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交四方、往来日繁的宋元王朝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是宋朝至元朝时期,这时科学技术最为繁荣发展。火药、指南针的应用,活字印刷的发明,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火药发明最迟在唐代,广泛应用于军事则是从北宋开始的。970 年冯断升、岳义方进献火箭制造。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载有“火包火药法”、“毒药烟球火药法”和“蒺藜火球火药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和工艺

程序的记载。北宋开封有专门制火药的工场。火药的制造方法南宋时从海上传到阿拉伯,蒙古军西征时,又由中亚传到欧洲各国。

利用磁石指南的现象制造指南的仪器早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指南针用之于航海则不过是“其应用历史上较晚的阶段罢了,大概年代约为公元 850~ 1050 年”①1117 年,北宋人朱或在《萍州可谈》一书中,明确记载了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他在广州亲眼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后来指南针传到西亚和欧洲。这对于克服远洋航海的困难,对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活字印刷术是平民毕团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2 年)发明的。其办法:用胶泥刻字,用火烧硬,印刷时用胶把活字粘在铁板上,印毕,再将字膜拆下。活字印刷术在印刷事业上是个划时代的革新,后来先后传到朝鲜、日本、欧洲等地,促进了世界文化发展。

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元朝时期中国和这些国家关系十分密切。当时有许多朝鲜(元朝称为高丽)人长期定居在中国,有的朝鲜人对汉文化有很深的造诣。中国的海船经常到朝鲜港口进行贸易。元期中期以后,日本有许多僧人到中国来学习佛学和儒学、文学、日本商船也定期来中国贸易。

中亚和小亚细亚的波斯、阿拉伯各国,在元朝时期与中国来往也十分密切。在蒙古征服西亚过程中,大批中国工匠、医生来这里,火药及其使用法也传到这里。忽必烈派孛罗和爱薛到甲儿汗国,将中国地钞法等制度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波斯来中国的也非常多。阿拉伯建筑师亦黑迭几丁曾参加过大都的建设;阿拉伯的医药知识也传到了中国。阿拉伯、波斯商人在中国各地经商、中国的船舶经常停泊在波斯湾。

元朝间,中国与欧洲来往频繁,是前代所未有过的。13 世纪 40 年代, 罗马教皇和法国先后遣使东来,许多欧洲传教士和商人也随之而来。法国人卢布鲁克来中国后,曾写了一本《卢布鲁克游记》。1271 年,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跟随他的父亲、叔父,从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出发,穿过叙利亚、伊朗,翻越帕米尔,进入新疆的喀什、于阗、甘肃的敦煌,到达上都, 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马可·波罗在中国一直居住到 1292 年。中国人到欧洲的也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烈边骚马,他在欧洲几乎走遍了各国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