样做时,你不得干扰,也不能有不耐烦的表示。当某件事情干得很漂亮时,向阿拉伯人做一个宗教性的表示便能讨得他的欢心。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只说一声“银沙拉”(Inshallah)便可以了。这句话是“上帝的意愿”,在口语中用得相当普遍,如英语中的 OK 一样。如“明天见。银沙拉”或“你的飞机什么时候起飞,银沙拉”。常说“银沙拉”的习惯容易养成,应记住这是对当地人的极佳赞赏。

在国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宗教经常在一种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商务涉交活动及旅游活动中,这些便成了无法避免的问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和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的产物。当今全世界宗教信徒有 25 亿人多,占总人口的 1/ 2 以上。仅就此而言,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宗教。

对待他人的宗教信仰,我们首先应以尊重的态度来谈论他人所信仰的宗教派别,这将是十分明智的举动,会使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感到高兴。其次, 我们不干涉正常的宗教活动。在宗教徒聚居地区所进行的含有宗教色彩、宗教传统的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庆活动,它们早已成为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干涉是不明智的,对其看不惯也是没有道理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中国政府在亚运村专设供伊斯兰宗教信徒使用的临时宗教场所,此举颇为人所称道,它告诉我们对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必须予以尊重。

又如,非教徒进入天主教堂,应衣冠端正,不戴鸭舌帽。要神情严肃, 不得嘻笑喧哗,不得吸烟。对于教堂的物品,特别是宗教仪式所用的圣物、圣品,只许眼观,不能随意挪动和抚摸,若教堂中正举行仪式,则只能居后静观,不准打扰。对佛教不得饮酒,伊斯兰教徒不食猪肉的禁忌也应了解。在西亚的一些国家里,宗教势力极大,教规不允许妇女出现在公共场所,也不允许她在外人面前暴露身体,人们对此习以为常,你要是向当地人表示看不惯这种歧视妇女的作法,未免显得太幼稚了。

小云是一位爱赶新潮的小姐,什么衣饰时髦她就穿戴什么。时下流行十字架项链,她也模仿外国影星的样子,脖子上戴了个十字架,这是弄巧成拙的作法。十字架本是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和某些教徒在一定场合才戴的,小云的做法不仅会闹出笑话,还有可能招来鄙夷和敌视。

还需注意,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殊节日,这些节日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伊斯兰的斋日,巴西的狂欢节,中国的春节,乃至西方的圣诞节。在这些节日里是不会有人同你进行商务活动的。

国际商务活动中男女交往规则

在西方国家同女性交往没有太多的麻烦,只要注意一般的礼节就行了。但在东方国家,那就千万要谨慎,不然会引出大麻烦来。

一位美国人在被邀参加他的一位阿拉伯好朋友女儿的婚礼时发现,尽管待遇相同,但男女仍然有别。事实上,婚礼是在两个不同的饭店同时举行的两个婚礼。在这两个宴会上,供应的菜肴绝对相同,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宴会是为新娘及女客举行的,另一个则为新郎和男客们准备的。即使在婚礼上男女也绝对不见面。

即使一位阿拉伯人邀请你到他家作客,你也不一定能见到他妻子(或妻子们),虽然她或她们可能就在厨房里监督饭菜的准备。向主人询问她或她们是不礼貌的举止。如果你真的见到了她,态度要热情,但不能带一点点的感情。如果她不采取主动,千万不能与之握手。不过肯定的是,她绝对不会主动与你握手。但是,如果这位阿拉伯商人与妻子到你的国家访问,她会接受任何西方妇女的礼貌和行为举止。

国际商务活动中女性规则

如果你是一位出国谈生意的商界妇女,你的行为举止尤其应当小心谨慎。

不要在商务活动后,做任何有损于一名严肃的商界妇女形象的事情。在西欧各国,这几乎不成为问题。但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些地区,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降低你的声誉。这倒并不一定是因为你干了什么事情,而是因为你似乎可能会干什么事。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单独到当地人或商务旅行者常去找女人的饭店吃饭或饮酒。这类饭店通常包括欧洲式的饭店和旅馆的餐厅。当然,你可以选择单间的雅座。另外,几个人结伴而行也很安全。你可邀请与你做生意的公司里的几位职员一起进餐(一般要由你掏腰包)。

  2. 如果不是代表公司,不要送任何礼物给男同事,除非那件礼品明显地是送给他全家或孩子的。

  3. 如果你已经结婚,或曾经结过婚,用夫人来称呼自己。

  4. 随便提一下你的丈夫及孩子们(如果你有的话),并顺便问一下你的男性对手的家庭情况。如有宴会,邀请他的家人一同参加。

  5. 在你被介绍与其家人见面时,不要再谈任何业务问题,并要尽量与其他人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

  6. 在拉丁国家中,男人们不管是否认识你,都会与你接近,所以在大街上回看对方一眼,都会给你造成麻烦。与你的商务伙伴交谈时,坚定的“不”

    字要比模棱两可的外交词令更加适当。

  7. 不管怎样,都不要与你的商务对手约会。如他确实有着诱人的魅力,

    等他到你的国家时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