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坚不钻”的大科学家张衡

公元 132 年,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了一台测地震用的地动仪。

从公元 96 年到 125 年这 30 年间,我国几乎连年发生地震。特别是公元

119 年,洛阳和附近地区连续发生了两次大地震,死伤的人很多。地震突然爆发,山崩地裂,房倒屋塌,那是多么可怕,多么神秘啊!张衡下决心要研究地震的规律。他为了掌握地震的情报,得到比较完整的地震记录,设计制造了地动仪。

张衡的地动仪是精铜铸成的,直径八尺,形状像个大酒坛。仪器的外围镶着八条头朝下的龙,八个龙头分别对准东、东北、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有一个铜球。八个龙头底下,蹲着八个铜铸的昂头张嘴的蛤蟆。仪器顶上有个隆起的盖子,可以打开。仪器的中心有一根铜制的上粗下细的立柱,柱子紧挨着通向各个方向的八个滑道,滑道的另一头装着能使外头的龙嘴开关的机关。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仪器中心的立柱就能顺着震区方向的滑道往下倒,触动机关,龙嘴就张开了,铜球就“当啷”一声落在蛤蟆的嘴里。管理人员听到声音,跑来一看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

公元 138 年的一天,朝西北方向的龙吐出铜球。可是在洛阳,谁也没感到“地动”。一些官吏和学者纷纷议论起来,说张衡的地动仪不灵。没想到过了几天,有人到洛阳来报告说:“陇西(现甘肃东南)几天前发生了地震!”一查对时间,正是地动仪上西北方的龙头吐球的那个时辰。那些议论地动仪

的人改变了态度,都说想不到地动仪这么灵敏。张衡发明地动仪,开辟了人类用科学方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比欧洲人发明地震仪早 1700 多年。

张衡是河南南阳西鄂人,公元 78 年出生。他幼年的时候,家境贫穷,有时吃饭都成问题,要靠亲友接济。艰苦的生活磨炼了张衡,使他从小发愤读书,立志要做一番事业。他 17 岁离开家乡,到长安、洛阳一带求师访友,研究学问,沿途游览名山大川,考察历史文物,采访民情风俗,大大开阔了眼界。他 18 岁时,对文学就有很深的造诣,写出了歌颂大自然的《温泉赋》; 后来又写了描写京都景色、讽刺时弊的《二京赋》,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张衡读书非常认真,钻研学问从来不满足。他说:“有一件事物我不知道,我就感到很害羞;听到一个好的见解,我就不胜高兴。”当时有一部哲学著作叫《太玄经》,里面讲了不少宇宙现象。许多学者嫌它太深奥,不愿花精力去读。张衡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这部著作,还写了《太玄注》。正因为钻研这部著作,他的兴趣从文学方面转到了天文学方面。

张衡 37 岁,被召到朝廷去做太史令。太史令的工作主要是观测天象,记录灾异,因而张衡有机会深入研究天文、历法和地震知识。他总结了当时的天文知识,写下了我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灵宪》。在《灵宪》中, 他对浑天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浑天说认为天包在地外面,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天和日月星辰都循着一定的方向旋转不停。今天看来,浑天说当然不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是比较先进的一种学说。张衡以浑天说为基础,最早科学地说明了月食的成因。他说:“月光生于日之所照。” 他认为太阳是一团火,能发出强烈的光,而月亮和五星(就是大行星)都不发光,只有被太阳照亮了,我们才会看见。如果月亮进入地影,就会产生月食。

为了验证和宣传浑天说,张衡精心设计制造了一种天文仪器,叫做浑象。浑象是个直径四尺多的空心铜球,表面刻有各种重要星宿和刻度。有一根铁轴贯穿球心。铜球放在架子上,铁轴倾斜的方向正好是地球自转轴的方向。铜球又连接在装有一组齿轮的机械上。机械用漏壶滴出来的水来发动,使铜球绕着铁轴旋转,一天转一周,正好符合天象运行的情况。人在屋里,看浑象上某个星星正从东方升起,某个星星正升到天空中间,某个星星正向西方降落,就跟在屋外看到的天空里的情况一样。浑象对观测星象、确定节气、研究天文学起了重大的作用,后来经唐代的一行、梁令瓒和宋代的张思顺、苏颂等改进,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测定风向的装置——候风仪,比欧洲出现类似仪器也早一千多年_在地理学上,张衡还绘制过《地形图》。在数学上,他写过《算罔论》,对圆周率也进行过研究。在木制机械上,据记载张衡设计过指南车。计里鼓车等。张衡还喜绘画,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有人嘲笑张衡只会埋头做学问,不会升官发财,张衡写了一篇《应闲》的文章作答。他说:一个正直的人,不应当担心自己的权位不重,应当担心自己道德不崇高;不应当为自己的俸禄不丰厚而感到耻辱,应当为自己知识不广博而感到耻辱。张衡对自己提出了“约己博艺,无坚不钻”的要求。“约己”就是要求自己;“博艺”就是探求知识和技能的面要广博;“无坚不钻” 就是要有攻坚精神。张衡实践了他自己提出的要求、所以能做出前无古人的成就,攀登了当时世界科学的高峰。公元 139 年,62 岁的张衡逝世了,他的

好朋友崔瑗在他的墓碑上写下了这样的赞语:“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说他追求学问,像大江流水一样,一刻不息。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为了纪念这位大科学家,邮电部在 1955 年曾发行过纪念邮票。1956 年, 政府重修了他的坟墓、在墓前石碑上刻着郭沫若同志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用张衡的名字命名。张衡的科学成就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今天也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郑一奇)

夫志,气之帅也。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