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哲学、思想理论对日本文明的影响

中国精神文明影响日本最深的,除佛教外,就要推儒家哲学了。古帝十二年(604 年,隋文帝仁寿四年),圣德天子所制定的《宪法十七条》

是日最古的政治教化指导方针,这 17 条的内容,融合了佛儒及法家的学说, 取材儒家典籍的尤多。从圣德太子的宪法里,已经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深厚影响。唐代的教育制度传到日本,同时唐代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也支配了日本。经书成为士大夫的必读书。《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

《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为小经。《孝经》、《论语》兼习。经注除《左传》用服虔、杜预外,余皆用郑玄。当时名儒如吉备真备,两次游唐,留学 17 年,倡兴孔祭典,授《礼记》、《汉书》于东宫,官至大纳言, 以耆年硕德,领袖群伦。菅原氏自清公、是善至道真,三世皆通经史,为文章博士,称为儒学世家。所作诗文也都是宣扬忠孝仁爱、纲常名教的精义。道真卒于延喜三年(903 年),民间祀为天满天神,也被称为圣庙,和孔子齐名。民间到处为他建庙塑像,普遍的程度有些像我国的关帝庙。他是儒家思想陶冶成的典型人物。和菅公齐名的是三善清行,也是饱读儒家典籍,曾经有《上封事》一篇万言长文,列举意见 12 条,如主张谨祭祀、复学田、抑僧侣等,都是儒家思想的表现。文体用排偶,气象浑健,剀切核实,有贾谊、董仲舒表章的意味,为王朝时代儒臣秦议的最高峰。

宋明的理学本来是儒禅的化合物。日本临济宗开祖荣西,于仁安三年

(1168 年,宋乾道四年)、文治三年(1187 年,宋淳熙十四年)两次游宋, 研究禅宗。他在宋和窦从周、钟唐杰二人交游,二人为朱熹弟子。荣西大概从他们得闻理学的绪余。据考在建历元年(1211 年,宋理宗嘉定四年),有日本来华僧人回归时带儒家书 256 卷,当有朱子之学。宋末有广东东莞人李

用,字竹隐,治周敦颐二程书,杜门 30 年,践履甚笃。宋末使其婿熊飞起义兵勤王,飞败,竹隐流亡日本,乞师为恢复计。事不济,乃寄居九州博多, 以诗书教授。通日语,所传皆濂洛之学。镰仓室町时代(1186~1573),日本禅僧,大率兼通儒释。

德川家康绥定日本全国,大兴封建,欲以儒术致太平。文禄二年(1593 年,明万历二十一年),召见大儒藤原惺窝于江户。惺窝举《大学》、《贞观政要》的要义以进,家康大为契重。惺窝讲学以朱子为主,也颇取陆象山及汉唐儒者的学说。他作有“四书”、“五经”的训点本,把儒家经典浅易化。他的弟子有林罗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崛杏庵等,都是江户时代(1603~ 1868 年)的文教宗师。获生租徕说:“吾邦有王仁而人读书识字;有吉备真备而人传经艺;有菅原道真而人诵文史;有惺窝而人称天语圣。”可见他的重要性了。庆长六年(1601 年,明万历二十九),德川家康设学校立孔子庙, 除教授定额学生外,每日午前公开讲解“四书”,任人去听,称为仰高门日讲。大小藩主部分别模仿幕府,设学校于藩城。汉来的教科书通行的是“四书”、“五经”、《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鉴纲目》等。建立江户时代官学基础的是林罗山(1583~1657),他是笃信朱子学说的,将军有康召为博士,备顾问。历仕秀忠、家光、家纲四世。德川幕府的制度法令,多半由他草定。有了大的典礼,重要外交,他也参与。他的子孙世世作幕府儒臣。官学以朱子为宗;另有以阳明学名世者,为中江藤树(1608~1648)。他名原,近江高岛郡人,得到王畿的《龙溪语录》和王守仁的《阳明全集》,服膺其说,遂为日本阳明学的祖师。性情温厚笃实, 重躬行实践,仁伊豫太洲侯,德化行于乡党,被称为近江圣人。他的著作有

《藤树全集》。中国人对于江户时代学风有重大贡献的是余姚朱舜水。舜水名之瑜,是明朝遗民。明亡后,万治二年(1659 年,清顺治十六年)到日本, 最初在长崎讲学,后到江户,他的门下出了安积觉、栗山潜峰等学者。安积觉是江户时代第一个史学家、文章家。舜水的学说,尊王贱霸,排斥异端, 主张清议,重礼仪,尚实用。谓忠教不可分,学问事功不可分,敬神崇儒, 重节义,明廉耻,欲合日本神道与儒学为一体。他们的子弟很多,发展成为不户学派,影响于日本国俗士习者至大。儒教伦理直接支配日本史的写法, 间接造成明治尊王倒幕的机运。朱舜水的坟墓、遗迹、著作在日本都受到尊重。1912 年还为他开 350 年纪念会。

综上所述,德川时代,比镰仓、室町时代儒学仅为僧寺副业,自然进步得多。就是比起王朝时代来,儒学也不仅是少数贵族官僚的学术,而成为武士商民的普通陶冶。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日明治二十年),黄遵宪著《日本国志》,第九篇学术志录德川时期日人说经之书,共得 400 多种。

明治维新,欧美的学术思想风靡日本全国,但是对中国经典古籍的研究并未中断。东京大学的古典科汉书谭成立于明治十六年(1883 年,清光绪九年)。教师训练了不少研究中国文化的人。以后发展成为东京大学的中国哲学文系。教授服部宇之吉、泷川龟太郎等,仍然笃守儒家思想。东京汤岛圣

堂的释奠礼,自庆应三年(1863 年,清同治六年)八月举行后废止。明治四十年(1907 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又由儒士发起,于每年四月在汤岛举行孔子祭典会;后由斯文会主持。大正十一年( 1922 年)十月,曾举行孔子

2400 年追远纪念祭。大正十二年九月东京大地震,圣堂被毁,由斯文会主持复兴,昭和十年(1935 年)四月重建落成,斯文会成立于明治十三年(1880 年,清光绪六年),由有大臣岩仓具视等发起,以提倡儒教、阐明东亚学术为宗旨。主持祭礼,讲演,刊行《斯文》杂志,日译《论语全书》。日本近年研究儒家学说历史的书很多,如林泰铺的《论语年谱》,武内义雄的《论语研究》,高田真治、诸桥辙次、山口察常三博士主编的《论语讲座》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立综合大学,如东京、京都、仙台、九州等处,都有中国哲学讲座;私立文化机构,如东方文化研究院、大东文化学院、东洋大学等,都很注意中国古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