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汉通西域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封建王朝。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 207 年灭秦。

公元前 202 年称帝,建立汉朝。在整个汉朝统治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经济发达。

西汉的司马迁是一位划时代的历史学家。他的《史记》有 130 篇,用纪传体写成,书中记述了上古到西汉前期的历史。司马迁写《史记》意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东汉班固撰写《汉书》100 篇,书中详细地描写了西汉历史的具体过程,保留了当时一些重要的原始材料。秦汉时候的雕塑和绘画艺术相当发达,西汉的墓葬中,地面部分一般有雕刻得十分精致的石兽;地下部分有竹木器雕刻,陶涌千姿百态,四壁绘着巨幅壁画,一座汉代王公贵族的墓葬简直可以说是一座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博物馆。西汉初期中国就出现了用大麻和溦麻纤维造的纸,后由东汉的蔡伦经过

长期的试验改进,制成了薄薄的便于书写用的纸,他制造的纸被后人称为蔡伦纸。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一生花了很大功夫钻研医学,并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写出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重要著作。华佗对外科最为擅长,被称为外科鼻祖,他用一种叫做“麻沸散”的药物,把病人麻醉以后施行剖腹的外科手术,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全身麻醉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① 〈英〉培根:《新工具》。

为巩固统治,汉高祖采取了一些重要的发展经济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铁农具和牛耕普及使用,大规模修筑灌溉工程。钢铁技术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表现为采冶程序及工艺的完善化,以及炼炉、鼓风技术的进步。纺织是以丝织最为进步。长安和临淄(今山东淄博)是全国丝织业中心,所织的花纹已十分精美。

汉朝还派使节远足异域,加强联系与合作。

公元前 2 世纪初,张骞通西域,当时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 对西域各国进行奴役和剥削。

汉武帝得知大月氏部遭匈奴攻击,被迫西迁,郭煌、祁连之间旧地尽失。为打击匈奴,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汉中(陕西城固)人张骞出使大月氏,约它两面夹击匈奴,这是公元前 138 年的事。张骞出使陇西,为匈奴

所俘;匈奴以女嫁张骞,迫使他变节投降。张骞坚贞不屈,被拘禁 10 余年。后乘机脱身继续西行,经大宛(今苏联费尔干贫地)、康居(今苏联锡尔河中游),抵达大月氏。但大月氏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安居乐业,无意共击匈奴。张骞携匈奴妻逃回长安。张骞出使西域 13 年,历尽千辛万苦,出使

时率 100 余人,回来时只剩下他和匈奴侍从堂邑父。张骞出使的任务虽未完成,但他沿途了解了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地理、物产、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 119 年(元狩四年),张骞建议联络乌孙,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乌孙原居于敦煌、祁连之间,与大月氏为邻。汉初,为大月氏攻破,西徙伊利水(新疆伊犁河流域)。张骞率持节副使和随从人员 300 余, 携金币丝帛巨万,西使乌孙。乌孙王无意东归。张骞派副使分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等国。张骞与副使相继返回长安,乌孙派使臣带良马随张骞到长安致谢,张骞升任大行今后第二年死去。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外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当时的汉文化较西域文化先进,所以高度发达的汉文化在张骞通西域后大量传播到天山南北,以及更遥远的地方。

公元 73 年,汉使班超带着 36 人首先到了鄯善,鄯善王很热情,但后来态度突变。班超得知是北匈奴使者到达,使鄯善不知如何应付。于是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袭杀北匈奴使者 100 多人,鄯善震服。以后, 他又到于阗,于阗也杀了北匈奴使者而归汉。第二年春天,班超又废掉北匈奴所立的龟兹人疏勒王,按其人民所望,改立疏勒为王。经过班超的坚决斗争,北匈奴的势力在南道诸国逐一被肃清,南道诸国从此摆脱了北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残暴统治。班超与北匈奴的斗争符合西域人民的利益。

公元 75 年,汉明帝死,北匈奴胁迫车师叛汉,班超处境十分困难,又加中原饥馑,社会不安。为全力对内,东汉政府令班超撤退。可是疏勒人民不愿班超离去,于阗诸国也坚决挽留,于阗王侯抱着班超的马腿哭道:“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班超依靠心向东汉的诸国,再进行艰苦经营,才又重新稳定了南道的形势。班超在于阗等国的支持下,先后击败了莎车、龟兹、焉耆等国的叛乱势力,又击退了大月氏、贵霜王国的入侵,西域 50 余国摆脱匈奴的奴役。东汉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公元 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今伊拉克、伊朗,未过海而还。

班超在西域 30 余年,公元 102 年回洛阳时已是 71 岁老人,当年病故。自殷至战国时期,我国丝绸锦绣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

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散运到中亚和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

这条丝绸之路,大致说东起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至玉门关、阳关,南路从楼兰,傍昆仑山北麓西行,经且末、精绝、渠勒、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或西南至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或西行至大月氏、安息(今伊朗)、再往西可至条支(今伊拉克)、及今地中海东岸;北路,由玉门关至楼兰,然后北向绕道车师前王国(吐鲁番西雅尔湖),沿西南取道北山(天山)南麓西行,经危须、焉耆、尉犁、乌垒、龟兹、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越葱岭,可到大宛、康居,再西南行亦可至安息,及今地中海东岸。

王莽当政时和后汉时期,西域虽几度因政局波动暂与汉政府短时中断关系,但商业往来并未受很大影响。通过这条丝绸之路,汉与欧、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达 300 年。

汉代处于中国封建经济的上升阶段,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在当时世界上颇负盛名,故有大量丝织品、漆器、铁器、釉陶等西传。据《史记》记载,当时汉西北诸国使者成批到来,络绎不绝。中亚细亚和安息国人“善市贾、争分铢”。据记载,马其顿商人曾由巴克特里亚经石塔进入中国经商。当时中国丝绸最大的主顾是罗马帝国。据说,罗马贵族看到精美的丝绸后惊呆了,他们不能理解世界上有这么高级的布料,竟是由一种吃树叶的虫子吐出来的东西做成的。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曾穿着绸袍出现在剧场, 当时被认为奢侈至极,以后,男女贵族竟相效仿。帝国初期禁而不止,锦衣绣服成为富室风尚。2 世纪时在伦敦风行的程度据称“不下于中国的洛阳”。

汉时,铁兵器和穿井开渠技术传入中亚。罗伯特·坦普尔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生铁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首先用生铁炼钢的国家。至迟在公元前 2 世纪他们就这样做了。”①铁制武器在战国时已得到广泛使用,汉时出现了低硅灰口铁、球墨铸铁。战国时的延展性铸铁在汉代得到广泛使用, 并由块炼铁渗碳钢进一步发明了由铸铁脱碳的百炼钢,开始用生铁炒钢的新工艺。公元前 2 世纪,现在乌兹别克境内的费尔干纳人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铸铁技术,后来再西传俄国。安息王朝也从中国输入钢铁兵器,然后由安息流入罗马。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