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五千年

女童搬兵

尹世霖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结束了汉末军阀混战、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使中国重又统一。可惜统一的时间十分短暂,由于司马氏统治者争权夺位,发生了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的混战,使中原重又陷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少数民族势力南下,一方面部分将军趁机叛乱。是追随叛将分裂,还是维护国家统一,迫使许多人面临抉择。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守将荀崧面临着这样的处境:叛将杜曾久困宛城,孤城难守,危在旦夕。

这天,荀崧召集众将说:“我宛城墙高河深,只要将帅同心,尚可保全。当今之计,唯有搬请救兵,和我守城军内外夹攻,方可击破叛贼!”

荀崧本想为战败而守的众将鼓鼓劲,可是众将却像泄了气的皮囊,蔫头耷脑。荀崧毕竟有大将风度,他轻咳一声,举起一纸书信说:“平南将军石览现为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太守。他原是我的部下,有兄弟之谊,向他求救,定不会遭到拒绝。哪位将军能够冲出重围,将这封书信送往襄阳?”荀崧右手斜举着的书信,慢慢放了下来。帐下竟无一人应答。此刻的荀

崧,心潮跌宕。他本想亲自突围去搬救兵,但主将离营,全军必乱。他还想指派一员骁将突围,可“骁将”在哪里呢?

突然,一串风铃儿般清脆的童音响起:“爹爹在上,女儿愿突围直奔襄阳,搬请救兵!”来者正是荀崧那年方 13 岁的女儿荀灌。荀灌出身将门,自幼喜欢骑马习武。自从叛将杜曾围困宛城,她眼看着爹爹日夜巡城,布置固守,眼圈黑了,人也瘦了,真让她心疼。特别是几次败仗之后,守城将士人心惶惶,至今竟无一人敢于接受突围搬兵的重任。躲在后帐偷听的荀灌不由得怒火中烧,热血沸腾,她顾不得大厅正召开严肃的军事会议,竟“咚咚咚” 大步出来请战。

“什么?你愿突围搬兵?”荀崧先是惊讶,继而欣喜,他眯缝双眼,端详着小女儿。

“是的。女儿愿带领一小队兵马,乘夜杀出重围,搬请救兵。” “可是,你刚刚 13 岁,又是个女孩子⋯⋯” “爹爹在上,女儿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练出一身本领。最要紧的是,女

儿有一腔报国热血和一股杀敌勇气。爹爹尽管放心!”

听了这铿锵有力的话,有的将军低下了头,有的则挺起了胸膛。

荀崧还是不放心,他说:“杜曾是个能征善战的汉子,你若和他对阵, 恐怕⋯⋯”

荀灌抢着说:“爹爹,女儿既敢请战,还是相信手中日月双刀的。再说, 万一同叛军交战而死,也胜过城破被俘而死十倍!”

小姑娘的话语掷地有声,大厅内的气氛完全变了。那些年轻军官,纷纷上前请战:“荀将军,末将愿保荀小姐突围!”“请派末将突围,去襄阳搬请救兵!”“末将愿往!”“末将愿效力军前⋯⋯”

当天夜晚,精选的 50 名精壮骑兵集合于北门之内。平日里白袍白马的荀灌,此刻改披黑色斗篷,胯下一匹黑马。她头挽双髻,黑发披肩,两道弯眉, 一双大眼,双唇紧抿,愈发显得娇美而坚毅。明月映照下的日月双刀,寒气凛凛。透过一身紧短打扮,荀灌散发出一股逼人的英气。

与此同时,宛城南门大开,荀崧亲自带兵出城,假作突围。杜曾不知是计,调集北、东、西三门叛军赶来南门堵截。乘两军杀作一团之际,北门内的荀灌双刀一指,城门顿开,小姑娘双腿夹紧战马,抢先冲出城去。她身后是 50 名身着紧身黑色衣裤的精壮将士,扬鞭催马,如一股黑风,紧跟小姑娘呼啦啦向北“刮”去。一小股巡逻的叛军,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已有两人被日月双刀削去了脑袋。等到杜曾发现中计,率二百轻骑赶来时,荀灌早已无影无踪。

荀灌向北突围,也是疑兵之计。当她甩掉追兵后,就按事先拟定的路线, 兜了一个大弯子,绕过宛城,改向南奔。铁骑如飞,当东方曙光照耀山川大地时,襄阳城就在前方。

襄阳太守石览正为叛军将要攻陷宛城,之后就会南下襄阳而焦急,只见门外传报:“宛城有使求见!”

石览一震,心想:宛城被叛军围得水泄不通,消息早已断绝,今日来使, 会不会⋯⋯

“传!”石览想:还是先见来使再说。

只见门外大步进来一个瘦小人影,走到近前,竟是自己喜爱的侄女荀灌, 他忙起身前迎。

“石叔叔在上,侄女荀灌叩拜叔叔。” “好侄女,你,你从哪里来?”

“小侄昨夜带领 50 名骑兵,突出叛军包围,直奔襄阳。请石叔叔看家父的书信⋯⋯”

石览身为大将,为眼前娇小勇敢的女童所折服。他决定亲自统兵解围, 并建议联络寻阳(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太守周访一起发兵。

荀灌高兴地说:“周访也是家父好友,他的公子周抚英勇善战,有他相助,定可击败杜曾!”荀灌当即以父亲荀崧的名义,修书一封,派飞骑去寻阳求援。自己则和石览发兵宛城。

结果不难预料,荀崧盼到西南、东南两支救兵,擂鼓出城。叛贼杜曾哪里抗得住三路夹击,兵败奔逃,最后被周抚杀死。

一场激战结束了。宛城市民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三军进城。人们争着要目睹那突围搬兵、解救全城的小英雄荀灌的英姿。此刻,小荀灌早已回到府中,换上了女儿装,正依偎在母亲怀中说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