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匠莎土比亚

1587 年前后,一个 22 岁的青年人只身来到了伦敦。那时候,由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伦敦已经是个日渐繁荣的城市。一排排新建的房舍,矗立在泰晤士河之滨;一个个发了财的商人,神气活现地招摇过市。伦

敦,这个新兴的城市,已经向爱发横财的人招手微笑了。

可是,这个初到伦敦的青年人并不想经商发财,而偏偏对戏剧发生了兴趣。每当他经过戏院门口的时候,总是暗暗盘算着:如果能在戏院里找个工作,那该多好哇!他到处奔走,东央西求,总算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在一个戏院里找到了差使。据说,他当的是马夫,专门等候在戏院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有乘车的贵客到了,就得赶紧迎上去拉住马匹,系好缰绳。一有机会,他就从门缝里和小洞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细心琢磨剧情和角色。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发愤读书,苦练演戏的本领。这个青年人,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1564 年,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伦敦附近的斯特拉福镇。他的父亲是羊毛商人,生意还不错。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牧师、一个商人, 或者做个有学问的绅士。因此,莎士比亚六七岁的时候,就被送进了一个有点名气的文法学校,学习英国语文、拉丁文法和修辞,也接触一些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

莎士比亚 13 岁的时候,父亲破产了,一家人生活很困难。他只得中途退学,帮助父母料理生意,做些家务。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莎士比亚心灰意懒。他那充满幻想的头脑,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使他赏心悦目;老人们讲述的动人故事,叫他浮想联翩。

最使他难忘的是剧团的演出。还在莎士比亚的幼年时期,伦敦城里最有名的女王剧团曾经到斯特拉福镇演出过,此后多年当中,每年总有几个剧团来这里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引起莎士比亚对戏剧的爱好。他惊奇地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演员。凭借一个小小的舞台,一会儿表演古代世界,一会儿描绘现实人生,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多么神奇,多么有趣!少年莎士比亚的心完全被戏剧吸引住了。他常常邀集几个小伙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戏剧情节, 认真地演起戏来。有时候,他为了思考一个剧中情节,捉摸某个角色的动作表情,独自一人在田野里走来走去,冥思苦想。他暗暗下了决心,要终身从事这项事业。他知道,当个戏剧家,要有很丰富的知识。因此,他就像一头小牛闯进菜园一样,贪婪地读着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自修希腊文和拉丁文。几年时间,他已经是一个相当博学的人了。

在当时,英国的戏剧界正活跃着一批被称为“大学才子”的职业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在戏剧方面有些成就。但是,莎士比亚在他们面前并不自卑和怯懦。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戏剧知识。有一个著名演员很欣赏莎士比亚的才能,把他请到自己的剧团里演配角。演员的职业,使他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才能。为了演好戏,他经常深入伦敦的下层社会,观察那些流浪汉、江湖艺人和乞丐,同自己周围的各种人谈心,熟悉他们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的语言谈吐。这样,他很快就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演员。

当时伦敦的戏院有这样一种规矩:如果一个戏不受观众的欢迎,只公演一次就要停止,另换新的剧目。因此,剧团对剧本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莎士比亚开始编写剧本。从 1590 年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他写成了《亨利六世》三部。这个剧本引起了戏剧界的普遍注意。紧接着的几年里,他又连续写成了《理查三世》、《错误的喜剧》等,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莎士比亚的成功惹恼了那些“大学才子”,他们根本看不起没有上过大学的莎士比亚。在他们看来,编写剧本的人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否则就

是没有这种资格的。尤其当莎士比亚的剧作受到观众好评的时候,他们又嫉妒,又鄙视,竟污蔑莎士比亚抄袭了别人的作品,说他像“乌鸦”一样,从他们身上偷窃“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这些谩骂和攻击,并没有动摇莎士比亚的决心。他持续不断地工作着,一面精心地改编别人的剧本,一面进行新的创作。

1592 年,伦敦发生了可怕的鼠疫,有不少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戏院停演,大部分剧团只得到外地去。许多地方害怕染上鼠疫,禁止剧团前去演戏。不少剧团因此破了产,演员灰心丧气,有的另找出路去了。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时刻,莎士比亚也没有动摇。鼠疫流行期间,他依然留在伦敦,抓紧时间读书学习,对历史剧、喜剧、悲剧等多种体裁,一一进行了写作尝试, 写了两部叙事长诗《维纳丝与阿童妮》和《路克丽丝》。两年的鼠疫结束了, 莎士比亚的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一步。他的剧本,不论是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还是提炼思想、运用语言,都有独到之处。

莎士比亚一生的创作都是很勤奋的。从 1590 年起到 1612 年止,20 多年当中,他一共写了 37 个剧本,14 行诗一卷,154 首,还有两部叙事长诗。他塑造的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如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亚。”这句话并不夸张。

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的代价。

——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