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经的基本特色与功能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对于《周易》古经的本来面目,对于《周易》古经的基本特色功能,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周易》古经,作为蓍筮占问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蓍筮占问活动经验积累的结晶,它本身就是一部蓍筮占问之书,当时古人写出它,无非是为了用于指导日后的蓍筮占问活动,为日后的蓍筮占问活动,提供参考或依据。因此,《周易》古经来源于蓍筮占问活动,它的基本功能, 也只是指导或用于蓍筮占问活动。古人认为,无论什么人,遇到什么样的疑难之事,只要他虔诚地将自己所遇到的疑难之事,“告诉”已准备好的 50
根蓍草,然后,再按照前面所介绍过的既定蓍筮占问程序或方法,对这 50 根蓍草,进行反覆的分数(所谓“极数”——这个“数”字,则读为“shù”), 就可以获得一些相应的数字(9、8、7、6 之类),从而确定相应的爻画和卦画。最后,再根据卦画及爻画的具体情况,查看一下《周易》古经中所列出的相应的卦辞或爻辞,那么,他所占问的事项,是吉是凶,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了。
在古人看来,《周易》古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对于那些比较明显的事项,自不待言;而且,即使对于那些微小、微妙、隐晦难知的事项,也不在话下。真可称得上是“知微知彰”了——他们认为,只要通过反复分数蓍草而得出一定的卦,《周易》古经就可以马上通过其相应的卦辞或爻辞,告知人们任何占问事项的吉凶与祸福;而且,这种“告知”,也是十分“准确”和“灵验”的。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可以明白了吧?上述古人的基本看法,以及包括所有现代算命先生们的所做所为,都是迷信的、错误的, 因而是不可信的。当然,你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了,利用 50 根蓍草进行占问, 过于复杂了。这样一来,算命先生们岂不是太“辛苦”了?他们以此为职业而谋生的话,一天内所赚的钞票,岂不会少得可怜吗?是的,的确是这样。因此,后人就开始对这种蓍筮占问的方法,进行了简化。
简化的方法,是用钱币代替蓍草。具体操作办法是:准备好三枚硬币—
—以硬币的正面(譬如现在所通行的硬币中,带有“壹分”、“伍分”、“5 角”等字样的一面)代表阴,以硬币的背面(譬如现在所通行的硬币中,带有国徽图案的一面)代表阳,然后进行抛掷。抛掷一次的结果,共会出现四种可能情况:
正面 背面A:1 个 2 个B:2 个 1 个C:3 个 0 个D:0 个 3 个
前人,即用第一种情况(A),代表爻画中的少阴;用第二种情况(B), 代表爻画中的少阳;用第三种情况(C),代表爻画中的老阴;用第四种情况
- ,代表爻画中的老阳。
这样,抛掷一次,就可以确定一个爻画;连续抛掷三次,就可以确定一个经卦;连续抛掷六次,就可以确定出一个别卦来了。如此进行,很显然, 比用 50 根蓍草的确简单、方便多了。这种操作方法,对于算命先生们而言, 自然是非常欢迎的了!今天的算命先生们,也都是这么去做的。
但是,占问的操作程序或方法虽然简化了,然而,笼罩在整个占问过程
中的神秘气氛、迷信味道,却有增无减。这是我们所应当看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