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警枕”夜读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人。7 岁的时候,听老师讲《春秋左氏传》,大感兴趣;回家之后,便讲给家里人听,讲得头头是道,毫无差错。他虽然聪明过人,但并不骄傲自满;相反,总感到自己不如人,因而比人家更多地下功夫。

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老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有的跑到院子里玩,有的回自己的寝室里去了。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 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后来,他根据切身的体会,时常劝告青年人说:“读重要的书,不可不背诵。因为只有能够背诵, 才能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半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 一面默诵字句,面揣摩它的意义,这样,自然得益多、进步快。”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学习,往往忘记了饥渴寒暑。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而硬邦邦的圆木头放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却有个好处:容易滚动。只要一翻

身、或者稍微动一下,那枕头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惊醒了,又立刻爬起来读书。他把那半截圆木头看成有思想感情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 “警枕”。

司马光长时期勤学苦练,扩大了知识领域,提高了认识水平,使得他有充分的条件著书立说。他一生的著作多得惊人,其中最有价值的,要算那部卷帙浩繁的巨著《资治通鉴》。据说他著书的时候,白天固然不肯放过,晚间也很少休息。一更二点,即点灯写作,直到半夜,才熄灯就寝。睡一会儿, 一听到打五更,又赶快爬起来继续写作。每夜都是这样。

丈夫为坚,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

——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