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酒楼——济宁太白楼

济宁太白楼即“太白酒楼”,坐落在任城东门里城墙上,就是后来的济宁小闸口附近,原名“贺兰氏酒楼”,为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并非唐代大诗人李白旧居,只因李白当年常在此宴饮,后人敬重他称之为“太白楼”。

太白楼在我国共四处,济宁太白楼肃穆沉静,马鞍山太白楼庄严辉煌,歙县太白楼古朴素雅,青莲镇太白楼墨迹浓厚。

其中,李白与济宁太白楼最为密切。他在济宁生活20余年,在太白楼上饮酒赋诗,并得到皇帝的征召,后归于此。

唐代时贺兰氏经营的酒楼

自两汉至隋代运河开通之前,长江便成为我国商业史的承载之地,而南京则成为商业中心城市。齐鲁之邦便因之式微,直到隋朝大运河开通。而此后,齐鲁商业中心便西移至运河流域。

至唐代时,自古有“东鲁之大郡,水陵之要冲”的称谓的任城,就是后来的山东济宁,由于其所处位置正好在京杭大运河航线上,商业日益繁荣。

当时,有个贺兰氏便在任城东门里依运河之利开了个大酒楼,名叫“贺兰氏酒楼”,是当时任城中人气最旺、最有名气的一座酒楼,各界名流雅士多聚于对酒吟唱。后来,贺兰氏酒楼接待了一个有名的客人,他就是盛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736年,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从此,济宁成了诗人的第二故乡。李白祖居天府之国,至于为何到遥远的山东济宁居住,他曾在《对雪奉钱任城六父秩满归西京》诗中说,“季父有英风”。

另据史料记载,李白来济宁时正是他事业的最低谷,而他的家族成员,除叔父在济宁为官外,他有一个哥哥和4个叔兄弟都在济宁做事,由此可知,李白来济宁极有可能就是投奔亲友而来。

此外,李白自幼酷爱剑术,据传当时的击剑名人裴昊居住在济宁,李白早有崇慕之心,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说: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此诗说明,李白当时可能就是慕名去山东学习剑术。当然,济宁一带出产的美酒吸引了“诗仙”,这也成为李白寓居济宁的一个原因。因为李白一生酷爱饮酒,而济宁盛产白酒,且在当时还比较有名,李白从736年起,寓居在济宁,长达24年之久,其足迹遍及周边的泰山、徂徕山、汶水和泗水等名山大川。在后来的济宁所辖各地也都有李白到过的记载或传说,传说济宁的“太白楼”和“浣笔泉”都和李白有关。

相传,李白寓居任城的家,就在后来的济宁市中区阜桥口的东北隅,“其居在酒楼前”,离太白楼不远。院内有几眼泉水,该泉水原本清澈碧透,因李白常在此浣笔,染黑了泉水,因而被称为“浣笔泉”。此后,“浣笔泉”就因李白的诗篇而千载飘香。

李白在济宁安顿好后,除了在家用“浣笔泉”的水写诗吟唱外,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贺兰氏酒楼,每至“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必挥洒文字,写下许多佳篇。据北宋文臣李肪的《太平广汜》记载:

李白自幼好酒,于兖州习业,平居多饮,又于任城县购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时,邑人皆以白为重,望其里,而加敬焉。

文中所提的任城县酒楼即贺兰氏酒楼。在李白传世的980余首诗文中,作于齐鲁或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诗文近180首,而这些诗篇又大都与济宁有关,丰富了齐鲁文化。

李白在济宁生儿育女,丧妻续弦,而且他还曾在此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见,有诏供奉翰林,后人称“李供奉”。所以他对此地感情极深,在他的许多诗作中也均有反映。

738年,李白在任城东门泛舟而行,留下了《鲁东门泛舟二首》,其中一首为:

日落沙明天到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这首诗想象奇特,信笔挥洒,落日与沙洲交相辉映于水中,微风轻拂,桃花夹岸,波摇石动,舟随溪转。月的温柔恬淡,加之夜的朦胧幽远,给人以空灵迷蒙之感。末句的一个“疑”字,把读者带入物我两忘之境,余韵悠然,令人手不释卷。

