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话植树

阿木

1979 年全国人大决定每年 3 月 12 日为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一贯倡导植树造林,并且亲自带头植树造林,曾提出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造林的计划。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定这一天为植树节是很有意义的。

农谚说:清明前后,插柳种树。北京地区以及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一般都以 4 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植树节”。这时春天来临,气候转暖,风调雨顺,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光。

数千年前人们就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山海经》上有一则夸父逐日的故事,讲的就是夸父在逐日竞走中,到达太阳入口处时,干渴而死。他在临死之前想到如果有一片树林就好了。于是,他扔出手中的柱杖,化为一片森林, 为后人造福。这神话故事表达了我们祖先的美好愿望。有文字记载以来,种树造林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大事。殷商的甲骨文上多处记有房屋周围种树; 周代的山虞、林衡就是专管林业事务的官员;秦以后,都有明确的规定,城镇道路两旁,都要种树。唐代柳宗元被贬谪到柳州任刺使,他鼓励民众植树, 还亲手栽种不少柑桔,在江边植一行行柳树。若干年后,柑桔长果,柳树成荫,他挥笔写下了《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重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更有趣的是清代大将左宗棠,从甘肃出发带兵进军新疆时,令军队沿途栽柳作路标用,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数年后,成了壮观的绿化带。有人赋诗称赞这一壮举:“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后人称这柳树为“左公柳”,及至今日,有些地方还留有这悠悠垂丝的“左公柳”。

我国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种树风俗,有的地方在婴孩降生日,父亲为孩子种树纪念,待孩子长大成人后,正好树成材办婚妆;有的地方男女双方热恋时,携手共植“爱情树”;还有的地方在送亲人远行时,赠几枝垂柳,祝愿他们将依依之情带往远方。我国青少年入团入队时,常常集体种树造林, 以纪念新的人生道路开始,寓意更加深远。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表达了种树是为他人造福的一种美德。其实,种树的目的既为后人,也为今人,没有先人的努力,哪有今天这美好的生存环境。

绿色植物是我们生命的摇篮,让我们立刻行动。如果我们能按 1981 年全国人代会的规定:年满 11 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每年义务种树 3~5 棵。那么,我国 12 亿人口,每年只要有一半人参加植树,年增加林木 30~ 40 亿株。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荒山不荒,沙漠成荫的喜人景象。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美好。

●小小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