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免疫学和内分泌学方面的贡献

中华民族有其独特的养生、防病、治病理论,中医学中的整体性思维方法、经络学说、针炙、中药、气功的运用为世人所称产。在这方面为人们熟知的发明创造不胜枚举。罗伯特·坦普尔所介绍的中国在免疫学和内分泌科学方面的贡献,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说:“早在公元前 2 世纪,中国人就能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性激素和垂体激素,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医疗。这就遥遥领先于现代的生物化学。在公元前 125 年以前,中国早期的科学家,淮南王刘安首先用‘秋石’这外名称表示所获得的激素结晶体。”

在古代中国“1025 年到 1833 年,在 39 种不同的书籍文献中都有关于从

尿液中获得性激素和垂体激素的记载。”在欧洲,直到 1927 年才发现从尿中可以提取类固醇性激素和垂激素。显然,在这方面中国在世界上领先了约2200 年。因此,古代中国的医生通过给病人服用“秋石”,产生双重疗效, 既可补充外源性的性激素,又可促使患者自身分泌更多的内源性的性激素。中国主要用这些性激素治疗与生殖器官有关的各类疾患,其中包括:性腺机能减退、阳萎、性逆转、阴阳两性人、遗精、痛经、白带、性功能低下等。当然,有关古代中国人提取性激素方面目前仍有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毋庸置疑,中国真正地开创了内分泌科学,他们对于所获得的伟大成就是当之无愧的。”①

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应用,罗伯特·坦普尔说:“甲状腺肿即甲状腺增大, 外观为颈部的肿块。最迟至公元 7 世纪,中国人就在应用甲状腺激素治疗甲

状腺肿了。这一做法可能早就开始了,只是中国的医生们到 7 世纪才以文字

描述这项技木。最早做这一记载的甄权,他死于公元 643 年。在他的《古今

灵验方》中提出了阉羊甲状腺激素的三种用法,方剂之一是将 100 个甲状腺

① 《新华文摘》1987 年第 7 期,第 176 页。

① 《新华文摘》1987 年第 7 期,第 177~178 页。

在温水中洗净,去掉脂肪,晾干后剁碎,再与枣混合后制成药丸给病人吞服。” 另一方剂是从羊身上取出一个甲状腺,去指脂肪,然后让病人将生的甲

状腺体放入口中,尽可能吸吮并咽下所有的汁液,然后将腺体吃下。

大约 19 世纪初,西方人开始认识到与水、土性质有关的致甲状腺肿的环

境因素的存在。然而这一知识最早在公元前 239 年即见于中国的《吕氏春秋》一书中。该书卷 3“数尽”章写道:“轻水所,多秃与瘿人。”在西方直到1860 年,查丁才明确证实甲状腺肿与土壤和水中碘的缺乏有关。1896 年鲍曼在甲状腺中发现了碘。1890 年墨莱等人开始给病人服用甲状腺提取物。

关于免疫学的起始——种痘。罗伯特·坦普尔说:“人类为了免除天花的威胁,采用了种痘方法。这种技术源于中国的四川省。在该省的西南部, 有一座名山,称为峨嵋山,隐居在该山山洞的道教练丹家在公元 10 世纪时学会了天花痘苗接种技术。至于说在这以前多久人们便已掌握了这个秘密,目前还没有材料可以说明。”

“中国接种者的巧妙技术确实是惊人的。他们使用了各种削弱病毒性的方法。因此由于种痘而得天花的危险性减至最小限度,免疫率很高。”在公元 17 世纪时,这种医疗方法传到了土耳其,在那里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1718 年驻君士坦丁堡的英国大使的夫人马丽·沃特莱·蒙塔古让全家接受了“轻型天花的预防接种”。在此 4 年前,蒂莫尼在伦敦的《皇家学会哲学会刊》上发表一篇关于这种方法的报道,两年后,皮拉拉尼在一刊物发表了进一步的报道。这种方法在伦敦曾引起热烈讨论,马丽大概是因这些文章的激励而采取如此勇敢的措施的。到 1712 年,作为预防天花的措施,轻型天花接种开始广泛在欧洲采用。①中华民族的创造发明可谓洋洋大观,其在人类发展史的地位和价值由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可窥一斑。至于中华民族在天文、数学、医药、音乐等方面的创造发明,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① 《新华文摘》1987 年第 7 期,第 17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