748年秋,李白离家外出游览金陵,就是后来的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任城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了一首《寄东鲁二稚子》,诗中忆及到贺兰氏白楼: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此诗形同一封家书,语言朴素,笔触细腻,由眼前景,遥及寄居东鲁的儿女,感情真挚,充满关爱,抒发了浓烈而真切的儿女亲情。

同时,诗人对所寓居的济宁之地的思念之情,也跃然纸上。而且,诗中也表明诗人的家不但确在东鲁,而且还是以酒楼为特殊标记的。

唐代时的贺兰氏酒楼因诗仙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噪,生意更火爆。传说后来由于李白在贺兰氏酒楼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征召,之后他又被皇帝恩准再次回到这里饮酒赋诗,贺兰氏酒楼的生意火爆到酒楼的门槛都被踏破了好几次。

李白去世后,任城人为了纪念他,凡李白到过的地方,几乎都有为纪念他而建的“太白楼”。当时,仅任城区域,据说就建有数十座。但到后来保存较完整的太白楼却因为诸多因素的侵扰,而只剩下了两座:兖州青莲阁和济宁太白楼。

青莲阁位于兖州城东泗河西岸金口坝,据说就是李白诗云的“鲁东门”。阁为砖木结构,三间二层楼阁式,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

后济宁知县李知茂曾重修过,但后来倾圮了。再后来,邑令冯云宛又一次重建了青莲阁,阁内奉祀李白,还配祀有李白的儿子伯禽和女儿平阳。

到861年时,李白已去世99年。就在当年,唐代著名诗人沈光因敬慕诗仙李白,而特意在途经任城时光临了“贺兰氏酒楼”。他这次光临酒楼,不仅挥笔题写了“太白酒楼”4字篆书匾额,还作了《李翰林酒楼记》以悼李白,文中说:

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有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益,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李白常醉于此矣。

从这段文字中明显看出,济宁当时不但有李白酒楼,而且还是齐、鲁间唯一的一座李白酒楼。而沈光所记的济宁的这座李白酒楼,其实就是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中的酒楼,位于后来的济宁的小闸口青莲胡同附近。从此,“贺兰氏酒楼”因改名为“太白酒楼”而成名并成为传世经典。

历史上的济宁太白楼,曾经是“任城古八景”之一。当时,济宁城墙由厚砖砌成,高约11米,异常坚固,而太白楼就建在高4.5米的台基上,两层飞檐,通高20多米,占地4000余平方米,在两层飞檐的正前方悬挂着匾额楷书“太白楼”,蔚为壮观。

那时候,由于太白楼是建在一段凸出的城墙上,视界更是开阔,可鸟瞰全城及南关,是济宁城里地势最高的建筑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李白在济宁生活了20余年,他与济宁太白楼最为密切。

[旁注]

隋朝大运河 始建于605年,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3年后,又挖永济渠,通涿郡,后来的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就是后来的杭州。至此,隋朝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2700余千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京杭大运河 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北到涿郡,途经后来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

泰山 是我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中部,济南、长清、肥城和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方圆426平方千米。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古时,泰山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有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齐鲁 因起源于先秦齐、鲁两国而得名。至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此,“齐鲁”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圈,进而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而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地域范围大体相当,所以就成了“山东”的代称。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我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沈光 唐代诗人,吴兴人。他“工文章,古诗尤推翘楚,大得美称”。曾作《洞庭乐赋》及太白酒楼记等文,又有诗集及《云梦子》五卷,《新唐书志》及《唐才子传》传于世。

任城古八景 任城,就是后来的济宁。自春秋战国到唐代,古人利用自然景色,建造人文景观,逐渐创建形成了名胜古迹任城八景:“铁塔清梵”、“太白晚眺”、“墨华泉碧”、“凤台夕照”、“灌冢晴烟”、“南池荷净”、“西苇渔歌”和“获麟晚渡”等八大景观。

[阅读链接]

又据考证,唐代时,任城的“太白酒楼”,就是当年李白的家。据唐代诗人沈光的《任城李白酒楼记》记载:“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李白尝醉于此矣”。

由此可见,济宁不但有李白酒楼,而且还是齐、鲁间唯一的一座李白酒楼。而且,沈光所记的济宁的李白酒楼与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中的酒楼相一致。所以,太白楼起源于李白济宁之家,是李白家济宁的物证等的判断。