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阆仙苦吟三事
唐代的诗人贾岛,字阆仙,范阳地方人。少年时期,贾岛应试连败文场, 家里又很穷,所以便去庙里当了和尚。他经常苦吟诗句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曾题诗说自己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年一到除夕,他都要把自己一年所作的诗句拿出来放到桌子上,焚香下拜, 醉酒祝词说:“这是我一年的苦心啊!”可见,贾岛作诗确实是耗费了不少心血的。关于他的苦吟,还有三段有趣的传说呢!
元和年间,有一次贾岛骑着驴子在京师的大街上走。当时秋风正刮得很厉害,树上的黄叶随风飘下落满了街头。贾岛触景生情吟了一句诗:“落叶满长安”。可是这一句还构不成一联,于是他便苦苦思索,忽然一下子想起了一句“秋风生渭水”,与前句构成了一联,心里十分高兴,忘记了自己是在大街上,不小心冲撞了当时的京城长官刘栖楚(兆尹)。刘栖楚当时就把他抓了起来。过了一宿,知道他是在苦吟诗句才把他放出来。
还有一次,贾岛也是骑着驴子在街上走。当时,曲江边上的树木旁,正有许多鸟儿在飞翔着。他想:鸟儿到了晚上一定是宿在这里的树上。于是便吟诗一句:“鸟宿池边树”;有了上句,可还没有下句。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庙宇,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联想:鸟宿池边树当然是在晚上,晚上和尚一定归来,归来必定推门,于是便得出下句:“僧推月下门”。
两句诗作成之后,他心里非常喜悦,所以便在驴背上反复地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吟着吟着,他突然觉得“推”字不如改成“敲”字好,因为晚上庙门已经关闭,“推”门进去不但不可能,同时也不生动,不如让和尚来“敲门”更恰当。可是究竟是用“推”字好呢,还是用“敲”字好呢?他又一时决定不下来。只见他坐在驴背上,一会儿把手伸出去做个“推”的姿势,一会儿又把手臂抬起来做个“敲” 的姿势,嘴里反复叨念着“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两个诗句。
这时候,朝廷的大官韩愈坐着轿子从对面走过来,周围随从的小吏有好几十人,敲锣呐喊、威风凛凛。贾岛因为苦吟却好像一点也没有听见,一直到驴子冲到韩愈的轿子跟前,他还在驴子上做“推门”和“敲门”的姿势呢!
这时候,韩愈的衙役们冲上前一把抓住他的驴缰绳,大声呵叱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在这里乱撞?”这时贾岛才如梦初醒,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自己闯到官人中间来了。
当时,韩愈坐在轿子里,早就看清贾岛骑在驴背上两只手比比划划的情景,以为他定是有什么精神病。贾岛抬起头的时候,韩愈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乱撞呢?”贾岛回答说;“老爷,您实在不知道,我这不是乱撞,而是在作诗呀!”韩愈听说是作诗,怒气一下子消了一半。接着问他:“作的是什么诗,能读给我听听吗!”贾岛说:“还没有作完呢!是这么回事,我方才突然想起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后来我又觉得‘僧推月下门’不如改成‘僧敲月下门’,究竟哪句比较好,一时还没有定下来。”韩愈非常敬佩贾岛这种认真作诗的精神,听他一说也就高兴起来。贾岛
看韩愈高兴了,便请教他说:“老爷,依您来看究竟是‘推’字好呢?还是‘敲’字好呢?”韩愈想了一想说:“依我看,‘敲’字好得多了。想想看,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四周寂然无声。这时候,一个僧人得得地敲打着山门,其情景该是多么幽美呀!”贾岛听了便将原来的两句诗改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了。从此,韩愈、贾岛两人成了朋友,韩愈还写了赠诗说: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雪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第三件事发生在大中年间。有一次唐宣宗来到贾岛生活的寺庙,听到钟楼上有人吟诗,于是就慢慢地登上楼去。宣宗看见桌子上放着一摞儿诗卷, 顺手便拿起来看。贾岛不认识唐宣宗,所以用眼睛瞧一瞧以后便用胳膊一推, 把诗卷夺过来说:“郎君为什么到这里来?”宣宗只好下楼而去。事后,贾岛才知道那是宣宗皇帝。
贾岛本来是唐代不大出名的诗人,但自从苦吟的故事(特别是“推敲” 的传说)传出来,他便扬名于天下了。此后,人们便把作文章、作诗时的炼字炼句反复修改叫做“推敲”。程锜还曾作诗概括了他的一生:
依恃诗难继,昂藏貌不恭。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驰誉超前辈,居官下我侬。司仓旧曹事、一见一心憧。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