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中的丧钟——死亡激素

何德炬

按照天主教的风俗,死人出丧时,教堂要敲钟,叫丧钟。顾名思义,丧钟是送灵魂升天的悲泣哀讯。现在,科学家们真的在人的大脑里找到了“丧钟”。

科学家们怎么会想起到人脑中去找“丧钟”呢?原来太平洋中生活着一种章鱼,这种鱼寿命很短。平时它们十分凶残,经常为了夺食而六亲不认, 相互厮杀。但是,雌章鱼在排卵后 6~7 周时,却一反常态,变得温良恭顺, 而且滴食不进,一心一意孵鱼卵。7 周后,一旦小章鱼孵出,雌章鱼就寿终正寝,一命呜呼。

科学家经过解剖研究,认为造成雌章鱼死亡的奥秘全藏在雌章鱼眼窝后面的一对腺体上。如果切除其中一个腺体,它可以不吃东西而延长寿命 3 个多月;如果两个腺体都切除,它就会突然放弃绝食行为,恢复原来的凶恶面目,寿命一下子延长 9 个月之久。原来,这两个腺体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造成雌章鱼的死亡。人们称这种化学物质为“死亡激素”。

根据章鱼延寿的办法,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在人身上也找到“丧钟”,人为地不让它走动或让它走慢一些,不就可以大大延长人的寿命吗?

美国哈佛大学登克拉教授通过对大量大白鼠实验证明,脑垂体释放的“死亡激素”,并不抑制甲状腺本身分泌甲状腺素,而只是阻止或干扰体内细胞利用甲状腺素,以控制机体内所有细胞的代谢率。因此,尽管老年人的血液中并不缺少甲状腺素,但由于“死亡激素”的干扰,细胞根本不能加以利用。实际上,一个人从青春期开始,脑垂体就开始慢慢释放这种致命的死亡激素了,从而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地降低细胞利用甲状腺素的功能,等到最终完全失去这一功能,死亡也就来临了。与这种章鱼所不同的是,人体的“丧钟”不在眼窝后面,而在人的大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