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组织的历史发展

成立国际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国际社会形势与客观情况具备能够开展组织活动的条件,国际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密切,而且在广阔的范围内拥有足以维持组织关系的社会基础。二,主观上必须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密切,国际社会产生了共同活动的必要性、国际组织便产生了。

同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一样,国际组织也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19 世纪中叶以前,国际上并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国际组织。中世纪后期一

直到 17 世纪中叶,由于欧洲战争连绵不断,一些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提出了保障和平的设想。14 世纪初,法国的庇埃尔·杜布瓦曾主张组成基督教国家的大联盟,并成立一个常设性仲裁法庭。15 世纪 60 年代,波希米亚王波叠布拉德采用了他的宰相顿·玛利尼提出的把所有基督教国家组成联邦的方案。16 世纪初,法国亨利四世的大臣苏利建议将欧洲划分成 15 个国家, 并设立一个由各会员国委派的委员组成的总理事会,作为联邦的最高机关。17 世纪 30 年代,埃默里克·克鲁塞比前者更进了一步,他提议成立一个联盟,它不仅包括基督教国家,而且包括全世界所有国家,并设立一个由联邦所有成员国大使组成的总理事会作为联邦的最高机关。除此之外,如英国的威廉·佩,法国的圣·皮埃尔,德国的康德等一些国际学者,都提出过这样或那样的设立国际机构的计划。但在防止战争的政治领域成立维护永久和平组织的设想,在现实生活中却只是成立了一些非政治性的国际合作组织,甚至有的设想从来没有真正实施过。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的加强,各国间合作关系的发展,为了协调彼比的行动解决一些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召开国际会议的迫切性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7 世纪中叶,欧州 30 年战争结束时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是近代史上第一次为处理国际问题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它开创了国家之间通过国际会议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的先例。从 1648 年威斯特

伐利亚会议开始到 1919 年巴黎和会为止的 260 多年时间里,国际间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些国际会议的频繁召开,说明国际会议已逐步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形式,形成国际生活的一项公认制度了。

19 世纪后半期,由于国家之间文化和技术交流的发展,在邮政、著作权、工业所有权、国际河流等国际性的经济、社会生活领域里,围绕着事务、技术、情报方面的问题,国际间开始了统一的长期合作,成立了一些“国际行政组合”的国际专门机构。例如 1865 年创立的国际电信联盟,1874 年创立的普遍邮政联盟,就属于这样的专门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国际保护工业所有权同盟(1883 年)、国际保护著作权同盟(1886 年)、国际铁路运输联盟(1890 年)等。这些组织通过条约在组织上合作,以实现其目的。但这些组织,还仅仅是国际组织的萌芽阶段。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更加频繁。面对这种情况,仅仅靠国际会议这种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际生活的需要了。因为国际会议是临时性的,会议任务一旦完成就宣布结束,不能及时而有效地蹉商、协调和解决所面临的复杂和紧迫问题。于是,国际组织这种国际生活中的重要形式便

应运而生了。到了 20 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 1919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维护和平的组织——国际联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参加了国际联盟,它是第一个组织起来的保障集体安全的体制,它对实质问题具有决定权,设有独立的机构,制定了章程规则国际联盟盟约, 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在国际联盟成立的同时,成立了国际常设法庭和处理劳工问题的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在国际联盟的影响下,国际组织的数量便日益增加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增加,加快了组织化的步伐。1945 年 6 月 26 日,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的会

议”上签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于 1945 年 10 月 24 日获得批准开始生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是一个职能上建全、机构上严密的前所未有的国际组织。这个崭新的普遍性国际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的迅速发展。

世界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非殖民地化运动的蓬勃兴起,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走向独立。同时,科技和交通的迅速发展,使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使国际组织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除了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之外,还出现了大量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组织的日益扩大和发展,说明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